高姝
摘要:指出了隨著人口增加及經濟發展,我國的土壤環境質量日趨下降,土壤問題已經到了治理的關鍵時期。基于此,分析了2016年度錦州市土壤質量現狀,研究了當前土壤污染的成因, 提出了相應的土壤污染治理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土壤質量; 對策; 錦州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6-0073-02
1 錦州市自然概況
錦州位于遼寧省西南部,“遼西走廊”東端,是連接中國華北和東北兩大區域的交通樞紐,總面積1.03萬km2,海岸線124 km,地形概貌大體是“三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一莊園”,呈東南低、西北高地勢。
2 錦州市土壤質量現狀
“十二五”期間,錦州市共監測12個區域,66個點位。用單項污染指數評價66個點位的超標情況,超標項目有鎘、汞、鎳、六六六和苯并芘。通過“十二五”期間土壤的例行監測錦州市土壤主要污染為鎘和汞,鎘污染最重。處于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點位均分布在禽畜養殖場周邊,土壤中的鎘在部分程度上取決于區域地理狀況,錦州市不同區域均有不同程度的鎘污染。 11月30日,錦州市政府正式印發《錦州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3 土壤污染現狀分析
3.1 土壤農藥污染
根據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初步統計分析結果,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世界人均30%左右,化肥使用量占全球使用量的40%。在人均耕地有限的情況下,為了提高產量,增加收入,農戶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不合理使用農藥化肥最終導致了農副產品危機。農業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農業一旦出現問題,將動搖社會的根本。過量施用化肥會造成土壤污染,減少土壤中的害蟲天敵及微生物,使土壤酸化、鹽類聚集。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會污染水源,使地表水富營養化等。
3.2 土壤重金屬污染
造成污染的幾大污染源:農藥、化肥、重金屬。在這三類污染源中,農藥和化肥是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存在著使用不當的問題,然而重金屬帶來的危害也遠遠超過農藥和化肥所帶來的危害[1 ]。重金屬污染問題近年來愈演愈烈。隨著規模化養殖的發展,添加了重金屬元素的飼料添加劑被廣泛使用,同時很多鋅、鉻等重金屬在動物體內代謝不充分,導致動物糞便中重金屬超標,農家肥的廣泛施用導致農田中重金屬的超標。
4 土壤污染防治對策建議
4.1 完善防治的法律法規
土壤污染,雖是一種“看不見的污染”,但與每個人的健康緊密相連。要實現土壤污染的徹底根治,必須堅持法治。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尚處于起步階段,從而導致在立法層面和實踐環節存在許多缺陷。鑒于此,當前最為需要的就是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現有法可依,不要讓法律在此出現缺位現象。因此,就要在完善法律體系的過程中,細化土壤保護范圍,形成有效的預防和治理機制,探索建立一整套的行政管理機制,并嚴厲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4.2 加強環保部門的工作效能和公信力
土壤污染問題與每一位公民的健康息息相關,它會對人體造成直接或間接危害。政府部門應該更加重視土壤污染信息的公開。同時土壤監測技術有待提高,應提高技術,更新設備,建立完善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體系。
4.3 發展生態農業實行風險管控
農戶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2],使土壤遭到嚴重破壞,針對中國農村耕地土壤污染特別嚴重,農產品不能出口、不能吃的狀況,應重點了解地方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嚴格責任追究等情況,應摒棄現行的高農藥、高化肥、高殘留、高污染的農業生產,大力發展推廣保護環境和實現資源持續利用的生態農業[3 ]。一方面提高農民收入,另一方面改善土壤質量。土壤治理和大氣、水的治理不同。土壤污染往往具有累積性、難可逆性。精耕細作的模式過度透支農地肥力,導致土地有機質下降、耕地堿化趨勢明顯。對此,政府應當在戶籍、新增就業崗位等方面為農業勞動力向城市非農勞動力轉移創造便利條件,進一步推進城市化水平,吸納農村富余的勞動力。農業勞動力進一步減少,人均耕作的耕地數量提高,鼓勵土地使用權流轉,通過集約化經營,加強管理、合理施肥與輪作,提高生產效率,順勢提高糧食生產質量標準。針對土壤污染的特殊性,不對所有的被污染土壤進行治理。而是進行風險管控,按照風險高低排序,擇重優先處理[4]。
4.5 全民參與防治土壤污染
完善公眾參與制度,賦予社會公民監督權和知情權,調動民眾環境治理的熱情動力,發揮民眾對環境治理的輿論監督作用,從而督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序、規范開展。不做旁觀者,要做參與者,使防治土壤污染成為全民的自覺行為。
參考文獻:
[1]鄧小云.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 2002.
[2]劉云喜.中國農村經濟轉型條件下的農民就地城市化問題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2.
[3]斯 蘭, 薛秀泓.要高效更要安全 化肥遭遇糧食“倒逼”[N].中國改革報, 2014-01-27(11).
[4]李冠杰.重金屬污染條件下基層環境監管體制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