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財
先小學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的學科,為了優化教學效果,實施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是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一項具體要求,采用這樣的教學策略可以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就現階段來看,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已經引起了教學界的廣泛重視。
一、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積極意義
只有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連,才能夠讓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生活是現實的、豐富的,而數學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如果不把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無味、難以理解。由此下去,學生就必然會對數學產生厭倦,因此數學教師與學生共同走進生活就顯得十分必要。如《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原本枯燥無味、難以理解,好多老師只能教給學生公式,讓學生死背硬記,而我在教學時,一開課就創設了有趣的烏龜和兔子比賽粉刷墻面的生活情境,一下子激發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想分出勝負,必須先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于是學生自主地就投入到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當中。
2.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要從小做起。如結合主題圖問學生“從這幅圖中可以發現那些數學信息?”又如“長短”一課,除了教材中的比鉛筆、比手掌……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想一想,還可以利用身邊的哪種“資源”進行比較。再如“位置”一課,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還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聯想到影院、列車、書架等生活中與“位置”相關的問題。
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的途徑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來尋找生活中的數學,這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學方式:
(一)聯系生活實際,從身邊發現數學問題
教師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在于為學生提供體驗數學的機會,通過數學活動促進學生不斷增強自信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生活情景的創設,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單一模式”色彩,使得數學課堂充滿生活氣息。在體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要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知識雖然單調枯燥,但蘊含著豐富的可激發學生興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課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因素,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求知成為一種內驅力。教師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設不同生活環境,讓學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圍中,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不斷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發現、思考和認識周圍的世界。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生活與數學的密切關系,感覺到身邊的數學,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情。同時,在體驗、分析、判斷、理解生活實例的過程中,不斷學會積累思維方法和數學思想。創設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過游戲、故事造境,環境營造,媒體輔助等來聯系生活、模擬生活。
1.利用游戲、故事,創設生活化情境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于游戲活動和故事情境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如在教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一課時,教師創設了“小狗汪汪過生日”的故事情境,讓學生講小狗汪汪過生日的故事,通過拓展故事情節,很自然地引出了許多的用除法解決的數學問題。教師讓學生互相提問、解答,要求學生把問題說完整,在互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親身經歷了探究知識的過程,始終體驗著學習的成功和樂趣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數學知識。
俗話說:“聽過會忘記,看過能記住,做做才能理解。”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為了使枯燥的計算貼近生活,把課堂設置成玩具超市,給學生平時喜歡的玩具貼上價格標簽,讓學生從中任意挑選兩種自己喜愛的玩具,并算一算共需付多少錢,自然地將本節課的數學知識蘊含在購買玩具的生活場景中。讓學生玩套圈的游戲,提出數學問題,進行加減計算……這些活動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并且搞活了課堂氣氛,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借助媒體營造生活化環境
心理學告訴我們,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色彩鮮艷的對象,容易引起兒童的興趣。由于電教媒體具有生動、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電教媒體來模擬或再現生活場境,營造氛圍,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學完新課后,我就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以后,讓學生在自己的照片裝飾上精美的邊框;在教學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后,我讓學生回到家里去計算一下金魚缸(長方體的)、紙板蘋果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積。教學簡單的統計后,問學生統計表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能解決哪些問題?并讓學生制作一張本校各年級人數的統計表,使他們知道課本例題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了“認識人民幣”后,布置學生和父母一起去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