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新課程改革強調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題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它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我們學校已在幾年前就開展了這項工作。經過幾年的體驗,使我覺得,在教學實踐中,真正要將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有效地開展下去,絕非是件容易的事。下面我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談一點粗淺的體會。
一、將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
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收獲。如果不做合理的安排,任由小組成員任意發揮,那么就會出現學習較好的同學主動參與,而學習成績較差不愿參與的學生,就會利用這一時間玩耍,使得課堂氣氛亂紛紛的,整個合作過程如一盤散沙,有大部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得不到任何收獲,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是走形式,什么實質性問題也解決不了。
為了能更好地發揮同學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作用,在成立小組時,我便給同學們做好分工。我所教的是四年級數學,在開學之初,我就對合作小組做了重新安排,讓每個小組的同學,無論是從組織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還是到你學習成績上,都達到平衡。這樣每個小組之間水平基本是一樣的。我把班級的62名學生共分成了10組,每組有6人或7人,并且給每個小組成員做了明確的分工: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一名操作員,負責具體的操作;一名記錄員,負責整理本組討論或合作的成果;還有一名匯報員,負責將小組合作情況在全班做出匯報;其他的學生負責做補充。每個同學各盡其責,每次合作,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充實而有效的學習過程。每個同學在小組合作中,都能積極地參與進去,也沒有人置身之外了。
二、制定基本的小組合作規則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了以下的現象:
1.有些小組在交流時,學習好的同學,不等其他同學發言,首先發表自己的意見;而剩下的同學只好隨著這些同學的意見,就不再發言和用腦去思考問題了,就得到了現成的答案。結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2.還有的小組成員,不適應用這種方法學習,別人交流合作時,他不參與,自己學習。這部分往往是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由于他們不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時,其他同學無所適從,不知從何做起,很難完成學習任務。
3.還有的小組成員,態度都很積極,都爭著去操作,去匯報,誰也不服誰,這樣往往誤事,不能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針對以上種種現象,作為老師——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就要事先做好安排,講清合作規則。我們班的小組合作規則是這樣的: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有人匯報時,其他人要傾聽,不能打斷同學說話,等同學匯報完了,再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在組長的指導下,進行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再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最后,由匯報員進行匯報,其他同學做補充。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時間和匯報的機會。
三、教師要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
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善于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討論問題,學生才會積極地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時,我先讓學生回顧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再觀察一個平行四邊形,猜一猜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征。這時,同學們非常大膽地從角和邊上來猜測平行四邊形特征,然后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三角尺、直尺、量角器等學具,一起來驗證大家的猜想。學生們紛紛行動起來,通過畫垂線、測量長度的方法進行驗證邊長,用量角器量對角的度數來驗證角。通過動手操作,同學們發現并驗證了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征。課時對于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的教學,教師就要邊演示邊講解,直接地把這一知識點教給學生。而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時,也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理解它的不穩定性。
四、教師參與到學生們的小組合作中去
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能等待、觀望,也不能去做其他的事情,而是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情況。
小組合作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等。同時,在討論方式、討論思路方面,給學生恰當的指導。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在組織交流時,要鼓勵各組學生積極發表意見,進行匯報。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做好反饋工作。這一環節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這個環節,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對一些學習重點內容進行提示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這是完成小組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
五、樹立團體意識,建立合適的評價方案
合作學習通常都是以小組為單位,帶有團體性質,需要樹立“榮辱與共”的意識。學生之間互助、支持很重要。教學實踐表明,來自同伴之間的幫助遠比教師的幫助效果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之間互相配合形成一種積極的“依賴”關系。這種關系使學生認識到他們與小組成員是息息相關的,學生能感受到自己在小組中的重要性。 一個小組是一個團體,只有每個成員的完美合作才能成功。
同時,也要使小組成員樹立競爭意識。通過與其他小組的競爭,才能更好地增強合作意識與團隊意識,保證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結束后要給學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互相評價的機會。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導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勵性。
六、把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延伸
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還可以應用到其他領域中去,如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的執行,我還是要求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做好分工,誰負責紀律,誰負責個人衛生,誰負責管理圖書,誰負責關窗戶、關燈等。這樣堅持下來,同學們逐漸地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在文明禮儀、組織紀律上,在學習方法、學習成績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小組合作學習,使我的教育教學工作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習方式,能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與人交往。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將不懈地做下去,從實踐除法,結合學生特點,不斷探索和研究,讓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