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徐麗娟
摘要:電子證據作為新增的法定證據種類之一,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隨著利用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犯罪的種類越來越多,使得電子證據成為打擊這類犯罪,懲罰犯罪分子的有利證據。由于這些犯罪行為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導致電子證據是否具有證據能力以及證明力的大小的判斷上存在困難。因此,在電子證據的認證上,不僅要符合傳統證據該有的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還要使用其特有的認證規則。
關鍵詞:電子證據 認證規則 證明力
近年來,司法改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證據的認證問題也成為司法改革的重要議題之一。電子證據作為被新增的證據種類,能否被規范、正確的認證,對于司法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電子證據的認證中,掌握和熟練運用電子證據可采性標準和證明力的認定標準,是司法人員所必備的。本文將從電子證據的認證規則上進行詳細的闡述,以對電子證據的認證上能有更深的了解。
一、電子證據認證規則概述
電子證據認證規則是對電子證據進行認證方式確定下來的規范。通過對電子證據認證規則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在司法實踐中對電子證據進行更好的審查判斷。電子證據的認證是相較于取證、舉證和質證而言的最后呢環節,其重要程度是不容忽視的。電子證據的認證總的來說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對電子證據是否具有可采性的認定,也即什么樣的證據才會被采納;二是在電子證據被采納之后,證明力大小的確定。電子證據只有才經過審判環節的認證之后,才能作為案件事實的認定證據被采納。
二、電子證據可采性認定規則的研究
(一)電子證據真實性的認定
真實性是電子證據本身是否與案件事實相符合的認定標準。在電子證據真實性的判斷上,首先要對其電子證據的內容和內容的完整性進行判定,隨后才是對電子證據的來源進行確認。在電子證據記錄的內容的真實性進行判定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受證據證明不利一方的自認、計算機專家的鑒定以及電子簽名校驗等方式,對其真實性進行認定。而電子證據記錄的內容來源真實性的判定,則需要通過證人證言以及專家的鑒定來辨認。電子證據真實性的認定是相較于傳統證據而言,更為復雜的問題,如何準確的得出鑒定結論是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電子證據關聯性的認定
關聯性是指電子證據在邏輯上是否與案件事實之間是否具有證明關系。在審判活動中,關聯性的認定是證據是否被采納的標準之一。電子證據關聯性的認定與普通證據關聯性的認定并無太大差異。電子證據具有關聯性表現為三個方面:1.電子證據具有關聯性的特征是客觀存在的,任何人都無法在主觀上強制電子證據與待證事實之間存在關聯性;2.關聯性表現在電子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存在多種聯系,如時間和空間的聯系,偶然和必然的聯系等;3.電子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的聯系是能夠被人們所感知的。如果當事人所提供的電子證據能夠對案件事實進行證明,也就是說該電子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是存在關聯性的。
(三)電子證據合法性的認定
合法性是指電子證據取證主體的資格、證據的形式和取證的程序都符合法律的規定。合法性是電子證據可采性認定的最后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如果證據具有真實性和關聯性,但不是符合法律規定的證據,仍不能被采納。我國在三大訴訟法中都存在對有限證據排除規則的規定。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的解釋》明確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凡經查證確實屬于采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一般來說,電子證據合法性的認定主要是從取證主體合法性的認定和收集程序合法性的認定這兩個角度來看的。因此,電子證據的合法性需要符合法律規定的取證主體,依法按照取證的程序采集,提取和調用電子證據。合法性必須貫穿取證的全過程。
(四)電子證據證明力大小的認定
有關于電子證據證明力大小的論述,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由于電子證據其自身的特性,容易丟失,也容易被篡改,在收集和鑒定上又存在很大的難度,證明力的大小就很難被確定,甚至有學者作出電子證據證明力低下的敘述。
電子證據證明力的大小需要從兩方面去探討,一方面是電子證據能否被采信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不能憑借一己之言,因為電子證據容易丟失、被篡改,就降低電子證據的證明力。電子證據同樣也需要經過鑒定和識別,經過司法機關的及時準確的將電子證據收集和保全的程序。以確保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從而保證電子證據具有可才性;另一方面,就是從電子證據已經具備可采性的基礎上,判定電子證據與待證事實關聯性強弱的問題。如果電子證據與待證事實的關聯性越強,證明力就越大;相反,之間的關聯性越弱,證明力就越小。因此,電子證據證明力的大小,是以電子證據具有可采性為基礎,以電子證據與待證事實之間關聯性的強弱為標準的。
三、結語
我國電子證據無論是從取證的技術和程序,還是認證上,都處于落后的被動狀態。電子證據收集和保全以及電子證據證明力的認定,都有著其特殊的屬性。尤其是在電子證據的認證上,不僅要滿足傳統證據的認證規則,還要結合電子證據特殊的屬性進行考慮。在科學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的當今社會,電子證據對于打擊犯罪、維護正義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要去質疑電子證據的證據能力,不要刻意的降低電子證據的證明,而是按照合法的程序對電子證據進行認證,讓電子證據能像其它證據一樣,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覃祖文.證據客觀真實性證明力的評價層次[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1).
[2]黃道麗,金波.電子數據證據的可采信與證明力[J].中國司法鑒定,2012,(06).
[3]王衛.電子數據的證據地位及收集規則[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7,(04).
[4]伊偉鵬.網絡犯罪中的電子證據及其采信規則[J].人民司法,2004,(04).
(作者單位:重慶郵電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與信息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