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
摘 要:新聞貴在新,需要記者深人社會生活挖掘新題材,提煉新主題,從新的角度報道新聞事件。正確掌握和運用創新求異意識采寫電視新聞,是解決電視新聞報道中的“老面孔、老一套”,使作品出新的好途徑。創新求異意識是指記者在新聞采寫過程中不依常規,對客觀存在的事實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進行獨創性的思考和分析,從多方面尋求答案,從而引出更多、更新的信息,以滿足受眾的需求。
關鍵詞:新聞采寫;創新;新題材
一、逆向思維,擺脫報道舊框框,讓新聞作品推陳出新
所謂逆向思維就是遇到事情倒過來考慮,從相反的方向考察問題,從而發現別人沒有注意到的新鮮事物,找到別人不曾用過的表達方式。善于運用逆向思維是記者是否能夠捕捉到有價值新聞的“法寶”。逆向思維在新聞采訪中的運用十分普遍,而且收效很好。在新聞實踐中,我們可以用三種方式進行逆向思維。
一種是從受眾的對立面進行思維。在現實社會中,遇到有新聞價值的事件發生后,各媒體隨之會進行大量報道。這類報道大多觀點相近,由此會在社會上形成較為統一的認識,統一思路采寫的新聞報道,往往會出現“千報一 面,千篇一律”的流弊,因而此類報道自然難以吸引觀眾。希望推陳出新的記者不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相反應該反其道而思之,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記者要想沖出眾人固定成見的重圍,首先需要的是勇氣,應時刻牢記“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正確的觀點終究會贏得眾人的信任所以應不怕遭誤解或恥笑,敢于用事實說話,這就需要腳踏實地去調查研究,大量搜集事實材料,以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
第二種方式是從眾人報道角度的對立面進行思維。這種方式常用于報道同一主題的新 聞事件比如為了表現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這一主題,大多記者會從人們的衣著服飾由低檔到高檔、食物由素食到肉食等變化的角度進行報道,這樣的報道在電視新聞中可謂司空見慣, 開始也許會吸引受眾,但長此以往受眾的“興奮點”就會慢慢消退,不再把這些變化當回事。而同樣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題材的電視新聞報道一《天津興起“咸菜熱”》,記者采寫時,就一反多數報道的“雞鴨魚肉熱”這一 角度,卻從天津人排起長龍買“咸菜”的現象中獨辟蹊徑,選取了常人不易發現的角度即人們已經吃膩了“雞、鴨、魚、肉”,反而要買“咸菜”這種屬于“貧困年代”的食物作為調味品。不但在不經意間達到了其報道意圖,更讓人頓有耳目一新之感。
第三種方式是從眾人報道的事實對立面進行思維。事實是新聞的本源。然而,有些記者將道聽途說甚至不免有一面之辭之嫌的所謂“事實”報道出來,根本想不到還要去核實,結果往往造成新聞失實,另有些記者只對新聞事件的部分事實進行報道,而更為重要的事實卻隱藏于其后。例如曾獲中國新聞獎的電視片《學雷鋒的隊伍走了以后》,記者的著眼點在于學雷鋒應學其精神本質,從身邊小事作起,因而選取了一組人物行為表里不一 的對比畫面表面上,南京的鼓樓廣場上一大群人在學雷鋒作好事,修理自行車、理發,而實際上,當學雷鋒隊伍走后,廣場上卻是一片狼藉,一堆快餐盒、廢紙、 臟布塊、舊棉絮、一團團剃下的頭發,因此,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不被眾人報道的事實所迷惑,卻積極地從原來報道事實的對立面 進行思維,這樣才能夠觸摸到事件的真相縱觀逆向思維的運用,其最大的益處就在于開拓報道的新意,增強新聞報道的可視性、故事性、吸引力。它要求記者不滿足于習慣說法與老一套采寫模式,而應該擺脫舊框框,凡事“反過來想一想”,才能有所創新。
二、發散思維,拓寬報道面,采擷新聞“富礦”
所謂發散思維就是以一個目標或任何一個事物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擴散,進行一系列與主要目標相關的聯想以尋求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解決方案的思想方法。多思路、多角度的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條路走到底,這是發散思維的最根本特色。在記者的采訪與寫作過程中,處處離不開發散思維。不善于運用發散思維的記者,采寫出來的新聞作品往往顯得干巴、單調。 在新聞采寫實踐中,記者可以從三個方面運用發散思維。
第一,記者要把發散思維作為打開采訪思路的敲門石。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 記者多進行“相關聯想”,從甲想到乙,從東想到西,橫串縱聯,把思路擴散出去,這樣就容易打開思考的閘門。
第二 ,記者要運用發散思維,豐富新聞的信息量。 傳播信息是新聞的最基本職能。富含信息量的新聞,人們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啟發,受到更大的感染。信息、量越大的新聞 越能幫助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發散思維不單是從一個方面考察問題,而是從多方面、多層次、多渠道去挖掘新聞事實,因此,它是記者采寫出富含信息量新聞作品的有效途徑。
第三,記者要運用發散思維提出發人深思的新問題。著名記者范長江曾經說過“新聞作 品與其令人喜,不如令人思”。成功的新聞作品應該能夠提出新問題,引起讀者思考。但是新問題,新角度,新思維不會憑空產生,它一般是記者在深人挖掘事實的過程中,運用發散思維 對新聞事件作全方位的思考之后,或者從一個基本事實出發,聯想到相關事實,對其進行比較后產生的。
三、總結
總之,發散思維不局限于一種模式思維方式由封閉型變為開放型,記者的思路活躍,采寫 的角度多姿多彩,既可以從盡可能多的方面去思考同一個問題,也可以從同一思維起點出發, 讓思路呈輻射狀形成諸多系列。在新聞報道中,創新求異意識如同促使幼苗破土而出的動力 ,使幼苗感受到了陽光,感受到了新鮮的氣息。記者如果缺乏創新求異這種動力,就不能突破舊思維框架。
參考文獻:
[1]虞達文.新聞心理學[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