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雁
【摘 要】歷史具有知識點分散、理論性強、涉及資料繁多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點,掌握歷史思維,對歷史地圖、歷史圖片、歷史實物、歷史建筑、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乃至歷史情境都具有深刻了解。而掌握這些知識是建立在充分的內容分析和歸納基礎上的,這就需要運用到“結構圖”作為教學輔助,立體地展現歷史知識點,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框架。
【關鍵詞】高中歷史;結構圖;教學方法
高中歷史涵蓋了從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到現代文明的人類發展歷程,涉及中外,縱貫古今,完整地呈現了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足跡。其學科特點呈現出知識點分散、理論性強、內容羅織繁多等特點,需要系統化、結構化的教學方法,才能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點,形成立體的知識結構,可通過時間軸、事件軸、人物中心等多種方式歸納知識點。
一、感性認知,理性梳理
結構圖最早用于建筑學和組織管理等學科,是通過模塊方式,自上而下地將不同關系連接起來,使其相互產生內在聯系,并從宏觀上反映層次結構的一種圖形。但隨著學科知識難度增加,結構圖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學科中。高中歷史就是其中之一。
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分為必修3冊、選修6冊,其中必修3冊中涵蓋了我國古代史、近現代史,以及世界歷史幾個部分。雖然根據不同主題設置了相應的教學單元,但每個單元中又包涵了若干知識點,內容繁多。如《必修一》中第一單元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以時代為背景,呈現了從漢代至元代以來不同國家政治制度經歷的一系列變革,以及對當代政治制度形成的影響。但要理清政治制度經歷了哪些變革,不同朝代政治制度之間存在哪些差異,又繼承和發揚了哪些政治制度,改善了哪些政治制度,就需要通過理性的梳理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完成知識結構圖, 才能實現從不同側面來了解這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并形成感性的認知,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外顯。
二、化繁為簡,三維構圖
結構圖沒有固定形式,根據不同的知識點和個人習慣,可繪制不同式樣的知識圖,有些是網狀的,有些是樹狀的,還有一些干脆直接使用地圖作為模板。結構圖的最大特點即在于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在繪圖的過程中也完成了對知識的一次大梳理,有助于對知識點的強記理解。總而言之,結構圖是以“化繁為簡”為思路形成的一種學習工具。在歷史教學中較為常用的是三種形式:
(一)時間軸
歷史教材基本上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教學內容的,由原始時代到現代文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同享受一場時光穿越之旅,從古代走向現代,了解了人類文明的進化史。從教學主線來看,按照時間軸的順序構建結構圖應用較為廣泛,也符合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安排。
時間軸的運用可起到兩個作用:一是理順時代發展進程。仍以上述單元為例,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與朝代更迭有密切關系,新舊朝代更迭過程中,雖然繼承了一些政治制度,但也同時修繕了一些制度。這與王朝統治者的施政方針、社會背景和人民訴求都有密切關聯。要理清這些問題,則需要了解不同朝代的經濟、人口、歷史事件、政治人物等內容。結構圖的用處,即是以時間為軸,羅列出不同朝代以上諸項內容的變化,從而縱向分析政治制度變化的進程。
二是同時代對比,強化立體構圖思維。人教版歷史教材《必修一》在第一單元講述我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內容后,緊接著在第二單元安排了其他兩大古代文明,古希臘和古羅馬政治制度的演變進程。在教學中,可以運用時間軸,引導學生對這兩大文明發展史以時間為節點,與我國古代政治制度進行對比,通過橫向對比來加深對“政治制度”認知與分析。
(二)事件軸
時間軸分析方法適用于宏觀地了解某一制度、政體、思潮的運動,并進行橫向對比,有助于學生從全局了解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那么,針對于某一歷史事件的學習,也可以運用結構圖,立體地展現事件發展的錯綜復雜。
事件軸是以事件為核心,對事件形成的歷史背景、社會背景、事件經過、主要人物和事件結果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與時間軸相比,事件軸更具體化、立體化,可以引導學生針對某一事件發起反思,發表個從觀點。以人教版歷史教材《必修2》中第七單元第20課《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為例,事件軸的運用可以立體展現“戰時共產主義”時期社會面貌,從而推導出當時存在的社會問題,進而引出“斯大林”新政在改善當時社會問題、緩解社會矛盾方面的作用。最后通過立體剖析整個事件,引導學生對“斯大林模式”進行反思。
(三)人物軸
歷史是由不同的人物和事件推動發展的。人物也是學習歷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元素。人物軸的作用并不是梳理人物一生的經歷,而是通過梳理人物所處的歷史背景、參
與的歷史事件以及所發揮的作用,以人物的視角更加具體、深刻地體會歷史。
以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必修3》中第六單元第17課《毛澤東思想》為例,通過毛主席生平幾次重大轉折,以及“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過程,來梳理毛主席對社會主義事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達到以人物為軸心了解歷史的目的。
結構圖是一種通過理性梳理來展現感官認知的分析方法。在很多學科中都會運用到結構圖作為知識點梳理的工具。對于歷史這樣一門知識點分散、涉及內容繁多的學科,運用好結構圖,如同引導學生敲開了歷史學習的大門。尤其對于復習階段的學生而言,結構圖通過時間軸、事件軸、人物軸的三維構圖模式,立體地呈現了知識的分布,通過化繁為簡的方法便于學生深入淺出地了解知識點,構建知識結構圖。
【參考文獻】
[1]沈君飚. 例說知識結構圖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歷史教學, 2012(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