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強
摘要:指出了云南省是我國林業發展規模較大的省份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前期開展林權制度改革較早的省份之一。對金融支持下的云南省昭通市林權制度改革實施進程中出現的問題開展了調查研究和深入思考,以期為云南省及其他各省份城市持續開展林權制度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金融;集體林權;林權制度;改革;昭通市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6-0227-02
1 引言
云南省昭通市地處云南東北部,金沙江的尾部流域。整個昭通市水源山脈較多,水資源豐富,是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中的重要部分。實施林權制度改革,增速林業能促進對昭通市的生態保護,進一步加強農村發展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從而推動昭通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只有加強集體林權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完善金融對林業方面開展的要求,才能促進當地經濟的穩步發展,更好的做到改變結構,擴大內部需求,保障農民生活,保持社會穩定。因此,本文針對金融對云南省昭通市的林業方面要求和集體林權制度的關系,開展了調查研究。
2 基本情況
云南省林業發達,昭通市的林地更是豐富,耕地面積僅為林地面積的1/3,全市森林面積占2/5。全市近3年共營造工業原料林4萬畝,初步形成了以林板、林紙、林化、林藥和森林食品五大類產品為主體的林產加工體系和“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鏈條,使林業走上了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發展之路。2008年全市林地資源貢獻達11.05億元,高達耕地收益的1/5。
2006年11月,首次開展了對昭通市綏江縣板栗鄉板栗村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調研。2007年1月,縣級林改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市11個縣區,2個鄉鎮的233個村委會3131個村民小組。
昭通市各有關領導通過了林業未來如何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并切實規定到第三年開始時,要做到“一山一主,一主一權,一權一責,一責一利”的局面。制定“明確產權責任人,切實管理經營,具體責任與權利的實施,合理規范,嚴格保障受益者,開展有效監察”的現代林業產權制度,并在2008年初對昭通市進行全面林改工作。到2010年,昭通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結束,已到檢驗環節。昭通市已在137個村鎮,21668個以村民為集體的小隊中,結束了林權制度改革調查,確權面積達1318.33萬畝,確權戶主64.34戶,確權宗地149.43萬宗,已發33897戶證書,面積達61.37萬畝,發證宗地達47332宗,林權改革總費用約7879.38萬元,并確立了5個縣的驗收工作。
3 昭通市金融對林權制度改革支持過程中的問題
早期金融的主要業務,是對林業開展過程中的信貸業務。計劃經濟時期,銀行對國營、集體林場給予支持,促進了林業發展和植樹造林。但由于林業信貸主體產權不明晰等原因,銀行改革后出于風險考慮基本上停止了對林業的信貸支持。制定并實施改革林權制度后,憑確權處理、實物抵押等方案,再次獲得了金融支持能力。但由于林改工作在全國才剛剛開始,金融部門在支持林權改革的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3.1 林改政策措施不配套
林業改革存在錯綜復雜的關系,也包含了各種各樣的因素。而金融對林改的支持,關鍵體現在處理林業具體確權問題、運轉問題以及提現問題。研究表明,第一,昭通市在林業相關專業方面的人才嚴重匱乏,且社會中也不存在相關評估機構,這是限制貸款以林權抵押的重要原因;第二,由于抵押林權沒有具體的操作流程,昭通市林業相關機構對林權抵押貸款的具體事宜還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建立統一、規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具體林權抵押貸款操作流程。尚未對相關林權抵押申請書及林權抵押其他證書等,建立統一、規范的樣本格式;第三,對林地資源的使用未能建立合理的管理規范,林地的使用程度和林權抵押與處理沖突;第四,尚未對昭通市所有的林木資源進行規范管理,尚未制定相應的林權交易平臺和統一的流轉市場,尚未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限制了森林資源變現,此種林權抵押對金融機構沒有實際意義。
3.2 尚未制定森林保險規則
首先,即便借款人將林木作為抵押,但抵押物的林木自身很難管理,因此仍能被借款人使用。尤其是林木資源在面對大自然時,很容易出現災害,致使林木還達不到投保的要求;其次,所謂百年樹木,意味著樹木的成長時間長,在長時間中會出現太多不可預知因素影響,而林木在成長過程中,不能對自然災害防御,一旦出現較強天災,可能會造成林木不可彌補的損失,從而使林木借款人和金融借貸人的權益受損;最后,政府頒布的農業保險未能涵蓋林業保險,林業保險尚未被全國實行的扶持性政策性農業保險歸入其中。因此,具有商業型的林業保險享受不到政府的優惠政策。除有害生物及森林火災的災害可投保外,其余如干旱、泥石流、山洪暴發及冰凍等對林業危害較大的自然災害,尚未擁有相關保險可投保。
3.3 林權抵押貸款周期短
林權抵押貸款可有效提高林業經營和規范化管理,林木生長周期一般較長,少說幾年甚至幾十年之久。但一般貸款的期限大多僅為1~3年,存在林木生長周期長與貸款周期短的差異化矛盾。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昭通市僅有兩家銀行開展林權抵押貸款的業務,即農村信用社和農業發展銀行。雖還有部分商業銀行表示愿意對林業產業開展貸款業務,但由于沒有上級審批,只能靜默觀望。
4 金融體系支持林業未來發展的對策
4.1 繼續加強對林權制度的改革
首先,要繼續努力完成林權確權的發證任務,合理有效地處理林權矛盾與沖突。倡導切實勘定林業資源規劃,對林權的確權處理進行審核。在尊重各方的前提下,合理妥善地處理林木資源相關事宜的責任與權利糾紛,以期達到“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良好效果,最終使得《林權證》真正具備法律效用;其次,加速制定合理統一的林木管理體系。制定林業相關機構的確權、變更、過戶、抵押登記等具體的細分工作;最后,加速制定統一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政府、企業及公民個體的積極主動性,促進林業資源的有效開發,同時能及時有效處理好在開展林改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糾紛。
4.2 在政策上加大對林業方面的扶持力度
林權制度改革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業,林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性產業,具有經濟、生態和社會等三重綜合效益。昭通市所有與林業產業有關部門,都應對林權抵押貸款做出積極反響并提供有效支持。要依據相應的相關林業貸款項目情況,分別給予不同的政策貼補。統一整合現有分散的林業資源,對林業資源稅收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扶持。
4.3 創新金融機構林業貸款方式
昭通市所有金融中介要嚴格遵守各銀行共同擬定的《關于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林業發展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研究出臺符合昭通林業產業實際的實施細則,充分發揮金融體系支持林業發展的傳統優勢。首先,由于大部分林業貸款量較小,各相關部門可擴大在農村信譽方面的建設,對需要少量貸款的林農,下發信用證、惠農卡及信用貸款等;其次,嚴格依據法律、法規對實際情況開展合理有效評估,嚴格依照相關條款實行統一規范操作,對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給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從而加速林業的快速發展;接著,按照林木的成長周期來合理簽訂具體的貸款期限,以實事求是的改善林業發展;再次,各級相關政府部門要將林業優惠落到實處,對明確知道無較大風險的林業貸款放寬政策,進一步改善個人和企業收益;最后,對林業產業化規模較大的地區,各銀行可依照金融中介提出的合理要求,擴大對金融中介的優惠政策,提供流動性支持。
4.4 大力發展林業保險
首先,根據“低保費、高保額、全覆蓋”的需求,政府可在農業政策保險中加入林業保險的相關政策,通過制定和施行政策優惠,擴大以林業為生的農民森林保險覆蓋率和投保率。同時,積極嘗試聯片投保制度,從而降低保險公司的理賠認定難度;其次,對所有的商業保險公司來說,應積極實行林業保險工作,并制定出由于各種自然災害而損失的林業保險產品,從而減少林業各相關產業的虧損程度;第三,根據實際情況,對林業的損失做出合理計算,以此作為最終理賠依據。調低保險費率,同時增加理賠金額,真正意義上對林業實行有效改善及調動個人和企業投保的積極性;最后,成立林業風險保險預防金,從而減少林業風險。
參考文獻:
[1]自榮輝.大理州農村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J].科技經濟導刊,2016(17):121~122.
[2]石小亮.吉林森工集團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及預測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5.
[3]石小亮,陳 珂,何 丹.森林蓄水量價格倒算法公式推演與實證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16(6):165~168.
[4]高 峰.黑龍江省農戶林權流轉影響因素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6.
[5]石小亮,陳 珂,魯晨曦.中國森林碳匯服務價值評價[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27~33.
[6]袁環.林權抵押貸款融資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6.
[7]石小亮,陳珂.吉林省森林涵養水源經濟價值核算[J].水土保持通報,2015(5):169~172,179.
[8]石小亮,張穎,毛宇飛,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伊春林區主導產業研究[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15(1):93~98.
[9]孫紅,張樂柱.股份合作:林權抵押貸款的制度創新[J].林業經濟問題,2016(2):133~138.
[10]石小亮,張穎,韓爭偉.森林碳匯計量方法研究綜述——基于北京市的選擇[J].林業經濟,2014(11):44~49.
[11]石小亮,張穎.世界林產品貿易發展格局與預測[J].經濟問題探索,2015(1):140~150.
[12]夏永福.沙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與實踐[J].林業經濟,2016(1):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