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飛
【摘要】本篇文章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在農村中通過關系型借貸技術,解決農村抵押品不足,信息不對稱問題。根據農村資金需求特點,中小金融機構經營靈活,更適合處理小額信貸問題。通過掌握“軟信息”利于銀行做出決策,降低風險,同時也利于客戶降低融資成本,實現銀行與客戶的雙贏。
【關鍵詞】關系型借貸 農村 “軟信息”
中國農村社會是典型的關系社會,呈現著差序格局,即以個人作為社會關系網絡的中心,根據血緣、親緣、地緣等聯系,沿著個人、家庭、社會向外延伸,結合現有的關系建立新關系,從而形成了個人的社會關系。城鄉二元經濟的發展進程中,農村依然保持著原有的傳統的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正是關系型借貸繁榮發展的沃土。人與人之間的熟悉信任程度取決于血緣、親緣、地緣等關系的遠近,而熟悉信任程度是決定關系型借貸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所謂關系型借貸,是在關系專用投資的基礎上,貸款方獲得專有客戶非公開的私人信息,并提供特定的金融服務給客戶,借貸雙方開展長期、多維的合作。非公開的私人信息是關系型借貸的基礎,它包括借款人的性格、品德、可信賴性以及個人影響力等。如何通過合理利用農村社會的關系網絡獲得“軟信息”,從而建立關系型信貸,改善農村的貸款可得性,降低交易成本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農村小額信貸現狀
在農村地區,人們大多會選擇民間借貸融資,貸款人之間通常是熟悉的親戚、朋友和同事,由于經常共事,他們會考慮自己的聲譽,進行還款博弈。大型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在發放市場交易性貸款上具有比較優勢,以大中型企業為主要貸款對象,由于農村居民缺乏抵押物和具有公信力的擔保機構,增加了他們貸款的交易成本。小額信貸規避風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信貸模式。相反,中小型金融機構在從事小額信貸方面有比較優勢。這主要因為中小型銀行資金規模有限,經營靈活,在為農村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方面擁有信息優勢,而且農村小額信貸數額小、周期短、分布廣、隨機性強恰恰與小銀行的風險承擔能力相配,在我國現階段通過關系型借貸有普遍的適用性,發展和推廣這種模式具有巨大的空間。
二、關系型借貸的障礙
1.管理客戶有難度。由于關系型貸款缺乏抵押物和擔保機構,所以銀行要采取有效的監督措施,保障貸款順利償還,降低風險,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客戶資產規模小,其運作資金多由血緣、親緣、地緣紐帶維系,家族式的經營管理,盡管銀行希望介入企業的生產經營,尤其是重大事務,獲取企業內部信息,但客戶對“外人”不信任,不愿意銀行干預企業經營,不利于信息的完全對稱。為確保資金的安全性,銀企雙方要加強關系投資,進行長期合作。另一方面,鄉村信息閉塞,企業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財務制度,會導致客戶過于保守或過于冒失投機,盲目從眾跟風,不利于風險管理與控制。
2.“軟信息”約束。這個問題出現在關系型借貸后。這種“軟信息”一般是通過借貸雙方長期的接觸、多次的借貸以及其他形式取得,例如通過企業的上下游企業、主要經營者道德品行、供應商、顧客交易狀況甚至差旅費規模等各種渠道獲知,并在平時積累的基礎上加以判斷形成的。它較之財務報表、抵押擔保等標準的數碼信息,對形成正確的小微企業融資決策作用更大。銀行由于掌握了客戶大量的軟信息,所造成的壟斷可能會有不利的影響。當客戶擴大融資時,銀行可能給予較高的貸款利息。因為客戶一般在現金流出現問題時才會申請貸款。一方面銀行出于謹慎性考慮,會提高貸款利率,另一方面,銀行即便相信客戶能按時還款,憑借壟斷優勢可能會通過較高的貸款利率謀取利益。客戶若擺脫信息約束,尋求其他金融機構,獲取資金來源,那么客戶與銀行的關系價值就會受損。
3.信貸人員素質低,激勵機制欠缺。關系型貸款離不開信貸人員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培養,為獲取各種軟信息,信貸人員要持續與客戶保持聯系,建立長期信任、合作、交易關系,并將內部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判斷。但銀行信貸人員缺乏精湛的專業金融知識和農業生產知識,業務技能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此外,信貸人員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政策有待進一步改善,使其與信貸資金的風險與安全密切相關。
三、關系型借貸的對策
1.加強政府政策支持,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完善農村金融產權制度,有效界定農村金融機構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完善治理結構是農村金融機構實現可持續的良性發展的基礎。在我國農村信用社改革過程中,采取財政補貼、稅收減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優惠政策,中小金融機構引入存款保險制度,另外,加快利率市場化,通過軟信息等非市場化信息為關系型信貸客戶提供較低的優惠利率,以上措施將會推動農村小額信貸不斷發展。
2.提高中小微企業自身素質。在農村中銀行貸款客戶除了農戶,大多為企業,為了扶持農村經濟發展,除了要幫助農戶解決土地生產問題,更加推動產業發展,讓產業帶動一方水土脫貧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中小微企業自身要不斷增強競爭力,提高產品質量,在融資方面更要健全完善財務制度,將資金投向正常的生產經營中,在重大事務中允許銀行介入,以更低的成本獲取關系型貸款,并形成良性循環,實現銀企共贏。此外,在借貸合約中賦予銀行對客戶債務有一定的優先索取權或增加附屬條件,可以增強銀行與客戶重新談判時的地位,較好地緩解“軟信息約束”現象。
3.提高信貸員素質,創新激勵機制。關系型借貸需要與勞動密集型信貸員制度相結合,信貸員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及時、深入的了解農業生產狀況和農民的資金需求。這要求信貸員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方便宣傳關系型貸款技術,為客戶提供顧問分析,使客戶能更近距離的享受到金融服務,而且信貸員必須貼近客戶生活,與客戶保持長期穩定的信任關系。完善信貸員的激勵機制,其薪資兼顧貸款的數量與質量,這樣銀行才能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范會星.淺析“強關系”視角下的農村小額貸款問題[J].企
業導報,2016(13):56-57.
[2]蘇文芳.關系型借貸——提高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定價能
力的有效路徑[J].金融經濟,2014(16):79-81.
[3]林夢川.完善我國關系型借貸的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
2013.
[4]鐘丹.銀企關系與中小企業貸款可獲性實證研究[D].西南
財經大學,2012.
[5]趙革.關系型貸款在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中的效應分析
[J].華北金融,2007(0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