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欣
【摘要】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某種程度上說,社會保障程度的高低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標準。鑒于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我國應該逐漸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告訴發展,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目標。本文闡述了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保障程度之間的關系并做出了簡要的分析,因為社會保障水平對促進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社會保障 經濟發展水平 聯系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某種程度上說,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關系。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步步高升,與之相對應的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覆蓋面也不斷擴大。為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幸福指數穩步上升,同時也為國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兩者的關系分析
(一)社會保障的不斷提高是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社會保障的功能并不是我們觀念中那么單一,它有很多很重要的功能,而這些功能又是一個國家持續、高速發展的重要基礎所在。首先,社會保障是社會現代化的不可或缺的條件, 這也是促進市場經濟能夠健康運行的基礎。社會保障具備一定的社會財富再分配效應,簡言之,就是將高收入人群的財富一定程度向低收入人 群實現轉移的過程,這將會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并且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出了這個原因,社會保障也是擴大內需,積極促進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途徑。與很多發達國家甚至是發展中國家相比較,我國的人均消費水平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原因,根本原因是我國農民占多數,而廣大的農村居民都喜歡把錢存起來,一心想著節約,沒有很強的消費意向。農村會出現把錢盡可能的存起來而不是去消費,造成這種原因是因為廣大的農村地區社會保障水平還遠遠不夠完善,農民出于多種考慮選擇儲蓄。如果加大對廣大農村的社會保障力度,讓農民免去后顧之憂,這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農村居民消費,從而廣大內需,我家經濟發展水平也隨之逐步提高。
(二)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提供充足的物質資源
經濟持續又好又快發展為社會保障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了實現社會保障水平的有力后盾。某種程度上來說,社會保障是通過經濟手段來實現的一種社會調解方式,只有經濟基礎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社會保障才能夠得以實現。經濟發展程度的如何與一個國家的社會保障水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北歐的丹麥等國家,由于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十分完善,保障的范圍大、力度廣、福利項目具體。這不僅是國與國之間的區別,在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區別也是十分驚人的。在我國的不同地區,與之相同的情況也有很多,例如東部城市改革開放早、經濟發展水平高,相應的社會保障水平高,覆蓋面廣,而我國的西部城市經濟發展相對之后,社會保障體系相對來說程度比較低,覆蓋的范圍也小。總而言之,只有推動經濟高速、可持續發展,才能夠保障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健全和完善。
二、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可能性分析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當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發展迅速的時候,相對于的社會保障措施也比較完善,反之則亦然。但是與之不同的現象也有很多,對此我們進行仔細的分析。從大量的分析中可以發現社會保障水平增長迅速而導致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符合的主要原因包括: 人口老齡化嚴重,經濟發展水平放緩。但是高水平的社會保障體系不一定是好的,它有可能造成嚴重的財政赤字、勞動者的積極性不高等不良現象。社會保障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這是不是意味著在我目前的市場經濟還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特別是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更加落后的狀況下就不能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呢? 就算是建立了是不是也會成為經濟發展的包袱呢?為了解決這個疑問,我們對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家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過程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這些國家的完善的社會保障水平不是等到它經濟發展程度很高的時候才開始著手建立的。比如說,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制定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體系,這帶動了英國戰后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美國在經濟大蕭條的時候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這幫助美國走出了經濟大蕭條的影子。日本在二戰后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幫助日本經濟在戰后迅速重建。由此可見,保障制度的建立不僅受經濟水平的影響,也會受 到社會、政治、文化傳統等等各種因素的影響。
三、完善社會保障監督管理的措施
(一)構建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多支柱的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個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促進 社會的和諧與平衡發展,要能夠發揮社會則富的再 分配效用,并且為低收入人群以及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提供相應的保障。在我國農村居民是一個非常大的主體,而大量的農村居民還沒有得到應有的社會保障。因此,首先很有必要構建能夠覆蓋城鄉居民的 多層次、多支柱的健全與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要充 分發揮國家、企業、社區、家庭的主體效用,保障人群 的基本生活,這樣才能夠發揮社會保障的作用。
(二)加快擴人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面,做到應保盡保
因為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在農村的覆蓋面還很小,因此廣大農村地區成為需要重點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對象。在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中,應該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建立符合人民生活實際需要的社會保障制度。
(三)逐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逐步調整社會保障的 各項水平,要讓社會保障的待遇能夠逐步得到提 升。應當結合國家經濟的發展水平、城鄉人群的收 入狀況、不同地區的人口結構以及物價指數等來有 針對性的對社會保障水平進行調整,要盡可能的讓 社會保障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相適應,這樣才能 夠讓群眾過上較好的生活。
四、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保障水平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是緊密聯系、密不可分的。從一些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過程,我們不難發現社會保障制度實實在在的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展。目前我國處于重要的轉型時期,要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社會保障制度的促進作用。因此,要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必須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
參考文獻:
[1]曹春明.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的適應性關系研究[J].
商,2015,(23).
[2]白志鵬.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的適應性關系研究[J].
北方經貿,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