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將
【摘要】近兩年來,我國豬病頻頻發生,豬腹瀉病也不斷出現。且發病率不斷上升,死亡率也有所提高,尤其是產后1周的母豬與仔豬發生腹瀉。仔豬死亡率可高達100%。據調查,我國有超過90%的規?;B豬場發生過豬流行性腹瀉疾病,這種病的發病范圍廣泛,損害程度嚴重,其中仔豬的死亡率超過30%,對養豬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預防和控制豬流行性腹瀉刻不容緩。所以對此病的防控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豬腹瀉 綜合防制措施
1、發病原因
引起豬腹瀉的原因很多,且因素也很復雜,其中有營養性腹瀉、細菌性腹瀉、病毒性腹瀉和寄生蟲性腹瀉。因此,每個養豬場要對發病時間、發病年齡、飼料以及氣候環境狀況等情況具體分析,找出發病原因。其病學原理是:病毒首先感染豬身,其次是進入小腸,對小腸道內的集合淋巴結進行侵染,然后進入小腸到上皮細胞,并在上皮細胞內進行不間斷的復制繁殖,接著再由感染區向四周擴散滲透,直到侵染整個小腸,導致小腸絨毛上皮、黏膜對水分的吸收及電解能力大大降低,致使小腸絨毛不斷脫落,豬只出現腹瀉、脫水,由于小腸上皮細胞表面受損,新的上皮細胞吸收功能失調,形成大量的腸液聚積于此,使排出的糞便呈現水樣,嚴重會使豬只因中毒而死亡。
2、診斷
在豬場,對發生腹瀉的豬,把發病嚴重的或者瀕死期的豬送到化驗室進行檢驗,查找發病原因且對癥用藥。如果沒有條件化驗要依據臨床癥狀來判斷。
(1)對于一月齡的仔豬,排便腥臭且呈現灰白色,死亡率高,用抗生素治療有效,可初步診斷為大腸桿菌感染,即仔豬黃白?。?/p>
(2)如果斷奶仔豬突然死亡,全身性水腫,共濟失調,出現神經癥狀,可以初步診斷為仔豬水腫?。?/p>
(3)在寒冷季節,大豬先發病,而后群體發病,仔豬死亡率高,并且伴有嘔吐、腹瀉、腥臭糞便,大豬嘔吐較少,糞便呈稀水樣,用抗生素治療沒有效果,可以初步診斷為傳染性胃腸炎或是流行性腹瀉;
(4)早春時節仔豬先發生腹瀉,排水樣黃色稀便,母豬不發病或少發病,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可以初步診斷為輪狀病毒感染。
(5)營養性腹瀉多發生于仔豬斷奶期,由于飼料中的蛋白質、能量過高或配比不平衡、乳源蛋白(乳清粉等)不足等引起,母豬通常不發病,仔豬死亡率也不高。
3、治療措施
(1)細菌性腹瀉。治療方法:抗菌消炎,保護腸黏膜,促進腸毒素排出,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所以對于大腸桿菌病、仔豬紅痢等細菌性腹瀉可以用頭孢類、環丙沙星及氟哌酸等進行治療,配合電解多維與益生菌等來調理腸道菌群。
(2)病毒性腹瀉。治療方法:選用白頭翁散、病毒唑等拌料飼喂,或者用黃芪多糖配合抗生素肌肉注射。通常病毒性腹瀉的治療效果不好,主要依靠接種疫苗。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要注意補充體液,以防止脫水引起酸中毒,可用維生素c與補液鹽。也可用干擾素配合治療,提高治愈率。
(3)營養性腹瀉
及時更換飼料,要選擇質量安全的飼料,同時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益生素、消化酶或1%的檸檬酸,以提高豬的消化能力,對仔豬要限量飼喂,這樣可減少腹瀉病的發生。
4、綜合防控
做好豬腹瀉病的綜合防控要從注意下幾個方面:
(1)根據豬的生理特性做好飼養管理:做好保溫,衛生及消毒工作。特別對仔豬的保溫越冬工作要做好。
①做好保溫、衛生、消毒工作。由于豬腹瀉多數以氣溫驟降、環境衛生差、體質弱為誘因而發病,因此應做好仔豬的保溫越冬,尤其是新生仔豬的保溫工作。并要做好豬舍的環境衛生,勤打掃、沖洗,做到定期消毒,特別是飼養密集的豬群更應如此。
②適時調整斷奶仔豬的飼料與營養:仔豬斷奶前三到五天,減少母豬的喂食量,以減少母豬的排乳量,減輕仔豬胃腸負擔。通常7日齡開始補料,斷奶仔豬少量多餐,利于消化,盡早使仔豬吃上含有營養的初乳,及時補鐵,增強仔豬體質。
(2)采取全進全出與自繁自養,禁止從疫區引進豬只。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防疫程序,加強對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豬瘟、偽狂犬及大腸桿菌病的預防。搞好環境與豬舍衛生,定期消毒,加強圈舍通風換氣,在通風換氣的同時要保持豬舍溫度穩定。豬場排放的糞污與病死豬尸體要進行無害化處理。
(3)日常飼養管理。保證環境溫度、濕度適宜,提供優質、衛生的飼料及飲水。飼喂全價優質飼料,保證飼料質量,不可發霉變質。在氣溫驟變季節,要供給營養豐富的優質飼料,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做好豬舍保溫,并加強豬舍衛生環境管理。此外,斷奶初期飼喂不宜過飽,應采取少喂勤填的飼喂方法,逐步過渡到自由采食。
(4)嚴格落實消毒措施。規模豬場要采取封閉飼養、全進全出的管理模式,要定期開展消毒滅源工作,及時清理并無害化處理糞污。在豬舍清空后,要進行徹底清洗、噴灑消毒或是熏蒸消毒,空欄三到五天,才可轉入新的豬群。
(5)積極推進疫病凈化工作。結合開展全國重點原種豬場主要垂直傳播性疫病監測工作,有條件的豬場可以開展動物疫病凈化,要因地制宜的依據本場實際情況制定來制定具體的凈化方案。
(6)做好無害化處理。對病死豬以及其產品要嚴格采取無害化處理,及時消除疫情隱患,以嚴防病死豬傳播疫情
(7)加強學習,引進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提高飼養員自身業務素質。豬腹瀉病之所以在中小豬場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就是中小豬場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在引種、豬場建設、環境消毒、疫苗預防、藥物預防以及治療等環節的處理上不夠穩妥與慎重,給疾病的發生埋下隱患;除此之外,在疾病發生時,沒有及時采取的有效措施,以失去最佳治療時機,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
5、結束語
為了減少豬腹瀉的發生,對其發病原因以及綜合防控措施的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及早發現,對癥治療,以免大面積傳染,控制傳染源,把損失減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