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剛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教育的核心理念發生了變化,所以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需要轉變,要解決當前教師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呼喚創新型教師,提高教師的基本素質,培養教師各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解決當前問題 培養創新精神 提高教師素質
一、當前教師素質存在的問題
當前個別教師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思想道德素質方面教師存在的問題有: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崇高性認識不足,對工作缺乏責任心,工作拖拉懶散等;敬業精神不足,不安心本職工作,搞第二職業,投身商海,做家教者有之,身在曹營心在汗;不能做到為人師表,工作方法簡單、粗暴,不尊重學生,存在辱罵、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等違法甚至犯罪現象,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嚴重損害了教師的職業形象。在科學文化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有:教師知識貧乏,方法單一,面對新課程改革出現的新形勢、新問題無所適叢,缺乏應有的變通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差;知識結構不合理;學歷層次差別較大,中青年教師學歷層次較高,而老年教師的學歷層次較低,整體科學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在業務能力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有:教育科研能力比較差,科研意識比較淡薄;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不夠熟練;課堂教學能力不夠全面,水平不一;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安于現狀,墨守成規,創新能力較差;缺乏課程整合開發能力。
二、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1、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教師要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做到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和素質。
2、扎實全面的能力素質
課堂教學的能力。新課程強調“教師是教學的設計者”,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掌握科學的課堂教學設計、組織、表達、管理、調控、評價和研究能力。
創新能力。教師的職業既有傳遞性,又有創新性。沒有傳遞性,就沒有人類文明的傳承;沒有創新性,就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素養的人。
學習能力。未來社會是一個學習化的社會,要求教師成為終身的學習者。
合作交流能力。教師教育對象是人,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精神的溝通,情感的交流,引導學生健康活潑地成長。
教育科研能力。新課程下的教師要從經驗型轉向科研型,要成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內容、教育對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實踐者和研究者。
課程整合開發能力。隨著新課程中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建立,課程整合開發能力已成為教師最重要的專業能力之一。要培養和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實現從單純的課程執行者到課程研制者的角色轉變,提高其課程整合開發能力。
掌握現代信息技術能力。教師必須迅速適應科學發展的形勢,學習、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3、健康向上的身心素質
身體素質。健康的身體是教師從事教育活動最基本的條件,教師要養成健身的好習慣,要懂得保健常識,注重飲食和營養,努力提高生活的質量。
心理素質。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也是教師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
4、嶄新的專業能力
課程參與的能力。課程參與要求教師全程性地、主動地、批判地、介入課程開發、決策、實施、評價等過程;要求教師能自主地去識別、捕捉、積累、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特別是課程實施過程中動態生成的資源,從而為學生提供多種發展機會、條件和途徑;要求教師以課程開發者、研究者的身份進入課程,必須了解一些課程研究和基本規范,掌握課程研究的基本方法技能。
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進行探究性教學,對教師的能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它要求教師能夠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調查、解讀、研討等活動,發現知識、獲得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問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要達到這些目標,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成為探究性的學習者和實踐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學習經驗和實踐能力,去更好地指導、豐富和發展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活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現代信息技術對于教學過程的滲透以及教學活動對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需求會更加強烈。因而,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5、自我更新、自主發展的意識
如果教師缺乏自我更新、自主發展的意識,則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新技能只能是無本之木。只有當改革真正成為教師自我更新、自主發展的愿望和需要時,嶄新的觀念才能通過付諸實際行動而取得實際意義。熱愛教育。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真諦在于創新;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奉獻”。我們必須耐得往寂寞,受得起挫折,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富有創造性的課程改革實踐活動中去。熱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連學生都不愛的教師,根本不可能成為創新型教師。如果說教育能改變人的命運的話,那么學生的命運就掌握在我們手中,可見責任之重大與神圣。
6、樹立牢固的課程意識
這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在新課程改革中,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把具備課程意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時刻牢記住,更新自己的課程觀念、教學理念,適應新課程改革。
7、更新教師的知識觀
知識觀是人們對知識的性質、價值和規范等根本看法。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更新自己的知識觀。過去課程理論強調知識是第一位的,強調完整的學科體系,體現在教學中,就是側重知識的訓練。在教師看來,課堂教學就是傳授知識,強調知識的傳授和灌輸。
在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是傳授知識,還要培養能力,要交給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而這些知識和技能,在新課程觀下都屬于知識范疇。
參考文獻:
[1]《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談新課程的評價改革》,劉芳,北
京大學出版社。
[2]《新課程教學標準》
[3]《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4]《對新課程評價體系的認識》
[5]《職業技術》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