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林
【摘要】A鎮位于成都市溫江區西南,是一個欠發達鄉鎮,通過對當地的調查分析,找出現在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環境相關問題,并利用課程所學有關知識,根據A鎮現有產業特點、生態田園及濱水環境特色、傳統及現代文化特征,按照“依湖興鎮、產業富鎮、交通拓鎮、體育強鎮”的發展思路,尋找適合A鎮的城鎮化發展道路,構建“和諧、生態、文明、幸福”新城鎮。
【關鍵詞】城鎮化 資源 特色產業
一、A鎮具體情況
A鎮位于溫江區西部,金馬河東岸,截至2012年底,A鎮幅員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942畝;A鎮常住人口4.8萬人,具備成都小城市的核心特征.戶籍人口2.19萬人,農村人口9635人,一半以上的人口為外來人口約2.61萬人;共轄7個社區,1個行政村。A鎮在2013年被列入成都市首批特色試點小城鎮之一。
1.交通特征空間距離短、時間距離長。A鎮位于溫江區西南部,靠近崇州,雙流,距成都中心城僅23公里。但由于鎮域內高鐵、軌道交通仍處在建設和規劃階段,僅依靠騎士大道與光華大道和成溫邛高速對接,車程(自駕)約1小時,公交輾轉近2小時,交通較為不便。
2.項目起步晚、產業關聯性小、經濟收益較低。工業是A鎮的支柱產業,大型優質型工業企業數量小;2012年,A鎮地區總產值6.05億元,溫江區總產值302.35億元,比值僅占2%。工業、運動、休閑產業自身集約度低,關聯性小;運動、休閑類項目進駐時間短,馬術、溫泉、泰迪熊博物館等新進核心項目季節性強、小眾消費特點明顯。
3.水網縱橫,水資源豐富。A鎮內水網縱橫,西臨成都第一水之稱的金馬河,位置極為重要。金馬河屬于岷江干流,是都江堰魚嘴分流后的外江,金馬河流域在A鎮內長達8公里,擁有大面積可供開發的河灘地資源。在鎮域內部,大大小小分布著10多條水渠,水資源極為豐富。
4.生態環境優良。A鎮靠近溫江西部邊緣,全鎮地勢平坦,無山無丘,岷江支流金馬河穿越而過,開發時序較晚,田園生態景觀及環境相對優良,林木覆蓋率達31.6%。
二、A鎮在城市化過程中的資源環境問題
1.土地使用不當,生態用地被大量占用。A鎮屬于較晚規劃發展的鄉鎮,與其它規劃較早鄉鎮比,其用地相對充足。但由于建設初期缺乏有效規劃,商業區、休閑項目、工業點分散布局,內部交通組織不力,制約產業集群產業。而且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部分林地,濕地被非法占用。
2.金馬河利用不當。金馬河的利用和發展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金馬河流域就出現了大量的采砂船,它們缺乏規劃,直接從金馬河河床挖取沙石,河床被嚴重破壞,再加上由于建筑行業的火熱,金馬河畔新建了大批房屋,部分房屋過于靠近河堤,這些都給金馬河流域的防洪抗災帶來了一定的隱患。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規劃指導,金馬河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和開發,長期以來,作為岷江干流的金馬河僅僅作為周邊村鎮的灌溉水源,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鎮域內的環境污染問題。由于A鎮以第二產業為主,而優質企業較少,主要是中小企業和高資源消耗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這些企業雖然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一定程度上促進當地的人口就業,但此類企業會帶來一定的空氣污染和水污染。
三、具體規劃措施
1. 鎮域空間管制規劃,分區域開發利用
(1)禁止建設區域:嚴格控制,除直接用于生態防護林和基礎設施的管理養護設施之外,不得建設任何形式的建構筑物。主要包括金馬河、楊柳河、大朗河等河湖水體、成蒲高鐵防護區、高壓輸變電設施防護區等。
(2)限制建設區域:除區域性基礎設施、生態防護和基礎設施養護設施、經論證許可后的鎮域市政基礎設施、旅游服務的配套設施和社會公共設施建設外,不得建設任何形式的建構筑物,現有農業散居人口應引導其向各聚居點集中,除新型社區外不再安排新的住宅建設用地。主要包括鎮域基本農田保護區、河流綠化帶、成蒲高鐵兩側各200米控制區。
(3)適宜建設區域:主要為城鎮建設用地,應本著集約、集中的原則按照相關規劃,進行合理建設。
2. 環保規劃。金馬河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區內其他河流水體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規劃區內大氣環境整體上應保持在國家空氣環境質量二級標準以內。公園應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一級標準,其他區域均應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根據《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結合規劃用地布局進行聲環境功能區劃,各類功能區達標率應為100%。固體廢棄物要求達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效益化的目標。危險廢物處置率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3. 城鎮生態綠地規劃。充分結合并利用基地本身的綠色背景,利用金馬河、大朗河等自然河流條件,規劃形成點、線、面、網等多層次全方位的綠地系統,創造具有鮮明特色的運動休閑生態新城。
規劃形成自然生態綠地(田園觀光區)——人工生態景觀綠化(成蒲高鐵綠廊、濱河公園)——人工景觀綠化(街頭綠地、街道綠化、社區公園)的綠地系統。
“一底”:規劃區內大片的自然生態綠地與公共綠地所形成的綠色基底。由于A區域內生態環境較好,植物覆蓋率高,水網縱橫,農業產業發達,構成了A鎮擁有的獨特基底。
“兩廊”:金馬河沿河綠廊和成蒲高鐵綠化廊道。金馬河川流而過,形成了廣闊的金馬河河濱帶,對A發展旅游和特色農業都是極為有利的。成蒲鐵路的建設,也緩解了A鎮交通不便的壓力,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資者,促進當地的發展。
“多帶”:重要干道兩側的道路綠化、水系周邊綠地形成多條帶狀綠地。在未來,A將規劃多條公路,連接溫江城區和成都市中心,在道路建設過程中,建設綠地公路,在道路兩旁修建綠地,供人步行或騎行。
四、總結
A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西部小城市,它依托金馬河濱河風光、魚鳧溫泉、田園生態環境等鎮域資源本底,重點開發劉家壕水鄉古鎮、金馬河西湖、濱河生態綠色長廊、騎士風情街、民宿溫泉酒店等項目。使生態文化旅游業成為溫江及成都溫江科技產業開發園、現代休閑體育產業的優質配套,形成“四區一帶”的布局,這對廣大鄉鎮在發展過程中,怎么協調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實現經濟和資源環境融合互助是很有借鑒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