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晨帥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的環保意識越來越高。環境的保護必須要靠公眾參與。本文從強化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法律意識的生成與培育、賦予公眾充分的環境信息知情權、設置環境公益訴訟機制、積極發展環保社團等幾個方面探討提升我國環境保護中公眾參與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公眾參與 環境保護 對策
隨著人類經濟的高速發展,伴隨而來的環境惡化、生態破壞等環境領域的問題越來越多,人類逐漸意識到光靠政府進行環境保護是不可取的。同時,環境資源是一種公共財產,這意味著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能任意對環境資源進行占有、支配和破壞。因此,每個社會公眾都有權參與環境保護,維護良好的生態。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開辟了公眾參與制度的先河,隨后為許多國家所效仿。實踐證明,公眾參與制度在環境保護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我國的公眾參與制度有利于克服和彌補市場調節和政府調節在環保領域的缺陷,有利于排除環境侵害、處理環境糾紛。環境保護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涉及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利益主體,實施公眾參與制度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同時通過公眾的力量,也能更好的實現公民的環境權利益。由于我國公眾參與制度還不健全,對此筆者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議,希望以此喚醒我國法律政策的制定對公眾參與制度的重視,給環境問題的解決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強化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法律意識的生成與培育
我國環境保護事業起步較晚,公眾對環境問題還缺乏了解。加強環境知識的宣傳 教育 ,增強公眾的環境危機感,提高公民的環保參與意識是完善我國環境保護中公眾參與的前提條件。通過舉辦風格多樣的展覽、環境科普講座、利用眾多環境保護紀念日等多種環保教育形式,多渠道地對公民進行環保宣傳教育,使公民充分了解環境保護意義,認識到環境問題不僅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公民作為環境的“第一受益人”( 當然,從另一個側面講也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保護環境是個人的責任,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
二、賦予公眾充分的環境信息知情權
環境知情權是指公民和社會組織收集、知曉和了解與環境問題和環境政策有關的信息權力。這里的環境信息包括公共信息和個別信息; 前者指向社會公布的信息后者指只有在公眾提出要求的情況下提供的信息。環境知情權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其他權利得以正確行使的先決性權利,只有知情權得到充分行使,當事人追求的其他權利才有可能充分實現”。為此,環保部門應該嚴格依照我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與《環境信息公開辦法( 試行) 》的要求建立一套覆蓋環保行政許可各領域、各層次的環境信息及與公眾有關或將產生影響公眾利益訴求的生態環境信息披露體系,擴大環境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性”。
三、設置環境公益訴訟機制
人類的權利自從其“脫母”的那一刻起就走上了一條不斷被侵犯( 甚至是野蠻的) 的不歸之路。而權利最終能否作為權利被人民真正享有不在于權利的神圣,毋寧說有一套救濟的機制。公益訴訟是指為了保護社會公共利益,除法律有特別規定者外,凡市民均可提起訴訟。由于環境權益不僅僅屬于私人權益,更屬于社會公益,所以在歐美各國的環境法中,都普遍采用了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我國當前要注重立足于現實國情,循序漸進,構建一套既關注環境保護的特殊要求又能保持法律相對穩定、安全性的新型環境公益訴訟機制。
四、積極發展環保社團
環保社團( NGO) 活動以維護環境公益為目的,通過將“原子化”的公民個人組織起來,成立各種民間環境保護團體和組織,參與環境法律法規、政策的制訂、監督、檢查等; 開展環境公益訴訟等維權活動; 集中開展環境保護宣傳、環境學術交流、環境知識咨詢、環境科技成果推廣等,為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提供多種途徑。國家應鼓勵、支持并積極引導成立環境保護社團體( NGO) ,降低環保社團的準入門檻,放寬環保社團的核準登記條件,對不參與商業經營的環保社團組織實行備案制度,為環保社團創設一個寬松的制度環境。
五、完善公眾參與制度,拓寬公眾參與途徑
公眾參與需要從法律上得到規范化、制度化保障。在中國現有法律的引導下,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應盡快制定相關的法規、條例或是實施辦法等。細化地方操作標準,用法律形式明確政府、企業、普通公眾在環境事務和環境管理中的權利和義務。引入環境訴訟或建立獨立于政府的第三方環境仲裁機構,對環境糾紛進行仲裁。建立被告方舉證責任制,降低
公眾參與的成本,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配套機制,對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途徑、方式和程序做進一步擴展,鼓勵公眾多層次參與環保。改變目前單一靠檢舉和揭發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的事后監督局面,充分發揮群眾的聰明才智,加強事前預測,從過去的末端參與到預案參與、過程參與和行為參與,從事后監督的參與到事前與事中參與,從環境個案的參與到環境決策參與,使公眾參與的方式多樣化。使公眾從微觀參與到宏觀參與,真正發揮公眾對環境保護的作用。
環境保護中的公眾參與能克服市場和政府調節的缺陷,在許多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人們已經逐步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關注環保。為了調動公民環保的積極性,應該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從我國國情出發,建立完善的公眾參與機制,給公眾提供全面的參與渠道。建立健全適合我國國情的公眾參與制度,必將對維護公眾的環境權益、推動我國的環境民主、完善我國的環境保護政策體系起到積極的作用。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會深入人心,經濟、環境會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也會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河北省環境保護形勢及治理對策建議[J].中國環保產業.
1999(06)
[2]閻世輝,蘇學飛.市場經濟形勢下環境保護形勢分析及建
議[J].中國環境管理.19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