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天娥
【摘要】在“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為順利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如何加快煙臺率先綠色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高度融合,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本文提出的煙臺率先綠色發展的五大有利條件,是煙臺率先綠色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關鍵詞】煙臺率先 綠色發展 有利條件
率先綠色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涉及產業、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等各方面,需要付出長期艱苦不懈的努力。煙臺在“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提出要率先綠色發展,著力打造美麗煙臺宏偉目標的有利條件主要有:
1.方針政策的引導。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隨后全國各地發展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征,多重國家發展戰略疊加實施、多項重大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多個先行先試政策紅利釋放。
在國家總體大政方針的強勁引導下,煙臺市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強了對煙臺率先綠色發展的規劃、組織實施和政策推動,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文件。2015年12月7日中國共產黨煙臺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提出要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努力構建一個新型城鎮化、農業發展、生態安全等三類空間開發格局,通過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進生產生活綠色化,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打造青山常在、綠水常流、空氣常新的“美麗煙臺”。為此2016年,煙臺印發實施《煙臺市實施“創新引領驅動”工程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五年行動計劃》《煙臺市工業行業“十三五”轉型發展實施方案》《關于推動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6-2018)》,通過強化產業行業分類指導,這一切為保證煙臺率先綠色發展實現一產更強、二產更優、三產更活。
2.思想源泉的助推。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大量系統的生態倫理思想,都一致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綠色發展觀。如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認為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融相通的。道家先賢們的“道法自然”觀念認為宇宙萬物的運行法則都遵循著自然的規律。佛教認為追求解脫就要愛護萬物,眾生平等萬物皆有生存權利。馬克思主義歷來強調人與社會,人與自然辯證統一的關系。中國共產黨人歷屆領導者則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綠色生態觀,在綠色發展的實踐中,不斷探索中國化的綠色生態環境建設路徑,不斷豐富和完善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的價值理念。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將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前所未有高度。
3.生態環境的改善。煙臺“十二五”期間,盡管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形勢下,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還始終明顯高于全國、全省和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平均水平。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連續突破5000億元、6000億元,2015年達到6446.1億元,人均生產總值是“十一五”末的1.6倍、達到中高收入國家水平。全市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連續10年完成節能減排目標。PM2.5納入全市常規監測體系,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居全省第二位。重點河流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穩定在85%以上。全市27家燃煤電廠和10家回轉窯水泥企業脫硫脫硝工程全面完成。2016年9月26日在煙臺市產學研合作協議簽約暨合作創新平臺揭牌儀式上,北京科技大學煙臺工業技術研究院揭牌,國家節能中心授予煙臺市推動綠色發展示范基地牌匾。2016年,煙臺萬元GDP能耗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被國家授予全國首個地市級“推動綠色發展示范基地”。
4.國家財政的支持。2016年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強調,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主要目的是動員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綠色產業,同時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資。這不僅有助于加快我國經濟向綠色化轉型,也有利于促進環保、新能源、節能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在國家財政直接投入方面,中央財政主要對綠色產業給予直接資金支持,設立了“節能減排補助資金”“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等多項節能環保領域專項資金,對于環保領域也制定了多項稅收方面的鼓勵、引導或約束政策,加快建立有利于綠色金融發展的正向激勵機制,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綠色領域。
煙臺“十二五”期間累計投入2000多億元用于民生事業。2013至 2015年全市財政民生投入分別實現420億元、455億元和497億元,每年4/5的財力用于民生事業的發展。煙臺2015年的財政民生投入是“十一五”同期2010年的2.1倍,年均增幅達到15.7%,高于同期財政支出增幅。2016年煙臺成為全國首個地市級推動綠色發展示范基地后,煙臺市也加大投入,2016年共統籌資金15.1億元,支持生態環境建設。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方面,投入資金4.8億元,重點支持主干河流整治、昆崳山養殖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薄弱環節,實現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煙臺還努力落實好綠色金融領域的有關財政政策,包括按規定進行財政貼息、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等,積極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5.典型示范的鼓舞。2016年煙臺新爭取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國健康城市試點市、國家專利質押融資試點、醫養結合試點城市等一批試點落戶。在具備條件和優勢的領域,煙臺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積極主動做好改革“自選動作”,推出200多個自主改革項目,打造了一批在全國、全省有特色、叫得響的改革亮點。在經濟新常態下,煙臺市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全面激發創新活力。從企業、園區、城市入手,多層次培育節能環保產業體系,增添綠色發展動力。在煙臺,除了東方科技,煙臺冰輪、萬華、富士康等大企業也紛紛涉足節能環保產業。為了培育更多產業新生力量,煙臺市還專門建設了節能環保產業孵化園。
2017年2月7日《大眾日報》用五個整版的篇幅報道了煙臺市的綠色經濟發展成果。為奮力譜寫中國夢的煙臺新篇章,煙臺至上而下圍繞率先綠色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戰略定位,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把煙臺建設成為宜商、宜居、宜游的沿海美麗綠色城市。
【課題項目】本文是2016年度煙臺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之一(項目編號:ytsk2016-146),“煙臺率先綠色發展的條件和路徑研究”其中的一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