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東翰+趙紅娟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不斷的加快,各國之間的競爭日趨嚴峻,高新技術作為我國的新的經濟支柱產業,對國家的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內蒙古的經濟發展水準較低,加強對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有助于幫助內蒙古經濟水準的提高,因此加強對內蒙古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通過對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現狀分析,進而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為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出口貿易;高新技術;內蒙古
前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發的步伐逐漸的加快,以及產能過剩和國際經濟形勢的下滑,高新技術產業成為了國家及地區發展的主要增長點,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還是處于初級階段,因此要加強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研究。近幾年,內蒙古在高新技術產業出口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較發達省份相比還是處于落后的狀態,對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貿易進行研究,有助于優化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結構、轉變高新技術產業的增長方式,對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貿易和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現狀
(一)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規模
據商務部對外貿易司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5年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從總體上看是處于增長態勢的,從2012年的2.94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3.3億美元,其中2012年同比2011年增長了37.37%,而2013年出口總額僅為2.0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48.15%,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經過了此次大幅下降后,在2014年又強勢增長了214.7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總額達到3.5億美元,在2015年,機電產品出口額小幅下降3.3%,出口額為3.3億美元。內蒙古機電產品出口額占內蒙古總出口額的份額在2012年為1.1%。然后下降到2013年的0.7%,,又逐漸上升到2014年和2015年的0.8%和0.9%??梢钥闯?,雖然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總體上看是增長的,但其增速小于內蒙古出口總額的增速,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所占比例也較小。
從內蒙古機電產品出口額占全國機電產品出口份額來看,在2012年,占比0.05%,在2013年,內蒙古機電產品出口大幅縮水,占比僅為0.03%,隨后內蒙古機電產品出口又恢復強勢增長,2014年和2015年占比均超過了0.1%,雖然內蒙古機電產品出口在全國占有越來越重的位置,但在全國各省市排名中依然處于較低的位置,據2015年商務部對外貿易司數據顯示,內蒙古機電產品出口額在全國31個省市中,僅排在第27的位置,與廣東、江蘇、上海河南等其他省市相差甚遠。
(二)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商品結構和出口方向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不僅意味著高附加值和高收益,同時也代表著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科技創新能力。據2014年1月至4月的數據顯示,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主要以生命科學技術產品出口為主,其出口額占全區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64%,出口總額3.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7倍,其次是材料技術產品的出口,出口額為1.8億美元,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29%,最后是計算機與通信產品的出口,其出口總額僅為0.2億美元,占比3.3%。
從出口方向來看,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盟、歐洲、北美等地區,對大洋洲、南美洲、非洲等新興地區的出口額較小。
二、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存在的問題
(一)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較小,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
雖然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不斷增加,在內蒙古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從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及其在內蒙古出口總額和全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地位來看,仍然存在著以下問題,首先,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較小,且增速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狀態;其次,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占全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份額較小,在全國排名較低,遠遠不及廣東、上海、山東、河北等其他省市的位置;最后,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全區出口總額的份額較小,無法成為推動內蒙古出口的核心力量。
除此之外,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還存在著出口結構不合理、出口產品效益較低等特點,其出口產品主要以生命科學技術產品為主,占比超過60%以上,而計算機與通信產品的出口較少,占比不到4%。同時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中低產出、效益低的初級產品占有很大的位置,其他的高新技術產品發展的還不是很完善,這非常不利于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降低了其在國際市場中的位置。
(二)出口市場較為集中,貿易風險增大
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東盟、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到這些地區高新技術產品占到了內蒙古高新技術總出口額的70%以上,而對中東、非洲、澳洲南美等地區出口量確實很少,而這些市場正是處于發展階段,市場潛力巨大,對高新技術產品的需求較多,比如太陽能、電池級多晶硅、二極管、感應器等等,而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市場競爭力較大且市場潛力較小。由于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的對現有市場的依賴較大,不僅容易遭到非關稅貿易壁壘的阻礙,還會使得在出現世界經濟危機,造成了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問題。
(三)出口產品技術水準較低,出口競爭力不強
內蒙古高新技術企業現在大約有300多家,內蒙古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含量低,產業附加值也低,與其他省市之間的差距很大,制約了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
與此同時,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的發展收到技術水準的制約,主要是中低端產品為主,能源利用能力不足,附加值比較低,而且利潤空間不大,可以生產和出口符合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標準的企業很少,內蒙古高新技術企業實力不大,在市場創新、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優勢顯示不出來,因此影響了內蒙古出口競爭力的提升。
(四)對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扶持力度不夠
內蒙古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緩慢,企業內有投入資金過少,政府投入資金力度不夠,在引進外資方面也存在著引入資金總量小、使用質量低、引資方式比較單一等特點。由于企業缺少資金和有效的融資途徑,就導致內蒙古高新技術產業一直得不到很好的發展。與此同時,政府對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扶持力度不夠,沒有一套完整系統的資金扶持和政策扶持體系,使得企業研發高新技術產品的積極性不高,出口高新技術產品的成本較大,也就造成了當前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的位置。
三、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問題的對策
(一)優化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結構
要加大對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重視,不但要在新材料、新能源方面進行投資建設,還要加強對生物工程、有機分子、醫藥技術、航天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同時要積極的開發新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內蒙古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加強對新能源、新材料的高附加值產品的創新和研發,提升了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的市場份額。
針對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內蒙古高新技術企業和政府必須加強對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結構的管理和調整,首先,加強對高級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制造和生產,提高對高新技術產品的資源投入,提高中級、高級高新技術產品在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總出口量的比例,降低了低產出、低效益、低技術含量的初級產品比例,優化內蒙古高新技術出口的產品結構。
(二)開拓國際市場,分散出口貿易風險
面對當前內蒙古出口市場較為集中且貿易風險過大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解決。第一,保持對東盟、歐盟、美國等現有市場的出口,豐富對這些市場出口高新技術產品的種類,加強對國際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及時更新技術標準;第二,同時要制定開拓性市場戰略,應該加強對中東、南美、非洲、澳洲等國家市場的開發,向這些國家出口具有比較優勢的高新技術產品,合理布局國際市場,避免市場過于集中,降低內蒙高新技術企業的國際市場出口風險。
(三)增加產品科技含量,提高產品出口競爭力
內蒙古高新技術產業應該對產品的研發投入,通過對研發人員、研發資金等方面的幫助,不斷的創新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提高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的競爭力。首先,增加對科研人員的投入,加強高新技術企業與內蒙古各大高等院校的合作,招聘專業的技術人員,將高新技術企業成為了培養高新技術人員的培訓基礎,為內蒙古高新技術產品的發展提供了人才基礎,積蓄了一定的專業人員力量。其次,加大資金的投入,政府和企業應該聯合起來,通過完善融資渠道,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能力,加強對高新技術產品的創新能力。最后,內蒙古高新技術企業也應該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產品制造方法和制造工藝,完善自身高新技術產品技術含量,提高出口競爭力。
(四)加大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
內蒙古政府可以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財政支持,通過對政策上的優惠、資金補貼的方式,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補貼,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的出口退稅,進而提升高新技術產品的創新的積極性。同時,內蒙古高新技術企業應該提高融資渠道,擴展民間融資,提高內蒙古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空間,解決高新技術企業的資金問題。內蒙古高新技術企業也應該加強對銀行機構以及金融機構合作,提高融資的便利性,促進融資渠道的多元化。
四、結論
當今國際社會對于高新技術產品的需求更是逐漸的增加,加強對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和制造,對提升我國綜合實力有著重要意義。內蒙古作為我國的少數民族省份,高新技術產業盡管在近幾年有所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本文結合現在內蒙古高新技術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內蒙古高新技術企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為內蒙古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出口的發展通過有價值的借鑒,由于本文的知識和經驗有限,因此在研究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希望在未來的學習中不斷的提高和改善。
【參考文獻】
[1]施曼. 內蒙古出口貿易結構分析及對策[J]. 經濟論壇,2013,09:43-45.
[2]賈宏君. 內蒙古對外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探究[J]. 中國城市經濟,2014,01:75-76.
[3]蘇麗娜,蘇利德. 內蒙古邊境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 理論研究,2013,03:9-12.
[4]齊俊妍,王曉燕,孫靜. IPR對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影響分析[J]. 現代財經,2015,01:9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