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朦
【摘 要】信陽市歷史厚重、生態環境良好、旅游資源類型多樣,具有發展旅游業的潛力與優勢。本文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信陽市發展旅游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開發策略,旨在為促進信陽市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信陽市;旅游業;SWOT分析;開發策略
前言:
信陽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東同安徽省相鄰,南與湖北省接壤,為三省通衢,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信陽市山清水秀、環境優美、人杰地靈、文化底蘊厚重,擁有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和自然旅游資源。但目前信陽市旅游業發展現狀并不樂觀,亟待采取一些策略來充分發揮旅游業的優勢,從而帶動城市經濟發展。本文以SWOT分析理論為基礎,對信陽市發展旅游業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遇(Opportunity)、威脅(Threat)四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整合旅游產品、推廣旅游形象、加強區域合作開發、培養專業人才的旅游業發展策略。
一、信陽市旅游業發展的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
1.旅游資源優勢。信陽市位于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分界線上,四季分明,地貌類型多樣,自然旅游資源豐富多樣,有“云中公園”之稱的著名避暑勝地——雞公山、如詩如畫的“豫南明珠”——南灣湖、集療養、觀光功能為一體的商城湯泉池等等。信陽市的森林覆蓋率達到34%,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9個,有國家和省重點保護植物70多種,有已見記載的動物種類2031種。此外,信陽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這里曾是楚國都城所在地、孔子周游列國的終點,司馬光砸缸和亡羊補牢故事的發生地;這里也誕生了諸多歷史名人:楚國名相孫叔敖、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三國蜀相費祎等。信陽紅色旅游資源豐富,這里是全國十大革命根據地之一,是大別山鄂豫皖蘇區首府,被中央確定為十二個重點紅色旅游區之一,擁有革命歷史遺跡和紀念地200多處。
信陽旅游資源是容納山水文化、茶文化、根親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和溫泉文化的多文化型旅游資源,呈現出其別具一格的特色。
2.區位優勢。信陽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東同安徽省相鄰,南與湖北省接壤,素有鄂豫皖“三省通衢”之稱,是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區。信陽區位優越,處于促進中原崛起戰略規劃中的經濟腹地,具有較大的經濟發展潛力。此外,信陽還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交通便利,具有較強的可通達性。
3.口碑優勢。信陽氣候宜人,風景如畫,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的美稱。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和地理條件,信陽市連續六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宜居城市”,同時也是國家生態示范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成功樹立了一個良好的生態旅游城市形象,在全國范圍內具有良好的口碑。
(二)劣勢(Weakness)
1.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程度是決定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成熟的旅游基礎設施體系在提高一個地區旅游業綜合競爭力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信陽市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并不樂觀,已成為制約旅游業進一步發展的一大因素。信陽市位于大別山區,大部分景點景區都位于偏遠的經濟不發達農村地區,且分布較為分散,加之交通狀況不佳、缺少便捷的旅游交通線路和標準的旅游經營設施,使得旅游接待能力大大降低。
2.旅游資源開發程度較低。雖然信陽市擁有豐富多樣的旅游資源,但由于開發程度較低,這些旅游資源并未發揮出其最大的效益。縱觀信陽市的旅游業發展,主要依托觀光型旅游產品,具有知名度的茶文化、紅色文化也并未在同類型旅游目的地中占有相對優勢地位。隨著旅游需求的日趨多樣化,旅游者更加傾向于參與型、體驗型旅游產品,而信陽關于這類旅游產品的開發建設明顯不足。
3.旅游宣傳力度不夠。信陽擁有具有絕對優勢的旅游資源: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的雞公山、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陽毛尖、中原四大古寺之一的靈山寺、被譽為“豫南明珠”的南灣湖等,但由于旅游宣傳的力度不夠,使得這些景點景區在同類型景點景區中影響力較小,難以發揮自身的優勢和效益。
(三)機遇(Opportunity)
1.國家政策支持。作為革命老區的信陽市被中央確定為十二個重點紅色旅游區之一,加上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等一系列國家政策的支持,為信陽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觀環境。2011年的《中原經濟區規劃》將信陽30余項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納入其中,尤其在發展沿淮經濟帶、建設大別山生態紅色旅游區等方面為信陽市的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2.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用于外出旅游的消費支出也在逐年增長。大眾旅游已成為當今的一個時代特征,這無疑成為旅游業發展的一大機遇。在大眾旅游的推動下,信陽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和環境優勢,以茶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民風民俗為主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生態旅游。
(四)威脅(Threat)
1.競爭的日趨激烈。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所具有的促進經濟增長的潛力也日益凸顯,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將旅游業作為發展經濟的主導產業。河南省的旅游客源地主要集中在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北部,而信陽距離鄭州較遠,難以形成旅游合力。同時,與信陽相鄰的南陽和武漢同樣具有較大的旅游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信陽旅游客源市場的分流。總的來說,信陽處于多層次的旅游競爭環境中,區域和行業競爭都十分激烈。
2.旅游需求的日趨多樣化。在科技進步和多種文化的影響下,人們外出旅游不單單滿足于“走馬觀光式”的傳統觀光型旅游模式,而是更加強調自身參與性,注重旅游體驗。在這一背景下,旅游產品也必須進行改革創新以迎合旅游者的差異化和個性化要求。而信陽市主要是以傳統的觀光型旅游產品為主體,旅游產品類型單一,在今后旅游業發展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二、信陽市旅游業發展的策略研究
(一)整合旅游資源,突出特色
針對信陽市旅游資源豐富的特點,對不同類型的旅游資源進行組合包裝,設計出主題鮮明的旅游線路,打造綜合型旅游目的地。其中要以茶文化、紅色文化、山水文化等七大文化為依托進行資源整合,突出特色,創建一個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的科學的旅游組合系統。
(二)推進區域旅游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區域聯合對旅游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在實踐中已初見成效,信陽市應把握住這一契機,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從而達到互利共贏。信陽市可以充分利用優越的地理區位和交通優勢,在省內可以加強與南陽、開封、駐馬店等地的合作,在省外加強與武漢、南昌、淮安等地的聯系和協作,達到旅游信息共享的局面,從而提高信陽市的旅游競爭力。
(三)加強宣傳力度,大力推廣旅游形象
對于旅游目的地來說,“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信陽市要利用多種渠道與方法對信陽進行全方面、多角度的宣傳,大力開拓國內旅游客源地和提高國內外影響力。另外,根據信陽市自身旅游資源特點、歷史文化特色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可以將信陽市的旅游形象定位“北國江南,山水茶都”,通過主題宣傳、專題宣傳、網絡宣傳等多種宣傳方式進行旅游形象的推廣,同時還可以利用節假日、紀念日或創新特色品牌活動來提高信陽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注重培養專業人才,提高旅游服務專業性
缺少專業的旅游管理、旅游服務人員是制約信陽市旅游業發展的原因之一,而在日趨激烈的旅游市場競爭中,旅游人才建設更是必不可少。因此,信陽市要注重對旅游專業人員的培養,全面提高旅游管理、服務隊伍的專業技能和素質,從而促進旅游業向專業化發展。此外,對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有利于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豐富旅游者的旅游體驗,從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趙紅. 信陽市發展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J].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1:106-109.
[2]陳婷. 信陽市旅游產業SWOT分析[J].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3:39-40.
[3]余兵. 信陽旅游資源整合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4]孔祥坤. 信陽市發展生態旅游業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 商業經濟,2016,08:62-67.
[5]張俊. 信陽旅游業發展的SWOT分析及對策[J]. 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3:59-61.
[6]吳啟安. 信陽文化旅游營銷形象創意研究[J]. 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