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苑
【摘 要】區域金融中心是連接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紐帶,是西安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關鍵一環,本文梳理了西安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優劣勢,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城市進行了對比分析,提出了西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金融中心的總體戰略與實施路徑。
【關鍵詞】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金融中心;實現路徑
一、引言
金融中心是金融中介開展集中交易的重要場所,發揮著金融監控、融通、集聚的重要作用。區域性金融中心對于發展區域經濟至關重要,將成為金融機構集中、金融市場發達、金融信息靈敏、金融設施先進、金融服務高效的融資樞紐。“一帶一路”建設中,為了加強省級和國際區域經濟合作,西安、鄭州、蘭州、烏魯木齊等城市將全面開展區域金融中心的競爭。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核心城市,具備得天獨厚的區位、資源、科技、教育等發展優勢,特別是在陜西近年來經濟建設穩步提升的條件下,西安在對外開放方面快速發展,在口岸通關、國際企業合作等方面加快建設,外向型經濟建設已經取得了重要突破,西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金融中心成為了提升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西安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相關研究綜述
關于西安與陜西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選擇、戰略方向的研究上。
學者羅慧媛對西安金融中心進行了全方位的定位設計,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了金融中心的評價指標體系,從輻射、產業、功能等角度進行了定位,分析了“西三角”城市——西安、重慶、成都之間的優劣勢,探索“西三角”區域金融中心的可行性。
郭普松進行了西安打造“新絲路”金融中心的路徑研究,認為需要在能源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AEO認證、企業信用管理創新“五大中心”,成立“金融研究院”
權永生認為陜西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金融中心,需要從科技金融、能源金融、文化金融、離岸金融、商務金融、農村金融六個方面為主線,加快經濟與金融一體化發展,形成區域性金融中心和戰略開放新高地。
三、西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金融中心的戰略分析
(一)西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金融中心的SWOT分析
(1)優勢方面
西安是著名的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特別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當中,西安將作為重要的支點城市,是重要的經濟重心與物流通道,具備顯著的區位優勢。同時,西安高校與科研院所眾多,具備科技與人才競爭力,有利于吸引大量的金融人才,形成集聚效應。
(2)劣勢方面
目前,西安市的金融輻射力不足,與其他金融中心城市相比,國內和國際化的大型金融機構在西安設置分支機構較少,本土的中小金融企業還未能形成活躍的市場。另一方面,西安市的金融產業結構、金融生態鏈建設并不完善,對外開放程度難以滿足絲綢之路經濟帶金融中心的建設。
(3)機遇方面
近幾年,西安市緊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步伐,形成了“政策洼地”效應,獲得了包括智慧城市試點、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批準設立自貿區等一系列的國家級利好政策,對國民經濟、對外開放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這將進一步刺激金融資本的集聚,對建設區域金融中心是重大的利好條件。
(4)挑戰方面
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提出,沿線特別是西北地區的各大城市開展了無形中的政策競爭,積極推進金融及相關產業發展,包括蘭州、烏魯木齊、鄭州、重慶、成都等城市均在競爭區域金融中心,這對于西安市開展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提升腹地區域范圍的產業經濟競爭力至關重要。
(二)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建設金融中心的競爭力比較分析
本文結合近幾年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城市競爭態勢,選取鄭州、蘭州、烏魯木齊、西寧五個城市作為比較對象,通過對國民經濟、金融集聚度與影響力、腹地產業環境三個方面的數據分析,研究西安在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競爭力情況。
(1)國民經濟總體方面
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離不開經濟的發展,西安2015年國民生產總值達5801.2億元,在五大城市中僅次于鄭州市,但西安的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454.71億元,與鄭州基本持平,遠遠高于蘭州、烏魯木齊和西寧市,且第三產業占比近60%,具備了發展金融,吸引金融企業集聚的經濟基礎。
(2)金融業集聚方面
對比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城市的金融業主要指標可以發現,西安市的金融業增加值與占比較高,2015年,西安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含外資)年末存款余額達到了17796.38億元,超過了其它四個對比城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含外資)年末貸款余額也達到了13714.02億元,在五大城市中排名第一,說明西安市目前有較好的金融集聚力,金融業的發展環境較好。
(3)產業經濟及其他方面
相比于其他四個城市,西安市依托工業加工、文化旅游、信息科技等支柱產業,城市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西安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5165.9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05.38億元,財政總收入1114.98億元,除對外貿易方面落后于鄭州外,在國內貿易、物流周轉、財政收入等方面都具備了一定的優勢,而隨著三星項目的不斷實施與設立陜西自貿區的批準,西安的對外貿易也將進一步提速,這都將為西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金融中心提供重要支撐。
四、西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金融中心的戰略與實現路徑
(一)戰略定位與目標
緊抓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支點城市的重要作用,立足科技、文化、商貿等支柱產業,加快對外開放和口岸建設,進一步加強資源、經濟與金融的協同發展,把西安建設成立足西北、輻射整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金融產業發展高地。
(二)實施路徑
1、加速對外開放和合作,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投資結算中心。
加快口岸特別是電子口岸建設,打通貿易通道,提升對外開放程度,通過對外貿易環境的改善加強招商引資,吸引境內外投資資本進駐,構建良好的信用環境,實現多方合作,形成完善的結算服務體系。
2、激活區域市場潛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金融產業創新服務中心。
圍繞金融產業相關的第三方咨詢、代理、法律、擔保等服務形式,充分發揮西安市的教育人才優勢,以政策促進和引導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建立金融產業創新服務發展基金,鼓勵創新,進一步激活金融產業市場。
3、依托科技研發優勢資源,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科技金融中心。
充分發揮西安作為科技強市的優勢,提升金融信息化程度,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全力提升科技與金融的深層次融合與發展,同時利用政策引導金融科技中小企業發展,培育科技人才,全面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4、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金融中心。
深入挖掘西安的文化底蘊,提高文化會展、旅游服務、演藝策劃、出版咨詢等文化服務的能力,加快設施場所的建設與完善,以金融與文化發展為突破,實現相互之間的信息、資源、資金互相融通,互相促進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慧媛.西安構建區域金融中心研究[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4).
[2]全婧.西安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戰略選擇與實現路徑研究[D].西北大學,2012.
[3]權永生.陜西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金融中心的戰略研究[J].西部金融,2015,(7):28-31.
[4]葛偉,秦成德.西安區域金融中心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中的策略選擇[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14,(6):90-93.
[5]郭普松.西安建設“新絲路”金融中心的路徑研究[J].金融視線,2014,(12):91-95.
[6]于寧鍇.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性金融中心形成機理研究[D].西北大學,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