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霄寒
【摘要】在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一位重要人物,更是三國中魏國的代表性人物。關于曹操的形象,歷來都是學者專家和廣大讀者的討論熱點,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一名值得崇敬的“梟雄”,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奸賊”,而更多的人則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認同這兩種觀點,而又以更加理性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人物,認為曹操當屬“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本文主要淺析了《三國演義》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關鍵詞】三國演義 曹操 人物形象
說起曹操,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歷史上,曹操同時兼顧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以及詩人等多重身份,而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跡更是廣為人知。同時,在很多文學藝術作品中,曹操也經常作為一個經典人物形象出現,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與《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并列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是我國首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無疑是一個典型的“奸賊”形象,羅貫中對他的描述多帶有貶義;但于讀者眼中,對曹操的形象則有著更多不同的見解。筆者認為,曹操身上既有著一些令人詬病的缺點,也有著一些值得欽佩的優點,他的性格特征是極為復雜的。以下筆者就來談談自己對于《三國演義》中曹操人物形象的看法。
一、生性多疑、奸詐多變、殘酷好殺——漢室逆賊曹操
《三國演義》不同于真實的歷史傳記如《三國志》等,出于作者本身的立場和藝術需要,其對各方人物形象的描述都十分鮮明,忠的則義薄云天,奸的則奸詐無比。而曹操,即屬于奸的一類。在“潁川之戰”一役中,曹操對待義軍是“大殺一陣,斬首萬余級”,殺人毫不手軟,不分青紅皂白,可謂是一個窮兇極惡的“劊子手”。后面,他又接連做出“斬張梁于曲陽”“發張角之棺,戮尸梟首”等種種殘酷之事,這更加深化了其殘酷好殺的形象特征。更可怕的是,曹操在每次戰役后還熱衷于屠城,甚至連別人的墳墓也不放過,亦要挖掘。如“大軍所到之處,殺戮人民,發掘墳墓”“但得城池,將城中百姓,盡行殺戮”等,都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曹操行為的描述。還有一段,在曹操錯殺了呂伯奢全家后,他明知自己是錯殺,卻毫無反悔和歉疚之心,反而將錯就錯,利用陰謀手段將呂伯奢本人也殺死了。而曹操之所以如此殘酷好殺,主要是由于其生性多疑,所以寧可錯殺一百,不肯放過一個。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后,他對于朝臣的意見幾乎不聽,而是一意孤行、剛愎自用,為人亦是奸詐多變,善于玩弄權術。到后來,曹操的竊國之心日盛,最后若非程昱勸諫,幾乎就要罷黜天子,自己稱帝了。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說曹操是—名漢室逆賊并不為過。
二、眼界非凡、重視人才、善于用人——治世能臣曹操
《三國演義》的主線故事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斗爭,而所謂的國家之間的斗爭,從根本上其實是爭取人才的斗爭。正所謂“得人才者得天下”,無論哪國,想要強盛,想要在三國鼎立的形勢下脫穎而出獲得最終的勝利,都需要具備充足的人才。所以,無論是魏國的曹操、蜀國的劉備、還是吳國的孫權,都在不遺余力地爭取人才。曹操之所以能夠在這亂世之中占有一席之地,正是因為其具有非凡的眼界,懂得挖掘和收攏人才,同時也重視人才,以及在得到人才后,善于利用人才。曹操認為:“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這正是其用人觀念。其中,所謂的“智”即謀臣,“力”即武將;只有同時兼備智力超群的謀臣和能征善戰的武將,才能夠完成自己開疆拓土的大業。但是,是人才都是有一定傲氣的,所謂恃才傲物,若想得到人才的支持,并很好地駕馭人才是十分不易的。而在這方面,曹操的做法是真誠待人,這點從當初他對劉備的態度即能看出:“出則同輿,坐則同席,美食相分,恩若兄弟?!痹僬撸懿俣Y遇關羽也是大眾所熟知的一個橋段,曹操認為關羽是一個直得收攏的人才,所以即使關羽是劉備一方的大將,他也一直對其百般優待,以期拉攏關羽為己效力。另外,曹操在發現許都等人與袁紹有暗通曲款后,體諒他們在袁紹強權壓制下的自保之舉,選擇不予追究;王修違抗曹操禁令做出違逆之事,曹操亦是因敬重王修為義士而將之奉為上賓。這些,都是曹操重視人才、善于用人的典型事跡,在筆者認為,他的這些行為并不亞于劉備的“三顧茅廬”。
三、胸懷大志、才華橫溢、有謀有略——亂世奸雄曹操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是有著極為遠大的政治抱負的,這種政治抱負,貶義來說是其貪得無厭,把持一朝仍舊不夠,還想吞并三國;而褒義來說這亦是曹操胸懷大志的一種表現,試問哪個統治者不想一統天下呢?所以,筆者認為曹操有這種遠大抱負是無可厚非的,反而令人敬佩。同時,曹操本身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這里所說的他的才華橫溢,并不僅僅是指他身為詩人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更是指其在政治和軍事上的膽識和謀略。羅貫中雖然是站在正統漢室的立場上來寫的《三國演義》,對曹操這個“漢室逆賊”多帶貶義,但卻沒有簡單粗暴地對曹操的形象進行丑化,寫得他昏庸、愚蠢、無能,而是肯定了其雄才偉略、精明強悍的一面。如在官渡之戰中,曹操統御大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從此奠定了其統一北方的基礎,曹操的才華與謀略從中可見一斑。因此,筆者認為,說曹操是一個偉大的亂世奸雄,也是名副其實的。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曹操雖然有著奸詐的一面,無法稱之為英雄,只能稱之為奸雄,但這并不意味著奸雄就不如英雄,在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的亂世之中,曹操能夠殺出一片大業,成為稱霸一方的霸主,即已十分令后世向往欽佩。
結語: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雖然后世對其的褒貶和看法不一,但都不能否定曹操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筆者認為,我們并不能一味“討伐”曹操的“罪狀”,也不能一味吹捧其功績,而應既承認其值得欽佩的一面,也承認其令人詬病的地方。
參考文獻:
[1]王斌.淺析《三國演義》中曹操的人物形象[J]. 學周刊,
2014,(30):170.
[2]胡子凡.《三國演義》中曹操人物形象淺析[J]. 無線互聯
科技,2014,(0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