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 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之下,任何企業、單位都有一個經濟效益提升的發展,醫療事業單位也是一樣。而如何讓經濟效益更好、更快的提升,這是每個企業和單位都在思考的。醫院內部的財務系統是醫院經濟的重要支撐點,合理有效的財務管理,可以加速醫院經濟效益的提升,促進醫院的整體發展。而財務戰略思維的運用,有效的提高了醫院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是財務系統模塊的運行更具有科學性和效率。增加了醫院的收入,也合理分配了各項資源和資金,提升了醫院的市場競爭力。本文通過對戰略思維本身意義、以及戰略思維對醫院財務管理的效力進行探析,希望借此能讓財務戰略思維更加合理有效的運用到醫院的財務管理當中,促進醫院經濟效益的發展。
關鍵詞 醫院財務管理 戰略思維 效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3-000-01
企業合理、有效的管理工作,不僅取決于優秀的管理人員,還要有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有了良好的規章制度,各項工作才能更加完善有效的進行,企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更是如此。醫院的財務工作關系著醫院整個運營系統的運行,好的管理方法和制度,才能有效的利用各種資源,合理分配人員職責,提高醫院的經濟收入,也保證了患者的利益,提升醫院的綜合水平,有利于醫院的市場競爭。
一、醫院財務戰略思維的實行意義和措施
企業管理中,通過利于自身的各項資源或資產,在充滿競爭的市場環境中,滿足客戶需求,實現經濟效益的創造,這種思維考慮模式稱之為企業戰略思維。因此,醫院的財務戰略就是指把戰略思維,科學、有效的運用到財務管理工作中,是一個延伸發展運用。醫院的財務管理人員,從戰略思維出發,對醫院的各項資源和市場環境進行分析,做出相應的措施方法,提升醫院財務管理水平,和醫院整體效益。以此帶動醫院的經濟收入,提高醫院的市場競爭力。而醫院財務戰略的措施有很多種方法,本文就其中幾點進行簡要探討。
(一)醫院設備和人員投資戰略
從長期、長遠的角度進行策劃,適當對大型醫療設備、學術研究等投入資金,避免資金的大量輸出,不利于資金的周轉。并且設備技術投資是要根據醫療市場發展的需要,并且有助于提升醫療水平,對患者療效也有積極作用[1]。對設施設備投資戰略的同時,也要加強人才的投資策略,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和學術交流,增進人才的培養,為后期經濟收入做好基礎。
(二)醫院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建設
對醫院財務戰略的實施,不只是提高財務人員的管理水平,也要發展財務管理相關的軟件開發,致使信息數據更具有準確性和科學意義。把醫院資金更加合理的運用配置,致使各科室共同發展。
(三)預算工作加強
醫院資金的使用都有一個預先是計算分配。醫院預算分配的時候,要充分了解市場需求,根據各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配預算,是財務的管理更加規范。一般來說,計劃和最終的實際情況會有所差別,這個時候,可以根據財務系統建立的各項信息綜合考慮,有利于預算的準確性,并且為下次預算工作做好了鋪墊。
二、財務戰略思維措施的實行對醫院財務管理效力的提升
(一)加深了對財務管理的重視
通過對財務戰略思維的建立和實施,加深了醫院內部人員對財務管理的認識。醫院的財務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對整個醫院內部經濟的進出控制起著重要作用[2];加深他們對財務管理的認識,能保證醫院日常經濟支出的有效進行,同時也能加強對資金的控制以及資金的合理分配進行協調。及時發現醫院經濟運行的不合理之處,做出調整方案,避免經濟損失。
(二)完善了管理制度
財務的管理工作是醫院經濟的命門,工作要求嚴謹且細致,工作任務也龐雜;科學有效的制度,能有效規范醫護人員的經濟行為習慣,并且有助于財務人員的工作統計。合理的經濟制度,能為醫院建立固定資金制度,以便不時之需。
(三)提升了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
對科研研究和設備資金的投入,和不定期的培訓、考核,提高了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和職業素養,也是財務人員的工作技能有所進步,加強了財務管理能力,避免了常規問題出錯率[3]。
(四)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帶動了經濟發展
通過財務戰略思維措施的實行,醫院的管理高層更加明白財務管理的意義,以戰略的目光看待醫院和社會市場的發展,因此保證了醫院的發展能跟上社會的快速發展,提高了醫院的經濟發展和市場競爭力,最終推動了醫院的整體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財務戰略思維的運用,對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確實有所幫助。通過戰略思維在醫院投資建設的運用,完善了醫院的財務管理制度,為財務工作建立了一個規范有效的管理模式,也為醫院的醫療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合理規劃,提高了醫院的綜合能力,促進了醫院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 柴猛飛.運用財務戰略思維加強醫院財務管理[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1):112.
[2] 唐艷秋.財務戰略思維對提升醫院財務管理效力的價值研究[J].經濟師,2016(1):154-155.
[3] 王征.財務戰略思維在醫院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財經界,2015(21):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