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摘 要】近年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西部地區已成為全國最具增長潛力的汽車消費市場。各大汽車制造企業高度重視西部市場的開拓并加快向中西部聚集,這為陜西省西安市汽車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關鍵詞】西安;汽車產業基地;乘用車
為進一步加快乘用車汽車產業發展,現就西安市發展乘用車產業的優勢進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并就實現乘用車規劃發展目標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陜西省及西安市汽車產業發展情況
目前,陜西省規模以上汽車生產企業共有120余家,汽車行業從業人員近10萬人,初步形成了以載重汽車制造、乘用車制造為龍頭,專用汽車、特種車輛為特色,汽車零部件制造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西安市共有整車生產企業3家,汽車生產企業60余家,從業人員7.6萬。2012年汽車產量54.1萬輛,實現產值766.15億元,汽車產業占全省汽車產業的比重為90 %。經開區現有汽車相關企業20余家,2013年完成產值606億元,同比增長18.2%,共吸納從業人員35000余人,占經開區從業人員總數的35%,龍頭企業產值占產業比重達到90%以上。以陜重汽重卡總成為核心、匯集了康明斯發動機、中集專用車、漢德車橋、萬方零部件、泰德壓縮機等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涇渭新城已初步形成設計、研發、零部件生產、整車制造、特種車制造、物流分撥、人才培訓等產學研結合的產業基地。
二、西安市發展乘用車汽車產業的優勢
西安正式發布汽車產業基地(乘用車園區)規劃。根據規劃,西安開發區將加快乘用汽車項目引進,著力打造國內繼東北、京冀、華南等汽車基地之后的“第七板塊”—西北汽車產業基地。預計到2020年,西安開發區汽車產業總規模將達3000億元,總產量突破100萬輛。乘用車產銷將達100萬輛,本地零部件配套率提升至50%以上,成為西北最大整車制造基地、最大汽車零部件生產供應基地、最大汽車服務貿易基地。西安在承接乘用車整車生產項目方面具有一定比較優勢。
(一)國家、省市出臺的宏觀政策為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國家層面,為支持西部地區發展,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聯合發布了《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2013年修訂)》,將汽車整車制造作為西部各省市鼓勵類項目,從而使整車制造企業在西部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率降至15%和免征自用設備進口環節關稅的優惠政策,這一政策導向將吸引更多汽車合資企業到西部地區發展。在省市層面,陜西省出臺了《陜西省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3年-2017年)》,西安市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陜西省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3年-2017年)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汽車產業發展,將汽車產業打造成省市新興經濟支柱的發展思路,并將從土地、資金、市場、人才等方面給予政策制造企業獎勵和扶持。
(二)獨特的區位交通優勢為企業提供最便捷、高效和低廉的物流環境
與中西部其他城市相比,西安市具有特殊的市場輻射優勢。在全國區域經濟布局上,西安具有承東啟西、東聯西進的地理優勢,是西部地區通往西南、中原、華東和華北的門戶和交通樞紐,一日公路圈可覆蓋北京、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四川、重慶、甘肅、寧夏、內蒙古等省份,形成輻射人口達4億的市場覆蓋范圍。同時,經開區汽車產業基地地處渭北工業區核心區域,距西北地區最大的空中交通樞紐—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約23公里,距西安高鐵客運站約21公里,距中國六大鐵路樞紐之一—西安鐵路客運站約24公里。產業基地東、西、北側緊鄰京昆高速、包茂高速、西銅高速及西咸北環線,對外交通便利,運輸條件優越,為汽車產業基地構建了便捷、高效、經濟的立體化物流運輸網絡。
(三)自然條件和完善基礎設施為汽車企業布局提供堅實的用地配套保障
涇渭新城位于關中平原腹地、渭河北岸,地勢寬廣平坦,地質結構穩定,無地震、洪水、內澇、干旱等自然災害。地質構造簡單,地層上部為風積黃土層,建筑施工建設周期短、成本低。同時,經開區汽車產業基地周邊已基本實現“七通一平”,道路、水、電、氣、熱力等市政配套設施齊全,初步具備施工條件,可保證汽車項目入區建設的需求。
(四)教育資源為企業持續技術創新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西安是中國重要的創新基地,科技實力位居全國第三,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知識城、科技城、人才城。目前,西安擁有普通高等學校62所,在校大學生70余萬人,各類科研技術機構3000多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6萬人。在汽車專業方面,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長安大學、陜西理工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工程大學設有汽車學院或汽車系,每年畢業生可達2000人。西安交通技術學院、西安機電信息技師學院等高等職業院校專門設置了汽車裝配、維修、保養等專業,每年汽車相關專業畢業技工約10000人,充足的人才工業及低廉的用工成本將充分滿足項目對人才資源的需求。
西安已初步具備成為西部重要的綜合性汽車產業基地的能力和潛質。西安經開區確定了占地約6平方公里的乘用車產業園區將引進2-4家整車生產企業,形成2-3座30萬/年產能的整車工廠,30-50家汽車零部件,具備年產約100萬輛整車、100萬臺汽車發動機、100萬臺汽車變速器及汽車配套零部件生產能力的發展目標。
三、汽車產業基地乘用車園區發展的建議
(一)加快整車制造企業引進工作
陜西省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商用汽車制造為龍頭,專用汽車、特種車輛為特色,汽車零部件制造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但是汽車產業發展與全國整體水平相比還相對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缺少乘用車龍頭企業的帶動。應把引進乘用車整車生產項目作為首要任務,并不斷加快壯大產業規模,推動和形成多元化、多品種、多品牌的汽車產業集群。
(二)加快配套企業引進工作
目前西安市的零部件配套企業基本都是為商用車整車而設置,乘用車零部件企業相對較為薄弱,須在重視發展整車的同時,把發展配套產業作為重要任務。圍繞整車企業,應著力引進車橋、油箱、座椅、儀表、連桿、輪胎、空調等優質的零部件配套企業,不斷提升本地配套規模和水平,打造較為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
(三)加快生產生活配套設施規劃建設
進一步完善涇渭新城區內道路、供水、供電、供熱、燃氣等設施基本建設,為今后引進汽車整車廠項目提供良好的市政配套條件。同時,如果順利實現規劃目標,預計汽車產業基地(乘用車園區)建成后,總人口約50000人,其中產業工人約15000人。為此,需加快完善居住生活設施、文體設施、醫療設施、商業服務設施,為園區內的員工提供便利的生活配套設施。
(四)加快制定出臺有針對性的鼓勵支持政策
現階段,全國的汽車產業格局基本定型,產業基地要在眾多的產業基地區中異軍突起,除了完備的配套設施外,產業基地還應制定具有明確針對性及較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如制定汽車產業發展專項政策、重大項目扶持政策及完善相關人才政策等。
【參考文獻】
[1]陶然.汽車電子市場巡禮[J].電子產品世界.2011(12)
[2]沈熙磊.IC Insights稱車用半導體市場強勁增長2011年出貨量將增加15%[J].半導體信息.2011(04)
[3]畢曉東.2010中國國際汽車半導體產業峰會紀實[J].電子技術應用.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