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妮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的日漸火爆,農村電商這一新型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正在面臨著挑戰和機遇。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國內典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與路徑,對寧波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和農村電子商務應用現狀進行分析和梳理。分析了農村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電商人才的缺乏、農村電商的平臺不夠完善、農村電商發展模式單一等。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完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完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實施品牌化、差異化策略,完善農村電商基礎設施,探索農村電商金融路徑。
【關鍵詞】寧波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案
電子商務就是以電子及電子技術為手段、以商務為核心,把原來傳統的銷售、購物渠道轉移到互聯網上來,打破國家與地區有形無形的壁壘,使生產企業達到全球化,網絡化,無形化,個性化、一體化。而農村電商就是通過網絡平臺嫁接各種服務于農村的資源,農產品品質體現,必須借助地域特色找出差異化,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服務領域,使之兼而成為遍布鄉、鎮、村的三農信息服務站。農村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已經滲透到農業產業鏈全過程,逐漸改變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和農民生產生活方式。它牽涉到農業經濟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物流、農民就業、農民生活品質提升等事關“三農”的全方位課題。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個重要平臺,也是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
一、寧波農村電商現如今的發展形勢
寧波農村電子商務現在正處于從成長期向成熟期的過渡階段,2014年,寧波實現網絡零售額489.7億元,同比增長82.1%,增幅位居全省首位。其中,縣域網絡零售額占網絡零售總額的三分之一,鄉村網絡零售額占零售總額的近10%。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寧波市新增農村電商服務網點230個,已建成農村電商服務站15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區域物流中心6個。除此之外,政府鼓勵發展“電商+店商”的社區服務O2O模式,支持企業參與城區公共服務網絡建設,全年新設快遞智能終端箱300組。初步估計到2017年,寧波爭取實現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突破80億元,同時,寧波還將力爭縣域網絡消費額占當地居民消費總額的比重達到35%以上;建成10個縣級農村電子商務運營中心,每年新增200個以上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培訓專業化農村電商人才1萬人,推動寧波農村電商發展進入新階段。
二、寧波市農村電商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雖然農村電商發展迅速,但是總體上仍然處在從成長期到發展期的過渡階段,許多環節做得還不夠完善,在各方面仍然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具體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寧波農村電子商務應用人才缺乏
農村電子商務是一個涉及多部門、多領域的系統性工程,農村最需要的就是電子商務人才,但是目前寧波農村主要都是老弱婦孺,根本無法滿足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需要。由于農村社會經濟文化等的影響,一些懂得電子商務技術的應用型人才不愿意去到農村,而農村本身培養電子商務的人才條件有限,這就造成了寧波農村電商人才的嚴重匱乏。
(二)寧波農村電商缺乏創新、同質化現象嚴重
現在多數的農村網店還處于創業初期的模仿、復制階段,且其管理粗放,不具備自己的設計功能,導致產品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比如,寧波市的奉化地區盛產水蜜桃,前景市場良好,該地區的網店也從剛開始的十幾家發展到現在的大規模,年度交易額也非常可觀,但是其產品就存在品種單一、同質化現象明顯、店鋪千篇一律的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產品的雷同,加劇了價格上的競爭。
(三)農村物流體系不夠完善
寧波農村地區的物流倉儲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在寧波的大部分農村地區,人們主要選擇郵政作為物流配送的方式,但是郵政費用高、時間長,難以滿足電子商務的需要。農村地區的快遞市場的秩序比較混亂,甚至于出現壟斷現象。另外,隨著網上銷售量的不斷擴張,對生產、倉儲的空間需求急劇上升,但是由于國家對農村耕地的保護政策使得這一需求很難實現。
(四)產品溯源體系不夠完善
隨著消費者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食品安全也越來越重視。但是由于農產品的流通時間較長。消費者不了解農產品的具體流通渠道,導致以次充好現象發生。為了使得流通環節更加的透明安全,政府和企業都做出了相應嘗試,但是收效甚微。
(五)資金鏈條的受限
寧波雖然是經濟發達的城市,人均收入也位居浙江省的前列,但是對于農民來說,發展農村電商所需要的資金是他們的一大難題。農民的平均收入相較于城市居民較低,又缺乏專業知識,極少數人愿意冒險投入大筆資金去抓住這個巨大商機。政府的撥款資金不到位也是一方面原因。
三、寧波市農村電商的發展對策
(一)切實做好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促進農村電子商務普及發展
首先,要進一步完善農村教育體系建設,加強農村教育力度,提高農民的信息素質,調動農民群眾積極發動電子商務的積極性;其次,做好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訓工作。最后,積極引進專業人員。爭取從當地的各大高校中積極引進專業的電子商務的人才,提高人才的各項待遇。
(二)按照“互聯網+”模式發展寧波農村服務業,促進美麗鄉村由建設成果向經營成果轉化
引導更多涉農企業從農產品銷售領域跳出來,按照“互聯網+”模式發展農村服務業,把目光投向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宿經濟、養身養老、文化創意、社區服務等“美麗業態”,讓“美麗業態”搭上“電子商務”的快車,促進美麗鄉村由建設成果向經營成果轉化。結合寧波農村當地的特色,發展寧波獨有的特色農村電商。
(三)引進成熟農村電商運營商,利用第三方電商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具體在物流配送模式上,也就是加速寧波農產品“觸電”上:寧波應通過引進農村淘寶、趕街、村郵等成熟農村電商運營商,利用阿里、京東等第三方電商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積極探索生鮮農產品網上直銷和冷鏈物流,拓展農村電商服務網點功能,擴大行政村快遞覆蓋面,為農民提供更多的“一站式”綜合服務;與此同時也可建立縣級區域配送物流中心。
(四)完善溯源體系、進行不定期的抽檢
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應該從生產源頭截斷不良商家的造假行為。要求商家在其店鋪內出示原產地、質監部門、產品等級、專利授權等由專利機構認證的信息。接納第三方認證機構的介入,補充政府認證機構人手不足及認證過程中由于壟斷造成的灰色收入、效率低下等問題。組建當地的抽查小組,不定期的對商家、產品的制造商及物流倉儲進行抽查。
(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切實解決資金鏈條問題
寧波市政府應該加大對寧波市農村電商發展的扶持力度,積極的向寧波廣大農村地區輸入人才資源、資金資源。同時也可以開展相關課程,給有需要有意愿的人提供學習的機會,積極傳播農村電商的知識,擴大宣傳力度,使更多的人參與到農村電商當中來。
【參考文獻】
[1]楊瑞青青.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以泗洪淘寶村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6(33)
[2]劉亞軍;陳進;儲新民.“互聯網+農戶+公司”的商業模式探析——來自“淘寶村”的經驗[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6)
[3]洪勇.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與促進政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6(02)
[4]張傳秀.當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16(02)
[5]曹建平.淺析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現狀與對策[J].北方經貿.2015(05)
[6]魏延安.農村電商的機遇與現實困難[J].新農業.2014(24)
[7]林潔.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研究[J].南方農機.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