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艷玲+王娜+馬鶴嘉
【摘 要】福建省農產品生產規模化水平普遍不高,物流技術手段較落后,產品大量價值耗損在中間流通環節,以至于農產品供應鏈的整體效益不高。本論文選取福建省三明市水果供應鏈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水果供應鏈與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而對發展水果供應鏈模式和品牌建設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水果供應鏈;品牌建設
一、緒論
(一)水果供應鏈模式分析
1.傳統水果供銷模式。我國傳統水果產銷模式為:生產者→批發商→產地批發市場→銷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消費者。水果從生產者到終端消費者經歷了多次配送批發。復雜、多環節的流通鏈條,不僅增加了流通時間和流通成本,還減少了農民的收益。
2.農超對接模式。農超對接,指的是由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產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為優質農產品進入超市搭建平臺。它突破了傳統水果供銷模式,減少了流通環節、農產品的交易成本、流通成本和流通時間,從而降低了超市的采購成本,是解決鮮活農產品賣難的根本途徑。
3.網絡O2O模式。O2O模式是將線下實物與線上信息整合,用線上服務的多種多樣、形式豐富的方式來吸引顧客,為線下交易搭建信息平臺。是一種新興的水果購銷方式。
綜上所述,傳統水果供銷模式存在耗損大、物流成本高、渠道長等缺點,“農超對接”模式與020模式減少水果供銷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和時間,是基于供應鏈管理思想對農產品流通的新模式。
(二)供應鏈品牌建設概述
農產品供應鏈涉及農產品生產、銷售的各利益主體。出于對整體利益的考慮,供應鏈節點上的農戶、加工企業、零售商等角色應當遵循統一的質量管理標準。品牌建設的基礎在于產品質量,農產品質量的基礎在于農產品產業鏈的建設,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二、三明地區水果供銷模式分析
(一)三明地區水果供銷模式現狀
1.主要產地。按照水果種植類型,三明市可分為三個區域:西北部以落葉果為主的多果類發展區;中部以甜橙為主的柑橘產區;東南部以常綠果樹為主的多果類開發區。
2.主要銷地。三明市的大宗水果銷售集散點多在其二級城鎮,整個銷售區域呈現為一個中心輻射四周的網狀類型。
3.主要銷售渠道。三明市目前水果流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果農直接把自己生產的水果銷售給消費者;二是果農把水果批發給零售商,零售商再銷售給消費者;三是果農的水果由販運商收購再販銷。產量和規模較小的產區,更多以前兩種方式銷售。
(二)三明地區水果供應鏈存在問題分析
1.產地分散、熟期集中。由于多是散戶經營,很難在異地進行大批量收購,很難一次性進行分級、包裝處理。此外,柑桔、梨等大宗水果中熟品種栽培面積仍然較大,熟期過分集中、銷售不暢順時積壓嚴重。
2.水果流通中中介組織不夠成熟。三明市水果流通主要依賴于中介組織。但農村中介組織覆蓋率不高,成員少,組織化程度不高,流通方式和手段較落后,缺乏現代市場營銷意識和開拓精神,不能大批量的進行交易。常常造成水果內銷不旺、外銷不暢的被動局面。
3.缺乏冷鏈運輸系統。長期以來,三明市對水果的貯藏保鮮投入資金較少,冷凍庫、冷藏庫建設嚴重滯后。水果的流通過程既缺乏成熟完善的儲藏保鮮體系,也沒有形成完備的冷鏈配送系統,水果的品質經常受到嚴重影響。
4.品牌意識不強。部分已經創建品牌的產區,一到銷售季節各家各戶銷出的都是品牌水果,質量參差不齊,沒有真正按照標準銷售。有個別果農為了蠅頭小利,不惜以次充好,欺騙販運商,欺騙消費者,極大地損害了品牌水果的聲譽。
5.水果批發市場少且功能不完善。三明市區僅有水果批發市場3個,各縣有的僅有1個水果批發市場,有的尚未建設水果批發市場。水果批發市場應該具有批發交易、價格發現、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穩定供求和防偽打假等多項功能。而三明現有水果批發市場,功能明顯不足,在軟硬件方面都存在缺陷。
三、對策建議
通過以上的對三明市水果供應鏈的情況分析,本文對三明地區水果供應鏈的發展提出建議如下:
(一)優化水果產業結構
加大力度調整優化水果品種結構。例如,通過高接換種或改植,并根據生態條件適度發展優質柚子。再如,在果類的區域布局上要按照生態區劃的要求,蘆柑、柚類、橘類要發展適應不同土壤、水質及氣候的品種。
(二)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三明地區95%以上果園分布在山地,大部分果園灌溉設施尚不完善,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低。應該利用政府集約化土地政策,借用深化改革東風,爭取政府和財政的支持,分期分批灌溉系統等基礎設施,大力推廣因地制宜的生態高標準果園。
(三)加大供應鏈產品的示范推廣力度
政府應重點推廣果園無公害栽培并通過技術升級來提升水果品質,例如采用果實套袋、營養診斷與配方施肥、病蟲綜合防治、高接換種等果樹新技術。在水果主產地設立尤溪金柑、建寧黃花梨、永安臍橙這幾個標準化示范片,通過示范建立模板帶動周邊發展。
(四)實施名牌戰略
以優勢果品的品牌建設為中心,結合供應鏈的各種優化措施,按照大規模、做特色、高效益的標準,優選現有品質好、銷量好的果品,積極開展品牌創建、宣傳工作;果商應該開展產業化經營,重點培育在國內市場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水果,打造做精品牌,通過品牌開拓市場,依靠品牌提升檔次,從而帶動其他水果產品的銷售。
(五)加強閩臺兩岸合作
臺灣地區水果供應鏈模式已發展較為成熟,且閩臺兩地氣候及地理條件相似,本地水果供應鏈發展可以借鑒臺灣地區的先進經驗。例如,三明市可以通過海峽兩岸林博會,進一步加強兩岸果業交流與合作,通過政策引導加快臺灣資金、良種、技術和管理經驗的進入。成立臺灣果樹示范園區,逐漸形成規模,產生良好經濟效益。
(六)運用電子商務平臺與各類新媒體
三明各縣市可以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宣傳形式,靈活運用新媒體,例如微信、微博平臺,推廣特色水果,組織開展特色營銷活動,配合電子商務平臺,面向全國銷售,實現信息、物流資源、產品資源的有機整合,帶動當地水果市場真正迎來新的發展。
四、結論
結合三明地區目前特色水果的生產銷量以及流通現狀,不難總結出目前三明水果供應鏈存在的不足,包括生產流程、渠道控制、品牌建設等方面。三明市應當與政府部門充分溝通銜接,加速產業優化轉型,加大對特色水果的品牌建設扶持力度,優化水果供應鏈中的運輸儲存等物流問題。從而有效地提高水果供應鏈運作效率,減少損耗,減低成本,提高企業利潤。
【參考文獻】
[1]李季芳.基于核心企業的水產品供應鏈管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
[2]楊維霞.供應鏈環境下我國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探析[J].新西部月刊,2008(10).
[3]黃紅梅.我國農產品供應鏈構建模式[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1(41):68—69.
[4]熊會兵.農超對接實施條件與模式分析[M].北京:農業經濟問題,2011.
[5]王新明.發展農機連鎖經營的流通新格局[J].新疆農機化,2011(3).
[6]施晟.“農戶+合作社+超市”模式的合作績效與剩余分配[D].浙江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