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立生
【摘 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績效評價在企業中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它不僅僅是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企業管理的關鍵系統之一。本文將從企業的績效評價系統為著手點,結合實際情況,對其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完善;企業;績效評級體系;看法;問題;措施
一、我國企業績效評價系統的現狀
(一)缺乏多樣的績效評價主體
就目前來說,政府的主管部門是主要的績效評價主體,績效評價工作主要在國有企業中進行,評價的主體不夠豐富。但就長遠的發展來說,企業的績效不僅僅會影響到相關債權人及所有者的利益,甚至還會影響企業附近經濟發展、甚至是國家的經濟發展。因此,為了讓相關政府部門、供應商、企業職工等關心企業發展的人更好地了解企業的近期發展情況,企業應該增加績效評價的主體。同時,績效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還可以保證績效評價結果的科學化、合理化。
(二)缺乏科學的績效評價目標
績效評價目標在整個評價系統里面占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僅是整個評價體系的向導,更是企業發展潛力及在特定時期內經營成果的反映。但就目前來說,我國企業的績效評價指標多是以經濟發展為主要內容,內容過于單一,評價缺乏全面性,忽視了企業未來的發展。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企業應該用長遠的眼光去考慮問題,績效評價更應該如此,績效評價的相關目標除了對企業的經濟績效做出評價之外,還應該關注員工的工作環境績效評價,社會影響績效評價等多個方面,從而幫助企業全面了解目前的發展形勢,做出科學決策,實現企業全面發展。
(三)缺乏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
就績效評價的指標而言,其主要分為非財務評價指標及財務評價指標這兩種類型,績效指標設置的是否科學,將會直接影響到具體指標是否能夠準確的體現出各種關鍵因素,但就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設置來說,其科學性、合理性是不足的。
(1)未將非財務與財務評價指標緊密結合。非財務指標主要是側重于反映企業的整個經營、發展的過程,而財務指標主要反映的是企業具體的經營成果,這二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聯系應該在非財務指標及財務指標的設置上有所體現。但在相關的規定中,非財務指標及財務指標是被定向分析及定量分析這兩種方法嚴格區分開的,在績效指標的整體設置中,非財務指標占有比重過小,財務指標比重過重,二者有機統一的辯證關系未能得到重視。
(2)財務評價指標所占比例過大。在企業現有的績效評價體系中,屬于財務指標的修正指標及基本指標占有了很大的比重,這樣的布局將會直接影響到指標的真正作用。過于偏重財務指標,盲目的重視財務數據,很容易導致相關的財務工作人員為了得到更好的財務數據評價結果而人為地去操縱財務數據,財務數據的真實性無法保證。其次,企業過于偏重財務評價指標,將會使得企業管理者無法進行科學決策,企業的經營生產情況通過財務指標單一地反映出來,很容易誘使企業管理者做出短期投機行為,從而忽視了企業的長遠利益,做出錯誤決策。
(四)缺乏完善的非財務評價指標系統
就企業目前的非財務指標系統來說,其所涉及的范圍已經無法再滿足企業真正的發展需要。技術創新、客戶資源這些促進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沒有能夠得到企業應有的重視。例如,技術創新以及相關的客戶投訴率、客戶增長率等相關指標都未被納入現有的績效評價系統中,非財務評價指標涉及范圍過小。
非財務指標在具體的過程中缺乏實際的操作性,無法運用量化的方法進行分析比較,例如,企業經營者的管理水平、基本素質能力等,這些都只能夠通過定性這一方法進行單一的分析,分析結果的科學性得不到有效的保證,人員的主觀隨意性較大。
二、完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相關措施
(一)構建完善科學的績效評價目標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的發展目標也開始由國內逐漸向國際市場所轉變,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形勢,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績效評價目標也應該得到及時的更新完善。
(1)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企業的一切經營管理都需要相關的人員去進行操作管理。在構建績效評價系統時,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在績效評價的同時,企業應該關注員工的發展需要,營造企業文化氛圍,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同時,企業股東對管理者進行評價時,除了關注管理者的工作能力之外,還應該重視管理者的人格品德、素質修養等多個方面,以綜合的評價來提高管理者對績效評價結果的認可度。
(2)重視智力及知識等無形資產的評價。隨著經濟的發展,智力、知識等無形資產在企業的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例如,知識產權、技術產權、企業品牌、企業形象、企業文化等,這些無形資產都是企業智力與知識等資產的相關體現。現如今,企業的發展除了要依靠實物資產之外,還需要依賴企業的無形資產,前者幫助企業完成現階段的發展,但是后者將會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發展。
(二)實現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合理設置
(1)加強非財務指標與財務指標這二者的聯系。非財務指標關系到企業長期的、未來的發展,而財務指標關系到企業現在的、短期的發展,在績效評價指標中加強二者的聯系,實現二者的平衡,實際上是有利于企業全面發展的。實現非財務指標與財務指標這二者的平衡,更是促進企業的經營結果及經營過程的相互結合。
(2)促進非財務指標的量化發展。就員工的評價來說,企業可以通過多個方面實現對其的量化測試,例如,對員工的流動率進行評價,建立獎懲機制,對優秀的員工給予積極地獎勵,對不盡責工作不認真的員工采取淘汰機制。對員工的培訓率進行評價,員工的創新能力、專業能力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對員工進行評價時亦可以通過員工所參加的培訓次數進行考慮。
擴展非財務指標的評價范圍,增加對反映企業客戶以及企業信譽的指標評價。例如,對企業客戶的反映可以通過多個方面進行,一個是新客戶的增長率、老客戶的保持率。一個是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客戶對企業以及企業產品、企業文化的接受程度,有利于企業了解客戶對自身的產品的滿意度,從而促進產品的完善更新。
(三)構建全方面、立體的評級系統
(1)促進評價主體的社會化、多元化發展。提高企業績效評價的主體多元化,將影響企業發展的各種主體,政府、供應商、客戶、投資者、債權人等都納為企業評價的主體,以確保企業評價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對于某些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采用聘請外來專業機構的方式對企業實行績效評價,針對企業不同的發展目標,不同的發展方向,制定出不同的績效評價措施。
(2)切實維護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具體要求。僅僅只是滿足企業管理者、投資人要求這種傳統的績效評價方式已經無法真正滿足企業的實際發展需要,隨著企業逐漸壯大,與企業相關利益主體也在逐漸增多,因此,企業在進行績效評價時應該要考慮到其他利益主體的需求。經濟的發展需要企業去進一步加強企業與各個利益主體、各個社會團體、企業顧客、監管方以及供應商等多個方面的聯系。
三、結語
科學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及時發現、解決自身發展中的問題,還有利于企業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在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實現企業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綜上所述,企業可以從以上多個方面去完善企業績效評級體系,當然,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完善非一日之功,這需要企業在很長時間內去不斷地摸索努力。
【參考文獻】
[1]宣鵬宇.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J].經濟視野.2013.
[2]慕正英.以內部控制為基礎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