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振軍
【摘 要】本文立足當前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體制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試求探討提升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體制創新能力的路徑。
【關鍵詞】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體制創新;能力
提升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體制創新能力關系到黨和國家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步伐,關系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關系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針對當前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體制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要從以下三方面提升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體制創新能力。
一、革新地方政府文化管理的理念,以理念推動文化管理體制創新能力提升
(一)樹立市場化與法治化相結合的理念。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設和完善,文化產業不斷發展的同時,多種文化主體和文化形式逐漸培育起來,政府與市場在文化產業管理中的角色沖突也隨之不斷加劇。而改善當前政府在文化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合理地分配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資源,必須樹立市場化的文化管理理念,構建和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地方政府應在黨和中央政府的指導下,根據地方文化管理的實際,落實黨和中央的政策和方針,構建地方文化市場體系。同時,鑒于市場經濟下容易滋生多種的文化形態,其中夾雜著不利于社會發展的文化形式和產物,應運用法治的手段加以控制和管理。
(二)樹立服務化與民主化相結合的理念。服務化與民主化相結合的理念是從文化價值觀層面而言的。在新的文化價值觀的引領下,對文化的內涵以及功能進行新的定義和評價。地方政府應當減少行政權力對文化管理的干預和控制,把文化管理的部分權力委托于第三方部門或組織,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便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與此同時,在制定文化管理政策和措施時,要以人為本,發展人民大眾需要的文化產業和文化產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在文化管理中獻計獻策與參政議政的權利,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推動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和創新。
(三)樹立科學化與現代化相結合的理念。科學化與現代化相結合的理念是從文化管理體制發展目標層面而言的。首先是革除政治化色彩濃厚的文化發展現狀。地方政府通過簡政放權,減少運用政治權力與行政權力干預和左右文化事業的發展,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其次發展科學化與現代化的文化事業。政府通過制定相關文化產業政策,發展科學化與現代化的文化事業,在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促使政府文化管理體制作出相應的改革和創新,以適應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最后是構建科學化與現代化的文化管理機制。科學化與現代化的文化管理機制是要理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厘清政府職能,公平利益分配。通過深化改革宏觀文化管理體制,建立成熟的微觀運行機制來推動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提升文化管理體制創新的能力。
二、完善地方政府文化政策,以政策扶持引領文化管理體制創新能力提升
(一)借鑒和吸收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有益的文化政策,完善地方政府文化政策。地方政府應轉變對文化管理的直接控制,而是通過下放權力,建立和資助專門的文化事業和部門來進行具體的文化管理,政府只負責對文化發展和建設的宏觀性指導。同時,地方政府要綜合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文化管理,以綜合運用法制手段、市場手段轉變單一行政手段的管理方式,使文化管理由傳統的文化管理向現代文化管理,向文化治理和文化善治轉變。這就需要地方政府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地方政府文化管理的科學化水平;需要地方政府擴大文化發展和管理的參與主體,充分調動政府與社會組織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構建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二)地方政府科學文化政策過程,推動地方政府文化政策科學化、民主化與現代化建設。在文化政策制定階段要對當前文化政策問題具有清晰的定位,地方政府的黨政領導人要善于發現問題,并具有戰略性的眼光和把握宏觀環境的能力。而在文化政策的議程中,要注重對社會文化資源的合理分配,善于吸取各利益代表的意見,平衡利益分配,減小文化政策制定的阻力。同時,要科學文化政策方案的設計,實現文化政策的合法化。其次,在文化政策執行階段要采用多種科學的方法來確保政策的有效實施,凝聚合力,減小阻力,提升效力。最后,在政策終止階段,地方政府要善于發現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回應性問題,適時調整和終止文化政策,以適應瞬息萬變的文化發展實際的需要,從而降低成本,節省資源,提高效益,防患風險。
(三)立足地方環境實際,制定符合區域實際的文化政策。文化政策要立足于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實際,扎根于當地社會與文化發展環境作出的政策抉擇。在整體分析和把握當地文化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并找出文化管理體制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制定具有針對性與可操作性的文化政策,引導和推動文化管理體制的創新。
三、深化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體制改革,以體制支撐文化管理體制創新能力提升
(一)理順地方政府黨政宣傳文化管理部門之間的職能關系。一是科學厘清職能,明確各部門的職能。對不同文化管理主體的職能進行科學分類,界定各主體的職能范圍和權責權限。二是優化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體系。系統優化能夠促使各部門、機構之間運轉有序,政令暢通,職責明確。三是革新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運行機制。凝聚各部門合力,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商與合作,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合理配置資源和均衡利益,減小改革阻力。
(二)轉變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職能,推進地方文化服務體系和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設。一是地方政府要樹立科學的文化發展觀,要明晰文化發展觀的內涵、地位和作用,明確文化發展與管理的任務。二是地方政府要轉變文化管理的角色、地位和方式。地方政府要從“辦文化”向“管文化”與“服務者”的角色轉變,減少對文化管理的直接干預,運用法律手段和市場手段扮演新事情文化管理者與服務者的角色。三是地方政府要轉變文化管理的重心和目標。構建文化服務體系和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是當前文化發展的戰略選擇和目標取向,地方政府要以公共服務性作為文化管理的目標,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地方文化繁榮。
(三)完善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配套措施,推動地方政府文化管理新方式運用。一是完善地方文化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的輔助性機制。輔助性機制是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和創新的有力支撐,能夠接納改革造成的人員分流難題,能夠切實協調和平衡改革利益分配問題,能夠合理分配改革資源,確保改革沒有后顧之憂。二是完善地方政府文化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以法律法規明確各文化管理主體的職能和權責,規范地方政府文化管理活動,規范和約束政府文化管理的內容、方式、權限等內容,促使政府文化管理部門遵循民主和透明的決策方式和程序。使地方政府明確執法主體權責、執法程序的法規,從而促進地方文化管理活動法治化。三是完善地方政府文化管理的財政稅收政策。地方政府加大對文化管理的財政支出,提供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和創新的財政支持。四是創新地方政府文化管理的技術手段。運用先進的管理方式與管理技術革新地方政府文化管理的現狀,推進電子政府文化管理建設,推動地方政府文化管理再造,實現地方政府文化管理一體化自動辦公化建設,提高地方政府文化管理效率,推動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體制創新。
【參考文獻】
[1]李康化,王纓.政府文化管理創新體系的重構[J].東南學術,2006(4).
[2]陳世香.大部制視角下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體制改革面對的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10).
[3]葉朗主編.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3[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