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21世紀的競爭異常激烈,每個人想在社會中立足,不僅需要極強的個人能力,同時更應該具備團隊精神,因為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么具有團隊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新課改理念的推動下,合作學習的理念應運而生,那么,目前,小組合作學習也存在著如下問題:
(一)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小組合作學習沒有明確的合作任務和合作目的,導致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知道老師要求自己做什么,教師也沒有認真思考自己組織合作學習要達到什么目的;二是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教師只是為了自己的課堂有一個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三是學習小組沒有明確的責任分工。我們經常發現很多小組成員在進行相互推諉,沒有就有關問題進行討論,或是學習程度好的學生支配整個小組的討論,其他學生默不作聲,無真正的討論。
(二)學生參與度不均衡
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往往學困生成了聽眾,越過了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致使學困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獲益比在班級教學中的獲益還少。
(三)著眼結果,淡化過程
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往往只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教師關注的只是問題是否解決,并不關注這問題是怎么解決的、由誰解決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互動情況怎么樣,參與度如何,哪些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得到了訓練。
從教育要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和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來說,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小組合作學習具有其他教學組織形式無法比擬的優勢,也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度罩屏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小學數學的一種重要教學組織形式。怎樣實施有效的合作學習呢?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從而促進知識的建構。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培養,在學習過程中增強了自信心,增加了動手實踐和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從中能夠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學生的個性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但問題一分為二,當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教學也變得相對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教師容易進入一些誤區:或放任自由,或形式過場,或盲目追求,降低了小組學習的功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操作探索的機會,還要講究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下面就如何更有效的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構建小組
教師在構建小組時,應從大局出發,從班級整體考慮,把學生按照好、中、差等幾類進行分組,同時還要考慮個人的興趣、性格、擅長等方面的問題。在初建小組時,要確定組長以及組員,對小組的每個人進行明確的(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分工,組長起的作用最為關鍵,因此,應選擇有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強的孩子作為組長,如:可以安排組長負責全面工作,組員中有記錄員、發言員、補充人員等。當然,小組的分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需要可以及時調整,這樣,每個小組就都會在小組交流中動起來。
二、明確學習的任務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目標和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的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例如:在教學第二冊《統計》這一內容時,我向學生提出了學習任務:明天下午第二節課是體育鍛煉課,老師想安排一些你們喜歡的運動項目,到底安排哪些運動項目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調查與統計一下吧!孩子們明確了學習任務,便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務去了。
三、合作與探究
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后,教師就應立即引導學生開始合作、探究,這是小組合作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新課程改革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共同探究,嘗試合作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學習量子長度時,我讓孩子們分組測量,于是孩子們有的指揮,有的手拿粉筆做記號,有的充當標桿,有的用尺子量等,每個人都興高采烈,洋溢著主人翁的自豪感。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如何測量,也鍛煉了動手能力,更嘗到了合作的樂趣。
四、交流與評價
學生在小組交流時,我要求學生組織好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不重復、不啰嗦,力求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完整。同時也要吸取小組其他人的觀點,博采眾長。在小組的每個成員交流后,還要形成小組的集體觀點,準備在班級中匯報。
在評價環節,教師盡可能做到客觀、全面的評價,主要以表揚為主,這樣能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當然,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教師也要客觀的予以糾正。
五、小組合作學習應與自主探索相結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在小組合作學習前,學生應對所學功課有足夠的預習時間,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進而不斷地在小組內完善自己的看法,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更高。
五、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并做出指導
在學生小組合作期間,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尤其是在合作的初期,學生在組內會有一系列的問題,如:有些學生不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有些學生的觀點不明確、交流時聲音小,其他組員聽不見、靠組長一人發言、有的組員發言時其他人不聽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學生小組交流時,教師要深入到班級的每個小組,及時了解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糾正,使小組合作學習日趨完善,達到理想的效果。
六、培養團體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競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通過班級的評比,在組內形成好扶差的現象,這樣也會帶動學困生,使全班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總之,在新的課改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它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和精神,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