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安康市幼兒園 王國穎
綜合活動:成長快樂
陜西省安康市幼兒園 王國穎
適齡目標:大班
設計意圖:當幼兒升入大班以后,他們經常會自豪地說:“我上大班了,我是大哥哥,大姐姐啦!”針對這一現象,我們開展了以“成長快樂”為主題的活動,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給幼兒提供一個自由的空間,將“成長快樂”滲透到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引導幼兒感知自己成長的變化,萌發長大的自豪感,激發幼兒的責任心,樹立幼兒的自信心。

教學詳案教案備注[課時建議]半日課時[活動目標] 1.感知自己成長的變化,體驗成長的樂趣。2.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大膽地展示自己。3.情緒愉快地參與各項活動。[活動準備]區域中與主題相關的材料;請幼兒準備自己以前用過的物品;與成長相關的音樂。半日活動關注點:感知自己成長的變化——在活動中的自主性、探索性、創造性。[活動過程]一、晨間接待要求:①能主動與老師、同伴問好并大膽交流;②能有序地擺放好自己的物品;③能自主地選擇班級開展的晨間活動。1.播放音樂《我長大了》,保育老師做好消毒及各項準備工作。2.晨間檢查。3.幼兒自由選擇活動(觀察植物角、藝術簽到、棋類等)。4.值日生組織幼兒布置小展臺(展示幼兒小時候的物品)。二、早操要求:①積極做操動作協調、規范;②能主動收放器械。1.有序地到操場集合,隊列隊形整齊。2.精神飽滿地做操。3.按序收放器械,整隊回活動室。三、集體活動:長大真好要求:①認識到自己成長各個方面的變化;②能發現自己的優點。活動過程:㈠開始部分:談話導入。出示腳丫圖片,幼兒觀察——這是什么時候的?現在有什么變化?㈡基本部分:1.把小時候的照片與現在的我進行對比,看看有什么不同?2.試穿小時候的衣服或用小時候的用品,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3.播放幼兒成長的視頻,了解自己成長的過程。4.找找自己長大后的變化,大膽地與幼兒交流。5.我們還能長嗎?長大后的你可以干什么?㈢結束部分:1.關注個別來園情緒不太好的幼兒。2.關注孩子的表現隨機進行有關“成長”的談話。活動準備:音樂《我長大了》《我不上你的當》、器械。重點觀察與指導:幼兒做操的積極性。讓做得好的小朋友給不愿做操的小朋友當小老師。活動準備: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視頻、幼兒小時候的用品、腳丫的圖片。重點觀察與指導:幼兒是否認識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長輩的照顧。

在成長的過程中誰幫助過我們,應該對他們說什么?做什么?四、戶外活動:學做解放軍要求:①練習走、跑、跳、爬等各項技能,發展平衡與協調能力;②在活動中學會保護自己。1.熱身:學做解放軍。音樂《學做解放軍》起。2.練習軍人的各種技能:過小河、鉆山洞、投擲等。3.分組游戲:炸碉堡。4.放松活動:同伴相互捶背、腿,交流自己學到的本領。五、區域活動要求:①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區域活動;②能與同伴協商區域公約;③活動中與同伴友好相處。1.幼兒自主選擇區域進區。2.大膽合作、表現、創造,老師巡視、支持、指導。3.收拾材料,區域活動評議。欣賞優秀作品——成長相框。根據主題增添材料:圖書區投放與“成長”相關的繪本、圖片、兒歌;美工區投放相框的各種模版,供幼兒裝飾自己的“成長相框”;搭建區投放供幼兒搭建“成長樂園”的材料;科學區投放毛毛蟲、小蝌蚪、種子成長圖以及操作材料;表演區投放劇本《跳跳猴成長記》及相關的服飾道具。六、午休要求:①能有序擺放自己的鞋、衣服;②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1.組織幼兒如廁、脫衣服、上床。2.播放故事《河馬長大了》,引導幼兒入睡。3.教師巡視檢查。活動準備:沙包、平衡木、拱形門、鉆網、圈;自制民間體育器械。重點觀察與指導:個別體質較弱的幼兒、容易出汗的幼兒注意運動量與度的調整。重點觀察與指導:圖書區:幼兒閱讀的姿勢;美工區:幼兒作品的獨特性和創新性。搭建區:及時肯定幼兒搭建的作品及好的搭建方法。科學區:材料幼兒是否感興趣,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表演區:幼兒之間的分工是否合理,表演時的表情。重點觀察與指導:幼兒有無帶危險品上床;糾正幼兒的不良睡覺姿勢;檢查幼兒的被子是否蓋好。[活動延伸]回家后和爸爸媽媽翻看成長相冊,互相講講成長的趣事,共同制作成長小書。
反思:
在整個半日活動的設計中,我認為做到了以下幾點:
1.能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引領,設計符合大班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及年齡特點的半日活動環節,并充分體現以幼兒為本的理念。
2.緊扣主題,將“成長快樂”這一主題滲透半日活動各個環節中。如:早操活動中播放音樂《長大了》;戶外活動中創設《長大本領強》《學做解放軍》等集體活動;區域活動中,根據大班年齡特點,科學合理地創設區域并進行相關材料投放;圖書區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進行“成長小書”制作;美工區設計制作“成長相框”;搭建區設計搭建“成長樂園”;在科學區則投放毛毛蟲、小蝌蚪、種子成長過程圖以及操作材料供幼兒認識自然界中萬物的成長變化;在表演區中投放劇本《跳跳猴成長記》及相關服飾道具,供幼兒表演。
3.關注個體差異。半日活動各個環節中,在關注整體的基礎上,以孩子的情緒、能力、表現、興趣、體質等為切入點,對個別孩子進行重點觀察與指導。
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變部分生活活動為過渡環節,不對孩子如廁盥洗喝水統一要求,而是按需進行生活活動,或讓幼兒幫助老師進行下一環節的準備工作——一方面激發孩子參與下個活動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肯定了孩子的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