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王雨容
【摘 要】《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哈代描寫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作品。本文從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及自身性格三個方面解讀苔絲的悲劇根源;其悲劇的產生與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必然聯系,也與她的自身性格息息相關。
【關鍵詞】苔絲;悲劇;根源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克洛德·西蒙曾說:“《德伯家的苔絲》是19世紀英國文學的一顆明珠,奠定了哈代在英國乃至世界文學的地位。在美麗的苔絲身上人們至始至終看到的是她純潔的本性對逼迫她的惡勢力的苦苦掙扎。”[1]哈代塑造了眾多的悲劇人物形象,苔絲形象的塑造格外鮮明,她的悲劇命運不僅引起了廣大讀者共鳴;也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與不幸命運抗爭的人們。
苔絲的不幸,不僅有來自社會的因素,也有個人因素。聶珍釗先生曾明確指出:“直接決定這個女子悲慘命運的是她的貧窮、社會上虛偽的倫理道德和不公道的法理制度。” [2]苔絲生活的社會環境是其悲劇的前提條件,貧窮的家庭時其間接因素,雙重的個人性格是其悲劇的直接因素。
一、前提因素:社會環境
19世紀后期的英國,資本主義得到空前發展,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強盛;給貧苦農民帶來了深重災難,給工業文明和社會市場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使得社會兩極分化嚴重,也讓自給自足的個體農民陷入失業、貧困的悲慘境遇。然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社會屬性是人的根本屬性。故苔絲命運悲劇,是社會進步的悲劇,也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的必然。[3]
(一)社會制度:給予身體打擊
資本主義制度和法律對其不公正待遇是重要因素。她的悲劇是由所處的社會制度造成的,當時正處男權主義社會,雖然富家子弟亞雷侮辱苔絲,將苔絲一步步推向苦難;但當時的社會并未保護弱勢群體。世俗不僅沒有給予苔絲應有同情,其反而卻遭到人們的譏諷和嘲笑;亞雷不僅沒有受到法律制裁,反而逍遙法外,繼續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至此,我們不得不感慨,其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是社會的必然。
(二)社會道德:給予精神摧毀
資產階級道德的敗壞、宗教信仰的腐朽是另一重要因素。“當時英國的社會,是以男權主義思想的社會;男人不僅是社會的中心,也是家庭的主宰。女人只是社會和男人的附屬品,無權選擇自己的命運和幸福。”[4]苔絲在被亞雷誘騙懷孕后,當時社會不僅沒有譴責強奸犯亞雷,而對苔絲嘲諷譏笑,以致苔絲受到失身的道德倫理指責。不僅如此,就連“宗教派來的信徒”也不給苔絲接生;孩子一出生就夭折后,對于苔絲來說:又要承受世俗的壓力,又陷入失身和孩子夭折的精神的雙重折磨。她的不幸,是那個時代底層人民的生活寫照,也是折射社會道德敗壞、宗教信仰腐朽的典型。張玲指出:“苔絲的不幸,是她所處社會經濟、政治和階級地位使然”。[5]
二、間接因素:家庭貧困
19世紀的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擾亂了鄉村田園生活的生活方式的習慣。苔絲出生于底層貧窮家庭;父親是好逸惡勞、愚昧無知、嗜酒成性的小商販;母親又是虛榮、庸俗、簡單的婦女;家庭貧困沒能給苔絲提供足夠的教育和愛。且苔絲家里姊妹眾多,苔絲需要承擔起家庭的負擔。在僅有經濟來源的最后一匹馬死亡的情況下;苔絲被迫去“認親”,以致于本來單純、質樸的苔絲被亞雷誘騙失身,現實粉碎與折磨著無助的苔絲。父親去世后雪上加霜,一家人被房東趕走;苔絲為了生活,成為亞雷的情婦,其與克萊爾的愛情理想成了幻影;其也成了社會的犧牲品、成了時代的犧牲品。故祁光穎認為:“家庭貧困是苔絲悲劇的經濟根源。苔絲的悲劇性命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中具有必然性。” [6]
三、直接因素:雙重性格
性格弱點決定苔絲的悲劇人生,性格矛盾是苔絲悲劇的重要因素。[7]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也決定著未來生活的方式。苔絲正因其雙重的個性性格,使她的人生變得更加艱難,更加曲折。
(一)單純而理性
苔絲出生貧苦農民,其單純、質樸。盡管父母都很世俗,但苔絲絲毫未受父母及周圍環境的影響;在父母為自己出身名族得意時,苔絲依舊保持應有的理性,堅稱自己是農民的女兒。在家庭拮據的情況下,苔絲一再忍讓,被迫到亞雷家養雞;可她不知道,亞雷從與她第一次見面時,就對其心懷歹意。亞雷用盡各種辦法靠近苔絲,由于缺乏經驗和教育,單純的苔絲雖然時刻提防,可最終還是難逃亞雷的魔掌。然在后來與克萊的相愛中,本可過著幸福的生活苔絲;因太單純將其失身的事告知克萊爾后,克爾萊難以接受便離家出走。從而使得苔絲的命運再起波瀾。
(二)自卑而自強
對于苔絲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于心理的痛苦。在其失身后,他往往從過去的傳統習俗、社會輿論來反觀自己,說服自己,向現實妥協。“苔絲身后的痛苦是巨大的,壓力來自多方面,但必須指出,苔絲的自卑心理加劇了她的痛苦,使他心理承受力超負荷。” [8]她不甘心于受資本主義制度和法律不公的壓迫,也不甘心受制于社會道德的束縛,與命運殊死反抗。不甘愿淪為亞雷的玩物,毅然離開回到家鄉。可因失身,在落后的家鄉受封建勢力的指責;再次出走到牛奶廠做工。其用行動證明了其與封建社會的反抗,勇敢的、堅強的做自己,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在苦難中,不卑不亢,苦難中,頑強的與舊社會拼搏。故方維維也認為:“苔絲的性格淳樸而善良,大膽而堅韌,是獨立的新女性形象,但也有軟弱和自卑的一面。正是這致命的自卑心理,最終讓她陷入悲劇不可自拔。” [9]
(三)保守而抗爭
于冬梅說:“苔絲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然而她的性格也包含保守、落后的倫理觀念,她道德觀念保守落后的一面是由她生活的社會局限造成的。” [10]由于苔絲出生環境極度落后,再加上苔絲本身具有的道德保守,失身給她帶來的潛意識一直在折磨著她。一種罪惡感彌漫她的生活,以致她覺得自己配不上克萊爾;這充分說明了苔絲思想的保守性和局限性。然從苔絲毅然離家出走,不顧封建倫理道德的束縛,勇敢、堅強的追求自己的愛情理想;甚至為這個理想走向刑場,付出生命的代價,依舊與舊社會艱苦斗爭。故苔絲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是抗爭的一生,更是悲劇的一生。
四、結語
“苔絲的悲劇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哈代將她的命運置于時代命運之中;她的毀滅也是一個時代的死亡,這也是資本主義無法回避的結果。” [11]社會環境決定了其悲劇的必然性,家庭貧困讓苔絲生活更加艱難,雙重的個性性格將她推向死亡。一個勤勞的農村姑娘,一個底層貧民,卻用行動在與封建舊社會作斗爭;窮盡一生不折不撓,走向刑場不卑不亢。其精神令人欽佩;其悲劇發人深省。作為生活在當下的我們,在相對完善的社會制度下是幸運的;但未來還有更多未知,我們也有可能命途多舛。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應正確看待自己,保持應有的理性;在苦難面前不卑不亢,對生活充滿信心。只有敢于面對慘淡的人生,才會更加幸運;只有認清方向,未來才不會人云亦云;只有主動扼住命運的咽喉,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堅定且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高玉蓉等.英國小說鑒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聶珍釗.悲戚而剛毅的藝術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3]趙淑元.淺析苔絲悲劇命運的根源[J]. 吉林建筑工程學院,2011(6)
[4]李丹.《純潔的女人 悲慘的命運》[J],許昌學院學報,2003(4)
[5]張玲.德伯家的苔絲(譯本序)[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6]祁光穎.《德伯家的苔絲》悲劇根源探析[J].哈爾濱師范大學學報,2008(2)
[7]徐紅艷.苔絲悲劇的命運根源 [J]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2)
[8申其元.電影《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的悲劇根源[M].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14(11)
[9]方維維.苔絲的悲劇命運根源探析[J].才智,2015(14)
[10]丁冬梅.苔絲的悲劇的性格起源及社會鏡像[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07(7)
[11]楊娟.《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悲劇成因審視[J].語文學刊,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