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琳
【摘 要】動畫作品形式感的求新求變,形式感的獨創性和極致化,不僅限于材料選用、制作技術的突破與創新,更重要的是敘事思維方式的突破,故事結構相對簡單化。縱觀動畫作品的敘事形式,主要有小說式敘事風格,戲劇性敘事方式,紀實性敘事形式,抽象性敘事方式等方式。通過對這些敘事方式的探索與分析,更進一步對動畫作品的敘事性進行研究,以達到完美敘事的目的。
【關鍵詞】動畫;敘事形式;主題表現
現如今隨著動畫產業規模的快速發展以及各種文化形態對動畫產生了重大影響,使得動畫的敘事方式由最早的幽默活動漫畫短片發展到后來的劇情動畫長片,經過多種文化的滋養與滲透,動畫的敘事風格越來越多樣化。其中有小說式敘事風格,戲劇性敘事方式,紀實性敘事形式,抽象性敘事方式。下面我們就詳細介紹一下這幾種敘事形式。
一、小說式
《魔女宅急便》是一部具代表性的小說式敘事形式的動畫作品,整個影片沒有一條戲劇沖突的主線,而是圍繞主人公的生活線索生發出友情、煩惱、快樂、幻想、追求等等生活細枝末葉,運用生活細節因素的關聯性體現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深入剖析主人公的活動及其內心狀態。不僅感受到動畫片特有的視覺審美意境,而且了解到豐富的人性情感和文化知識。例如琪琪與烏魯斯拉和蜻蜓的友情、成長的煩惱與迷茫、幫助別人時的快樂、對未來的向往等情節都能給人以啟發和聯想。片中的審美意境體現在整體的電影視覺畫面的精美刻畫,例如主人公騎著掃帚時的特殊視角鏡頭、微風吹動主人公的裙角、飄動的云和頭發等等。本片觸及到較深層次的人性情感方面的內容,包括對小女孩的心理情感關懷(例如琪琪的夢想和遇到瓶頸時的苦惱)。方方面面的環境道具刻畫反映了作品的文化品位與思想格調。之所以稱其為小說式動畫片指的是它具有可讀性內容和具體細膩的人物心理刻畫,所有的元素幾乎都能折射出內涵豐富的信息。在《魔女宅急便》里面沒有一個壞人,琪琪面對的只有成長的路上不期而至的暴風雨,依靠自己的意志和大家的幫助一路走了下來。就如同自己的路上也會遇不同的風風雨雨,堅持就能走下去。女畫家對琪琪的開導,具有一定地推廣作用,當我們面對無法控制、力不能及的困難的時候,首先應該調整的是自己的心態。然后,就像一句名言那樣去做:改變可以改變,接受不能改變。
二、戲劇式
大多數美國動畫片的敘事模式是典型的戲劇性動畫片敘事形式,從1937年迪士尼出品的第一部長篇劇情動畫片《白雪公主》到1998年夢工廠出品的《埃及王子》,除了故事結構是嚴格意義上的遵循傳統戲劇沖突律外,還體現了戲劇性敘事方式的動畫片所特有的規律性:夸張的動作刻畫、個性突出的音樂主題曲和煽情的歌曲。
例如《埃及王子》的第一個段落,從被奴役的希伯來人的受苦場面、躲避追殺的場面、逃跑的場面,到母子骨肉別離的場面、搖籃在尼羅河上漂流的場面以及公主相救的場面,催人流淚的音樂與歌詞,將畫面動作的情緒提升到極致。表現驚險也是動畫片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在戲劇性動畫片中,它所創造的緊張感與視覺沖擊力是獨一無二的。例如《大圣歸來》人物在高架梯子和懸崖上奔跑打斗,《人猿泰山》一片中猩猩從豹子的魔爪中搶救嬰兒的鏡頭,以及《花木蘭》的各種驚險鏡頭等。動畫片還可以用獨創的視覺手段表現一切魔幻奇跡。因為動畫片的具有假定性的特點,劇中人物沒有現實意義上的生命安全問題,并且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觀眾被似乎真實的影像和動人的聲音所吸引,明知其是假定性情境卻要被感動、被吸引。
三、紀實式
紀實式動畫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稱其為“紀實”是因為它在內容上是有具體的時代背景的,通常創作依據是真實的事件,形式上更加逼真寫實,時間和空間的演變更加符合自然規律。例如1988年高田勛執導的動畫片《螢火蟲之墓》表現的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故事講述的是二戰中的日本,兩兄妹淪為戰爭的孤兒,因為與被迫照顧他們的姑母相處不和而到附近的廢棄防空洞中生活,最終因饑餓的折磨相繼死去。哥哥與妹妹的死幾乎帶走了所有觀眾的眼淚,整個故事是一場悲劇。這種類型的動畫片往往具有時代的烙印,揭示的是社會性問題,體現的是具有道德與責任感的主人公所特有的品質。相對于前兩類動畫片的結局,紀實動畫給人留下更多的是思考、傷感與同情,是完全另外的一種審美體驗。這種審美又常常伴隨對人格的敬畏和感嘆。例如《螢火蟲之墓》的主人公小女孩在悲慘生活中表現出的頑強、善良、善解人意(當她知道媽媽去世時沒有像一般孩子的反應大哭大鬧,反而表現在對媽媽生前東西的態度以及從刁鉆的姑母手中努力奪媽媽的衣物時表現出的勇敢和哭得很傷心;小女孩生病的樣子令觀眾潸然淚下而她自己卻堅持隱忍,不吭不響;生前她曾經親眼目睹哥哥為活命而遭人毒打的情景;生命完結時最后一句話是“哥哥,謝謝你”,生活對于這個四歲的孩子是如此的殘忍,而她卻懷著感激之心死去,這種豐富的人性內涵使得觀眾產生復雜的心理沖突而不由得潸然淚下,同時留下了深刻的內心思考。創作人員借此片來控訴戰爭的殘酷,以及警示人們戰爭的禍害。動畫特有的繪畫形式發揮了比紀錄電影更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抽象式
當電影成為一種新的現象時,電影制作人同樣被認為是新的群體。當時很少有其他門類的藝術家、知識分子或科學家來真正贊賞這種新的媒介。對于一個沒有自己的歷史,也沒有可供效仿的大師及作品的藝術類型而言,電影存在著任何新生事物都要面對的問題。它需要有天賦的技術人員和藝術家來解決。然而當時的大學和藝術學校對此視而不見,他們認為電影院不應該是搞藝術的人該去的地方。當然也有少數藝術家和知識分子不這么看,這就是與新生的電影的思想類似的先鋒運動。面對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的排斥,電影和先鋒運動在某種程度上經歷了類似的遭遇,共同促使了20世紀的人文主義文化的變革,產生了一個新門類——抽象藝術。抽象動畫與先鋒運動之間有著微妙的聯系,尤其是未來派畫家、達達主義藝術家以及超現實主義畫家很熱愛電影這種表達方式,然而大多數的電影制作者對美術并沒有什么了解,何況是先鋒運動。因此,動畫電影就成為未來派畫家、達達主義及超現實主義畫家發揮才干的新途徑,他們對圖形藝術的興趣和對電影的熱衷,使抽象動畫提升到了更高的藝術境界。
動畫技術向藝術家們提供的這種表現運動的手段,解決了他們一直在探求的對運動形態捕捉的困擾。尤其照相機的出現,使繪畫藝術家將表現靜觀事物的任務留給了攝影師后,其自身一直在努力尋求捕捉生命力本身的方法,未來派畫家將繪畫的重點從事物的外形轉移到對動作的描畫,1912年,Balla在他的作品Dog on aLcash中繪制出疾跑的動作過程,在另一個作品The Violinists Hands中又成功的描繪了演奏者的手在琴弦上快速流動的動作等等。動畫創造運動的功能成為最接近那些革新派藝術家渴望的表達方式。雕刻家和畫家都看到了動畫的潛質,用他們的術語來說:動畫可以創造任何運動的形態。這些畫家以及那些密切關注圖形藝術和造型藝術革新思潮的畫家們,開啟了動畫歷史的新篇章——抽象動畫藝術創作。
抽象動畫的關鍵人物Arnal do Ginna為動畫電影創造了一項全新技術——直接在膠片上刻畫圖案,這種技術在25年之后被諾曼·麥克拉倫發揮到了極致,為抽象動畫創造了很多經典作品,諸如《鄰居》、《小提琴》等,證明了抽象動畫藝術的純粹性及其藝術規則。
【參考文獻】
[1] 賈否、路盛章.動畫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
[2] 楊先平.淺談動畫的敘事方式[J].中國論文網,2012.
[3] 孫立軍、張宇.世界動畫藝術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