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運用現代教育思想,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教會學生“愿學”、“會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能力,要把“知識本位”教學轉變為培養“現代人”的“人格本位”教學。
【關鍵詞】語文;教學
當前,不少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還在追求學生的“考試高分”,根本不注重教給學生終身受用的學習方法,不注重培養學生終身有益的學習能力。臨考前,還是使用“多做試卷,多做必中”的題海戰術,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顯得十分勞累,可是卻收不到滿意的效果。為此,初中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能力,要把“知識本位”教學轉變為培養“現代人”的“人格本位”教學。
1.教師要會“用教材教”
不論進行何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或對學生思維進行訓練,都不能拋開或偏離“教材”這一依據性的東西。盡管現在新課改中對教材的處理作出了許多要求,但畢竟沒有哪個專家提出要“拋棄教材”,如果我們離開了“教材”,那么教學效果的評價就帶有主觀性和盲目性,不具有現實意義。因此,我們要以教材為本,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再去補充“營養”,這是可以的,但如果對教材淺嘗輒止,或粗略地“解決”了教材之后便大量地涉獵于各種教輔資料,將會得不償失。
正如葉圣陶老先生所說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边@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懂教材,還要會“教教材”,更要會“用教材”教學生,要有極強的駕馭教材的能力。
2.語文教學要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今網絡發達。要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另外,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和教師畢竟不是一代人,他們年輕氣盛,富有激情,喜歡標新立異,崇尚個性張揚,所以,教學中要創新;布置學習任務需靈活,讓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可以充分拓展課本內容,以鍛煉學生的機敏,使其能夠盡情發揮想象,如此學生即會對所學內容感到新奇,達到樂學、想學,學而不忘的境界。利用網絡,查找資料信息,涉獵廣泛、溫故知新,這樣的教學,哪有說教?枯燥一詞已無影無蹤。學習被興趣驅使與操縱,掌握知識于游戲之中,同學們的興奮溢于言表。在計算機教學中,簡單傳授知識并不是其最終目的,重要的是養成學生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形成。要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多獨立思考,在學習中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充分發揮青少年的聰明才智,為將來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3.培養學生的自習能力和個性
學習的主角不是老師而是學生,多年來,我們的教學總停留在考試講課,學生聽課的階段。長此下去,學生慢慢養成了不思考只是埋頭背誦和筆記整理的習慣,主觀意識漸漸淡薄,思維也隨之鈍化。初中語文教學想擺脫這種你說我聽的尷尬局面,就必須打破這種毫不創新的教育模式。積極培養起學生的自習能力和對語文乃至文學的獨特個性。在中國的教育模式中,學生的個性培養向來不被大家所重視,有家長甚至會積極的去打壓學生的這種個性,要求孩子去學別人這個,學別人那個,孩子做一點與眾不同的事情就極力的去制止糾正從小就為自己有一個“乖”孩子而驕傲??墒撬^的“乖” 孩子就好比是已經雕琢完成的璞玉,雖然處處可以挖掘,但是并沒有閃光特點。讓人有心雕琢加工,卻不知道從何下手。而那些讓人拍手叫好的文章和文學作品,處處可以展現出作者獨特的個性,特別是自己對事物的獨特見解看法,才是常常是現在人追捧的。在文學中強調的個性,而不是流水賬的共性。
而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顯著目標與中考升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就目前形式而言初中文學教育出現了一些扭曲的現象。學校將考試成績和中考的升學率看成了唯一的奮斗目標;完全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老師機械性的統一模式訓練學生。比如作為,同樣的開頭,固定的結尾,內容空洞,如果有一篇相對寫的較為有特點的,將為全班甚至全年級克隆學習,列為換湯不換藥,相同的視覺感官,相似的經歷歷程。勢必會將有著璞玉光輝的學生們打磨成光滑相似的鵝卵石。
4.教師要有自我提升的意識
密切關注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新成果,使認識和實踐及時跟進。新的課改成果凝結著眾多課程專家和一線教師潛心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我們要及時了解、及時吸收,使我們在探索過程中少走彎路,而且如果能將我們自身的探索與他人的成果有機結合,還可望生成屬于我們自己的更為適用的教學策略、教學路徑等。我們關注的渠道主要有相關的專業期刊、專業網站、專家博客、有關專著、各層級的研討會、培訓班等。不僅要看、要聽、要學,還要深入思考,及時歸納梳理,弄清楚各路成果的來龍去脈,內化成自我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使自己很快也能成為專家學者,從而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樹立團隊意識、攻堅意識,整體提高語文教育水平。試想如果沒有全國范圍的自上而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整體氛圍,靠一個個教師的個人努力在數年內要把我國原有的基礎教育水平提高到現在的程度是多么困難。在一個相對關聯密切的單位區域內,比如一所學校或校內的一個年級組,能真誠地聯合起來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肯定比個人單槍匹馬奮斗其成效要顯著得多。在一個真誠合作的團隊中,不僅能使個人的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得到迅速提高,還能使個人的潛在能量得到充分的發揮,成員間優勢互補的效應得以充分的顯現。
5.重視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是學習的有效手段,與作品對話、與作者交流、與自然交友、與別人溝通的活動,可以采用朗讀、泛讀、默讀、研讀、背誦等方式,不同方式的讀,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比如,課文朗讀,通過反復的有感情地朗讀學習,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中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課文研讀,是對內容深層次的把握,逐字逐句的閱讀,弄懂字、詞、句的意思,把握中心思想,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略讀,對課文內容不求甚解,做大致的了解,閱讀速度較快;賞讀,突出學生的主體閱讀地位,保證學生寬松、自由、開放的閱讀時空,讓學生有時間讀、有心境讀,追求一種讀書的無擾與無我,一種從容與自在,讀出感覺來,融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里,心靈放飛于語言的天空里,從而產生或喜或悲,或敬或憎的情感體驗,為人生的未來發展構筑起一座精神的家園。
閱讀是廣義的,不只是書本的文章,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思維,積累知識,提高語文素養。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來自大量的、有效的課外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比绻n內閱讀是點的話,課外閱讀就是面,點面結合,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互相促進和提升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是自由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古今中外的名人傳記、小說、散文、神話等。另外,學生可以訂閱一些與學習有關的報紙雜志,如《語文報》《讀者》《微型小說選刊》《中學生閱讀》等。教師應把教學大綱中指定的中學生課外文學名著必讀的篇目推薦給學生,鼓勵學生用節約的零花錢買書,以備自由閱讀時人人都有書可讀。這種閱讀方式給學生開放了一個自由的閱讀空間,深受學生的歡迎。
總之,文字是思想的靈魂,是溝通的工具,是良好交際的基礎。只有學好了語文,才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語文教師要精心研究教學規律,仔細總結教學經驗,認真揣摩學生心理,在生活上關愛學生,讓學生細心領會教學宗旨。長此以往,語文教學一定會有一個燦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