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核心素養落地之路徑
——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雅慧課程”構建與實施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學生培養目標主要通過課程來實現,對課程的追求是一個學校核心價值的體現。我校在“人文情懷、智慧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指導下,為實現“品行雅正、情智和諧、責任擔當”的育人目標,致力于構建既適合學生發展,又具有顯著特色的“雅慧課程”體系。
“雅慧課程”以探索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為中心,以深度落實課改精神為基石,以推動學校主動發展為目標,著眼于學生的差異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實踐、探究、發展的課程實施環境。學校對原有的三級課程進行了高效整合,圍繞現有的學校課程進行了基礎性、拓展性和研究性開發,在夯實學生發展的共同基礎的同時,增強個性選擇,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成長。

表1:學科課程設置圖
“雅慧課程”實現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在學校層面的融通整合,分為“學科課程”和“綜合課程”兩大類別。課程設置體現了分層、分類、綜合的特點,具有多樣化和可選擇性。
1.學科課程。
學科課程包含自然科學、人文學科、體藝學科三大領域,每個領域分設學科基礎性課程和學科拓展性課程(表1)。其中,學科基礎性課程是全體學生的必修課程,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設置教學目標,旨在培養學生形成適應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品格和能力;學科拓展性課程是學生自主選擇研修的課程,是基礎課程的延伸,旨在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開發與培育他們的潛能。
2.綜合課程。
綜合課程以研究性學習、主題活動、特色項目等形式開展,體現跨學科的綜合性。該課程包含以“傳承傳統文化,加強公民教育,培養高雅情趣”為主線的雅正課程、以“豐富學生心智,培養興趣愛好,促進個性發展”為主線的智慧課程和以“引導規劃人生,參與社會實踐,關愛服務社會”為主線的盡責課程三類。
1.課程運行方式。
我們變革課程運行的方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在分層課程中實施走班教學,在分類課程和綜合課程中嘗試“長課程”與“短課程”結合、“長課時”與“短課時”結合,每一個“普及型”與每一類“個性型”課時結合,通過分散與集中兩種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主題活動、特色項目等。
2.教學改革方式。
課程改革必然直接引發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革,這對教育的組織、管理、方法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們創生出更加優質的課堂教學生態。
探索“情智課堂”教學模式。我校把學案導學作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載體,完成了7門學科共36本導學案的編寫修訂工作;組織開設了不同形式的公開課、研究課,探索適合校情、學情的“情智課堂”構成要素。通過這樣的以學定教,我校的課堂教學正朝著“以學習者為中心”“以素養為核心”的方向轉變。
探索“協商式分層走班教學”。我校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允許學生依照各自的認知水平,在教師、家長的建議和指導下,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分層班級,通過“協商式分層走班教學”提升有效學習的素養。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我校是常州市首輪e教學項目學校,致力于運用信息技術助推“情智課堂”的構建與發展,積極探索互聯網環境下的教學創新路徑。目前,我校正參與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重大教學改革項目“‘互聯網+’時代課堂教學范式研究”中的物理、歷史兩門學科的研究。
3.開發課程資源。
杜威提出“學校即社會”,他認為學校是一個經過簡化、凈化以及平衡環境和文化遺產所形成的“雛形的社會”。為此,我們整合校內外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選擇。
校內環境課程資源。我校校園內的文化墻昭示著學校的教育哲學,校樹香樟鼓勵學生涵養“深沉穩健、向上致遠”的品格,校花紫藤冀望學生成為“純真靈動、大氣雅致”的人。此外,校園內電子屏上播放的名曲、名畫,以及“軌道棋”、班級文化名片等,也都是有效的課程資源。
綜合實踐課程資源。我校將職業生涯體驗引入學校課程,組織學生走進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開展職業體驗教育。學生通過體驗、感悟、反思,能將收獲內化為個人的職業意識和職業品質,從而形成積極正確的職業觀。
豐富的社團資源。我校成立了“地球探秘”“趣味歷史”“智慧數學”“24民樂坊”“舞動青春”“乒動我心”“義工社團”“江南梅文學社”等二十余個社團。這些社團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提升了他們的修養。
整合其他課程資源。為拓展課程視野,我校設置了可供學生多元選擇的“雅行”研學課程,學生的足跡踏遍祖國的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國門領略世界名校風采,感受不同的文化。
我校正逐步完善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該體系堅持全面綜合,力求做到評價方式多樣,評價主體多元;立足過程評價,定性定量結合;關注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專業發展、課程科學完善。其中,學科基礎性課程采用成績評定方式,學科拓展性課程和綜合性課程擬采用學分制、等級制。對學生堅持“綜合素質評價”,對教師的評價則倡導職業精神與教育業績并重、學科素養與健康個性心理并重、教學能力與育人能力并重、團隊評價與個體評價并重、過程與結果并重。
“雅慧課程”中,最突出、最具影響力的是科技課程。該課程充分挖掘課本知識與科技教育的結合點,開展了多維立體的科普教育活動和科技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目前,我校科技教育氛圍濃郁,月月有科技活動,年年有科技主題,編寫了《特色項目科技教育》校本教材,開發出OM科技創新大賽、益智游戲、信息學奧賽、電腦制作等課程。常州市科技創新俱樂部也設在我校。在一年一度的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我校連續多年獲得常州市團體一等獎;近3年來,在科技、信息學奧賽等領域,共有17人次獲國家級獎項。
此外,我校還依托課程建設,成為常州市英語、語文學科基地,并承擔省級以上教育科研課題或實驗項目3項。
(根據“江蘇省初中課程建設特色學校”評選活動中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參評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