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吳 君

個人簡介
吳君,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第二中學數學教師,揚州市初中數學學科帶頭人,江蘇省首屆師德先進個人,揚州市優秀教師、江都區十大教育最美人物。曾獲江蘇省“五四杯”中學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競賽特等獎,江蘇省“師陶杯”“新世紀園丁”“藍天杯”等論文比賽一、二等獎,揚州市骨干教師考核優秀等級、初中數學命題大賽一等獎,“藍天杯”會課比賽二等獎。在國家級、省級優秀報刊上發表文章30余篇。
2011年,我有幸榮獲江蘇省“五四杯”論文競賽特等獎,并應邀在《江蘇教育報》上發表了一段獲獎感言:“工作前5年,我只知道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與學生談心、同家長交流、沒日沒夜工作……第13年,我竟然知道了幸福……”一晃,我已經幸福了這么多年。如今我在揚州市江都區第二中學,任教兩個班的數學,與113個孩子相伴,并兼任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雖忙碌勝過從前,但我已學會忙里偷閑,不斷回首找尋一下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書到用時方恨少,1997年中師畢業前,我被安排在一所小學實習,與幾十個純真可愛的孩子相處了一個月后,我不顧家人反對,毅然選擇了繼續求學,又讀了兩年的文科專業。在這兩年間,我很努力,記下了近30萬字的讀書筆記,在校刊發表文章數篇,同時自主參加了大自考本科的學習,兩年內通過六門學科考試。
多了兩年的求學經歷,我躊躇滿志,一心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可萬萬沒想到,我竟陰差陽錯地被調配至母校——一所農村初中,任教七年級數學并兼任班主任,而且接收我的人還再三強調是暫時試用一年。后來才得知,原來是擬接收我的小學錄用名額已滿,而恰巧一路之隔的初中有一位任教數學的教師未來報到。當時接收我的正是這所中學的校長,他找我談心,說專業不對口沒關系,讓我不要有太大的壓力。當時數學組一共有七個人,其中兩位非常出色,一位是英語專業出身,另一位是學校為我配備的師傅,化學專業出身,教導主任,區里出名的骨干教師,教畢業班數學。那一刻,我找回了信心。我告訴自己,我要從頭學起,我將會與他們一樣出色。那一年,兩個學期200多個在校的日子,我幾乎聽遍了師傅所有的課。除了向師傅學習之外,我還向其他數學教師學習,向其他學科的教師學習,以求博采眾長。一年下來,我累計聽了兩百多個課時,記了十多本聽課筆記。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后,我被留用。兩年后,我開始教兩個班的數學。3年后,我開始留守畢業班。10年后,我又教了兩個循環。直到現在,我已送走11批學生,每一批學生的區統考或中考成績的班級排名都在區里名列前茅。這些年,我不斷地教學生學數學,同時又不斷地被我的學生教著數學,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是啊,置身這樣的教育氛圍,是何等的愉悅!
我一邊努力工作,一邊勤奮學習,先后獲得了兩個本科畢業證書,今年將會獲得碩士學位證書。我一直是學校圖書室的常客,常常擠出時間在那里閱讀報紙雜志,只要是能與教學搭上邊的,我都讀。我還自費訂閱了《數學大世界》《初中數學教與學》《中學數理化》等雜志,用來拓展自己的知識面。2016年,我又被選入揚州市首個中學數學高研班學習,有了許多與大師們接觸的機會,常會油然生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學習,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我身高剛過一米五,置身于初中生的人群,靠著超高的高跟鞋,才勉強不被淹沒。那我靠什么才能鎮住那些桀驁不馴的“野馬”?我的經驗是,一靠學識,二靠闖勁。學識有一股無形的吸引力,闖勁有一股無形的感召力。學識需要年復一年的積累,闖勁則來源于一往無前的勇氣。
上小學時,我本成績平平,是一位老師的冷嘲熱諷激發了我證明自己的熱情。上中學時,又是一位老師的不聞不問點燃了我的昂揚斗志。最終我異軍突起,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師范院校。我想通過我的努力,讓與我一樣的中等生不再遭受不公正的對待,我要給我所有的學生提供平等的發展機會。帶著這一想法,走上教育崗位后的我更加拼命,總是早晨第一個到校,晚上最后一個離校。許多同事、朋友都勸我:“悠著點兒,像你這樣一天一身汗,會垮掉的……”
2009年的一天,我因勞累過度,患上了重度面癱。然后,我打了半個月的點滴,做了一個月的針灸,焐了近半年的臉,戴了近一年的防風頭盔,終于完全恢復了過來。在此期間,我一直堅持正常上班,沒有少上兩個班一節數學課。最后,兩個班的孩子的數學成績未受到任何影響。
學習李鎮西,做像李鎮西那樣的好教師,好班主任,一直是我的夢想。2011年暑假,我獨自背上行囊遠赴四川成都,只為能聽一場李鎮西老師的講座。如今我不僅在數學教學上小有作為,而且在班主任工作這一塊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帶班特色。我攢下的二十多本班級日志,留下了許多師生的美好記憶。
每一個孩子起初都是一顆不知名的種子,需要陽光去喚醒,需要園丁去培育。只要教育者能做到不斷輸送愛的暖流,種子就會在某一天發芽、某一日開花。教育的園地里就會姹紫嫣紅,爭奇斗艷。
2015年,我來到了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第二中學任教。剛進來,領導便交與我一個全校聞名、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畢業班。我是他們的數學老師兼班主任。記得到班第一天,我比孩子們先進班,為他們中的每一位擦凈課桌椅。干到一大半時,幾個先到的學生開始幫忙,繼而與我交流,接下來一些學生呼朋引伴進班玩鬧,幾個刺頭意欲故伎重施,借機發難。沒料想,我會讓大家毛遂自薦,分擔班級管理工作,并承諾不管遇到什么事,凡事都必與他們商量著干,大家有什么想法,盡可以寫在講臺邊的談心本上。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們發現我這個老師信守承諾、寬容友善,我漸漸成為了他們的知心朋友。一年后,校長在全校老師的總結會上這樣評價這個班的孩子:“一切都在靜悄悄地發生著,就仿佛這些孩子從未走進過這所校園一般……”
就在2016年暑假,我參加了揚州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獲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此外,我還榮獲“江都區最美教育人物”稱號。最近,我參加了首屆江都區班主任魅力獎各輪大賽,成功晉級,待專家評審團對近一年來的班主任工作考查結束,最終成績將于5月底公布。
業精于勤荒于嬉。我很慶幸,兒時的學習經歷,為我抹上了能吃苦、會積累、渴望得到別人肯定的人生底色。工作之初,我對自己說,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學會站穩講臺,要學會自覺主動地求發展。學校的每位教師在每學期要進行一次研究課展示,教研組全體成員都會集體聽課并進行研討,每一次研究課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在濃郁的學習氛圍中與大家共同進步、成長,從稚嫩慢慢走向成熟。
工作的第二年,區里有一個賽課,有理論考試、教學設計、說課與上課共4個環節。要想參加這個比賽并拿到獎項,首先要通過學校這一關。當時我做了認真準備,積極應戰,沒想到比賽結束當晚就接到學校打來的一個電話,說我剛工作,資歷尚淺,雖說比賽成績還不錯,但還很年輕,以后有的是機會。我好心痛,但沒有氣餒,繼續尋找課堂展示的機會,并且不斷參加各種比賽。
功夫不負有心人。5年后,我終于迎來了第一縷陽光。2004年,區教研室主任在巡視工作中發現了我,在我成功完成兩次“送教下鄉”展示課后,給了我參加區一年一度的“龍川之秋”教學觀摩課的機會。在教研室主任與學校一干人等的大力幫助下,經過一次又一次地備課、試講、修改,這節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為主題的探索課,最終上得很成功。2005年,在缺少論文等加分材料的情況下,我又一路過關斬將,在區青年教師“育花獎”競賽中獲得三等獎。從那以后,我在區里出名了,區教育局不管哪個領導到我校來檢查工作,都指名要聽我的課,看我的備課筆記。有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專程來我校聽我的課,還有學校專門請我去上課并做講座。這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同時也增強了前進的動力,更能夠不斷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從2011年起,我連續三年獲得揚州市骨干教師考核優秀等級后,被破格晉升為揚州市初中數學學科帶頭人,接著又連續三年獲得揚州市骨干教師考核優秀等級。也是從2011年起,我連續6次榮獲揚州市初中數學命題大賽一等獎。迄今為止,我共有50多篇文章獲獎或發表,已有一個區級課題、兩個市級課題結題,一個省級課題被立項。
成長中的點點滴滴之所以讓我歷歷在目,絕不是因為獲得了什么樣的榮譽,而是歷練成長的過程讓我充滿了感動和感激。專家高屋建瓴的指導讓我在學習中不斷進步,在反思中不斷成長。學校領導的支持、組內同仁的陪伴讓我鼓起勇氣面對一次次的挑戰,一次次的沉淀,逐漸成熟。
憶往昔,從教18年,思潮洶涌,感慨多多。看未來,再干20載,前程漫漫,須振奮精神。最后,借用唐代詩人杜荀鶴的一句詩以自勉: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