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興
如何激發兒童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之愿學、會學、學好,這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終級目標,是教學改革不斷探索的宗旨。這也是評價教學活動和學習指導模式得失成敗的主要標準。那么怎樣才能達到這理想的目標呢?我覺得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著重抓好。
第一,教學改革改和學習指導方法,一定得把使學生愿學、會學、學會作為教者自己首先考量的探索內容。如果不解決這個根本問題,任何教學改革和學習指導方法的追求都是丟西瓜揀芝麻、舍本逐末,絕對不會取得良好效果。教學改革無論怎樣進行都離不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教師要會教樂教,學生要樂學、會學、學好。試想,如果沒有孩童自愿、積極主動參與,只靠教師唱“單出頭”,學生的內因無動于衷教師的外因怎能起作用呢?教學改革和學習指導活動能有什么好效果呢。所以,在設計授課方案和教學指導方案時,必須優先考慮如何在授課教學和指導活動中,對學生加強學習目的和價值的正確教育,不斷增強學習責任心和使命感。不斷激發其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不同學科內容適時講述仁人志士的愛國勤學事跡:祖沖之潛心測算發現得出圓周率;張衡發明世界第一臺地動儀;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錢學森為華夏民族不受西方列強欺凌,冒著死亡危險輾轉返回祖國研制兩彈;王永志為炎黃子孫實現飛天夢廢寢忘食、精益求精工作......這許許多多故事是勵志鮮湯使學生樹立人生和學習的光輝目標。興趣是成功的階梯,無論古今中外、成人還是兒童少年,只有對某事物產生了興趣,那他才會主動地、自覺地、樂此不疲地去做某事。小學生如果對某學科產生了興趣就會專心忘我地去學習。怎樣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關鍵是教師刻苦鉆研吃透教材,熟練地掌握與所教學科相關聯的各類知識,講課時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樂于聽、聽得懂。此外,還需要教師綜合素質強、知識廣博,在講課時能游刃有余、旁征博引、深入淺出、講得明白透徹,在學生自由想象海闊天空詢問時,教師做答問一答十、娓娓道來,激起學生濃烈的興趣,他們被老師所折服和感染,對某學科樂于鉆研探索;不斷地獲得學習成功的美好體驗,從中逐漸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孩子們的學習動力使其逐漸地由厭學、被動地學向想學、愿學、樂學一步步化.這一條件具備以后才會漸進地向會學、學好的目標邁進。
第二,教學改革和學習指導方法要探討的中心任務和主要環節是使學生會學。這也是使學生學好的必要前提條件。凡是學習都有其方法,只不過是學習方法有巧拙之分、優劣之分,是否科學之分。只要做到了巧、優、科學了,就能學得好。因此,教者在設計實施教改和學習指導方案整個過程中,一定要把學生會學習、會思考擺在主要內容中、列為重點課題任務。我們在研究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同時,必須要研究如何指導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而在學習過程中應采用的學習程序、學習途徑、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和操作活動等等,而且將這些內容納入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成果評價之中。要使學生會學,做好前面這些之后,關健還得是教師會教。這要求教師們除了知識廣博外還得是“語言大師”。課堂語言絕對是一門藝術。笑星趙本山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能逗觀眾捧腹開懷、余味悠長。這里有語言藝術的魅力。教師有好的口才講課聲情并茂,條理清晰,入情入理,簡潔生動、幽默、引人側耳傾聽。在這開心快樂的氛圍里學生得到了知識,潤物細無聲中學到了許許多多好的學習方法。如果有機地把教學改革和學習指導方法緊密結合起來,并且統一在使學生會學的內容之中,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第三,我們使學生愿學、會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達到學生學得好,有會學的方法和能力,有樂學的優良品質等等。因此,想方設法使學生學得好,才是教學改革設計教案教學指導方法的根本目的。學得好包括多方面:文化科學知識學得好、學習運用知識過程中智力發展的好、各方面能力提升得好、方法掌握得好、思想品質修養的好等等。這些綜合考量是教書育人的終極目標。
綜上所論,激發兒童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之愿學、會學、學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從事教學和學習指導工作的根本目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和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