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琴
情境創設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采用、必須使用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既能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創設情境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運用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實例,把學生帶入相關的真實情境中去;又可以利用兒歌、音樂、圖畫、攝影、文學語言的描繪等手段,再現教材提供的情境;還可以利用小品、表演、故事等內容創設有關情境。下面就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幾種創設情境的方法。
一、以“圖”入境——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我結合“圖畫”有目的地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達到一定的心態和情感的共鳴,這對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是必要的。數學學科邏輯性比較強,如果只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向學生一味地灌輸,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而且對“授來”的知識也只是一知半解。相反,如果教師能以教材中的情境圖為先導,創設情境,就可能把學生引入妙趣橫生的圖畫中,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又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教學“8的加減法”一節時,教材中出示了一個小朋友“跳繩”的情境圖。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書中的圖畫,然后說一說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最后再動手填一填( )+( )=( )。因為這幅圖中包含著很多的數學信息(如,圖中有男生和女生;有戴帽子和不戴帽子的;有穿裙子和不穿裙子的……),利用情境圖進行教學,學生受畫面的吸引,學得更加積極主動。學生從畫面中獲得了不同的信息材料,并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當然也就列出了不同的“和是8”的加減法算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以“動”入境——引導學生主動發展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知識源于活動。兒童的天性是好動的,要讓他們在活動中運用自己的多種感官去認識世界,進行探究,豐富認知結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采用游戲、表演等多種形式,以“動”入境,引導學生主動發展。如,教學統計中“工資”一節時,我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別擔任老板和職員進行辯論,讓他們各自走進角色、走進生活,設身處地地去探究、領會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這三個統計量的意義,并對這三個統計量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認識平均數可能產生的誤導。生動活潑的情境活動,提高學生探索性學習和表演的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再如,教學“6和7加減法”時,我設計了“猜數游戲”這一情境,我把6個彩色扣子握于兩手之中,讓學生看一只手中的扣子數,去猜另外一只手中的扣子數,我不斷變換兩手中扣子的個數,在師生共同猜數的游戲情境中,學生得出了6的加減法算式。這個基礎上,我因勢利導,讓同桌進行同樣的猜數游戲,又得出7的加減法算式。生動的游戲情境吸引了學生,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發展,學會了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三、以“趣”入境——引導學生趣中想象、創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它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是智能和心理發展的催化劑。有趣的情境可以喚起兒童的相應情感,能活躍思維、渲染氣氛、誘發想象、產生創新。如,教學“分數的認識”時,新課伊始,我播放了《祝你生日快樂》?!澳銈冎肋@首曲子的名字嗎?”我問。學生搶著答道:“《祝你生日快樂》。”“今天是小明的生日,爸爸媽媽為他準備了生日蛋糕,他是怎樣分生日蛋糕呢?”我用這個問題便自然地導入了新課,學生走進了這一美好的情境中,興趣濃厚,就如何分蛋糕,產生許多獨特的見解,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四、以“疑”入境——引導學生主動分析、思考、解決問題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笨梢娰|疑是創新的起點,有了疑問,才能促使人不斷探究,進而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以同題情境導入新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不斷探究新知識。如,教學“數角”一課時,我高等變樣的情境:出示一個大角,這個角又分成了無數個小角,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角。由于分成的角太多,很多學生數不清楚。我很快說出了角的個數,并讓學生出幾道這樣的題考我,我都馬上說出了結果,學生產生了疑惑和興趣,急切地想探個究竟,于是,他們發揮了自己的才智,通過分析、思考,想出各種辦法去數角,互相交流、發現規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課堂效果非常好。
總之,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教學手段,只要運用得恰到好處,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地學習。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鐘啟泉,崔允漷.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師范生讀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