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摘 要:“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一個感人的故事,譜上優美的旋律,伴隨著我憧憬美好的成長,激勵著我立志走上了教育崗位,鞭策我繼續放飛夢想……實現了,都實現了。現如今我步入中年,孩子也走上了教育崗位,學生遍布在社會各個不同的階層,放飛的希望收獲了。
關鍵詞:德育教育;基礎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礎教育起著有力的推動作用,以我們石嘴山市的基礎教育來看:
一、推進教育公平,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權利
認真落實“三免一補”政策,依法保障貧困生順利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業。高度重視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納入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發展規劃統籌安排,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二、強化政府責任,確保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保障經費到位。堅持做到“一個確保、兩個提高、三個增長、四個優先”,有力保障和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1.統籌資源管理,實現義務教育師資均衡
一是抓師資結構調整。通過公開招錄、選調等途徑,近幾年配備了近千名優秀年輕教師,彌補了薄弱學校師資力量不足,緩解了年齡結構和學科結構矛盾。抓師資交流,抓師資素質提升,加大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力度。
2.堅持全面發展,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一是狠抓德育教育。利用道德講堂、信息化平臺、校園網絡等教育資源,扎實推進德育建設,切實加強對中小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繁榮活躍校園文體生活,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2010年大武口區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陽光體育先進區”。大力倡導學校個性辦學。各學校結合自身特點,開展詩詞文化、軍營文化、孝悌文化等校園特色文化創建活動,打造了“古詩文研究”“國防教育”“格言伴我成長”“回族文化研究”等一批特色校本課程,形成了“千校千面,一校一品”的辦學格局。
3.創新管理機制,助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充分發揮優質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市區學校推行學校聯盟,把薄弱學校變為優質學校的分校或附屬校,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整體提升學校辦學水平。這些策略與方法的實施打造出了一個寧夏北大門的窗口。
三、核心價值塑人生,教育綻芬芳
教師用自己的言行傳承著優秀的學校文化,并且不斷發揚光大,使之注入新鮮的血液。
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離不開課堂,更離不開社會,把課堂當做社會,就是要不僅教給文化知識和基本能力,更要培養學生作為一個獨立健全和擁有“好人品德”的人,最終讓學生成為一名心智健全、有文明道德的人、有益于社會的人。實現這一育人目標,不僅考量著教師,更考量著教育自身。
校是放大的國,國是永恒的家。將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的“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到了教育和育人的始終。
我們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并將和諧放在了第一位。而多年來,居住在寧夏這片土地上的各族兒女一直秉承著民族團結的精髓——“和諧”,接受著地域文化的傳承,各族兒女繼父輩的文化基點培養新一代的成長。呈現出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使這片沃土越來越煥發生機。
“素質要硬、應試要強”的育人方略,有效地化解了“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困惑。這種全新的教育模式,為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型人才,探索出了一條新途徑。就是要讓學生將來做一名好工人、好醫生、好軍人、好警官、好教師、好專家、好公仆。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立足“教育夢”、唱響“強國夢”、實現“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為其他學校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成功的示范。
借力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機遇,我們要更進一步加強基層教育的建設力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拓展基礎教育于社會的交集,使之有更多的夢想得到實現,把我們寧夏打造成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北方之都。
……
小時候 我以為你很神秘
讓所有的難題成了樂趣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有力
你總喜歡把我們高高舉起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支粉筆
畫出的是彩虹
灑下的是淚滴
……
參考文獻:
[1]朱迪康.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的價值選擇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D].杭州師范大學,2012.
[2]胡圣敏,李翠華.淺析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5(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