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英
我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其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重視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學習有利于提升學生自主發展核心素養。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所謂數學素養就是指學生在獲得一定的數學知識、形成一定的數學技能的基礎上,在長期的、有意義的數學活動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自覺的數學意識和行為。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精髓,在教學中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實現數學教育目標的一個重要措施,學生不僅要“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而且要“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在掌握表層知識的同時默會到深層知識,有利于提升學生自主發展核心素養。
小學學段數學教材中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主要有:數形結合、集合、對應、分類、函數、極限、化歸、歸納、符號化、數學建模、統計、假設、代換、比較、可逆等思想方法。課堂教學中,要明確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意義,認識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本質之所在,是數學的精髓,只有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學生受益終生。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該挖掘隱含在教材中的數學思想方法,設計數學活動落實在課堂教學預設的各個環節中,實現數學思想方法有機地融合在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使教材呈現的知識技能這條明線與隱含的思想方法的暗線同時延展。教師精心準備,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升學生數學思考能力,發展學習能力。例如,在課堂教學“歌手大賽《小數加減法》”一課中,圖片呈現了歌手比賽的情境(如下圖),教材呈現的算法是:9.43-(8.65+0.40)。在授課時不局限于這種解法,而是提出問題,還可以怎么想呢?引領學生探索挖掘出幾種不同解法,明確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可以預設畫線段圖、組織分小組討論、交流看法等數學活動。探索發現其他解法還有方法二:9.43-8.65-0.40用了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方法三:將8.65-8.55=0.10,然后0.88-0.40=0.48,最后0.48-0.10=0.38,運用了對應的數學思想方法。方法四:先8.65-8.55=0.10,然后0.88-0.10=0.78,最后有0.78-0.40=0.38,這樣,采用了移多補少的方法,運用了等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二、重視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學習提升學生自主發展核心素養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提升學生自主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關鍵是課堂教學過程轉變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發展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多種學習方式方法,在情境中樂學、善學,反思交流,提升自我管控,享受健康的學習生活。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重視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應該掌握以下三個原則:(1)準確把握要求的原則。即根據不同階段、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重視學生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2)知識與教學有機結合的原則。數學思想方法與具體的數學知識是一個有機整體,大量數學知識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它們相互聯系、互相影響,二者有機結合。課堂教學要挖掘數學知識背后的思想方法并用適當的方式,如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有機滲透。(3)多體驗、重默會的原則。數學思想方法不是靠老師講解,也不是靠學生機械記憶的。它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經歷數學活動,主動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獲得的體驗、默會、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提出問題,交流思考,發展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有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形成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余文森,吳剛平.探索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0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