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明
摘 要:教師的責任重大,教師的使命任重而道遠。怎樣才能完成好這使命,教育好學生,很好地詮釋師德修養呢?教師應甘愿守住一方凈土,安于三尺講臺,用愛來做好自己的事業。
關鍵詞:感化;自尊;責任;師愛
自從自己有了孩子,我才深深領悟到作為家長的那份心,孩子是我們的心肝寶貝,是我們的掌上明珠。試想,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不被老師尊重、理解,而是被挖苦、譏諷,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更何況每個孩子、每個學生都是祖國母親的未來和希望,是中華民族的棟梁和財富。由此可見,教師的責任重大,教師的使命任重而道遠。怎樣才能完成好這使命,教育好學生,很好地詮釋師德修養呢?高爾基曾經說過:“誰最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們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我們的教育就應該像春風那樣慢慢吹開學生的心扉,就應該像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所以,我把每一個學生當成是自己的孩子,做母親型的老師。
一、感化學生的人格
教師工作的“示范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具備這些師德修養的教師,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剛接到一個新班級時,你會發現學生有很多習慣是你看不慣的,早上打掃完教室后,掃把拖把放得很凌亂;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把紙屑弄得滿地都是;天氣冷了,很多同學會遲到——面對諸多的問題,老師如果采取批評教育,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于是,我決定采取母親教育孩子的方式用自己的人格來感化他們。每當看到教室角落的掃把拖把凌亂不齊時,我會不動聲色地走到那里,一絲不茍地擺放那些凌亂的掃把,擺好后我會問他們:“凌亂的好看,還是現在好看?”學生的回答可想而知。一天、兩天、三天學生不效仿我的做法。四天以后,有一個值日生的學生就會學著我的樣子擺好了,看到這種情況,我大張旗鼓地表揚他。接下來,每個值日生都會擺放掃把拖把了。一天我看見一個不是值日生也學著擺放好掃把拖把。在周會課上我也隆重地表揚他,幾個星期過去了,我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都能把自己用過的打掃工具擺放好了。我想:能把自己用過的東西擺放好,這就是一種修養。上學期,我的辦公室在三樓,我的學生在四樓,我從來沒有因為客觀原因遲到一分鐘,而是上課前一分鐘,就到教室門口了。老師的準時無形中鞭策著學生要準時來校,不能遲到,三星期過后就沒有一個學生遲到了。我從來不把茶杯帶進教室感化了學生上課不喝水;當天的作業當天改完,影響了學生當天的事當天做完;經常說到做到感化了學生要誠信;上課一絲不茍感化了學生學習認認真真;友善對待學生感化了學生團結友愛。不到半個學期,我班上的學生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可見,教師的正能量能很好地感化每一位學生。
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是我對待學生的根本出發點,因為沒有這些,就不具備基本的師德修養,學生根本不會尊重你。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上學期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明白了尊重學生人格的重要性。那天發學生早餐奶,每天領到的奶都夠發,那天有一個學生告訴我,他的牛奶沒有領,現在沒有了。我想肯定有人趁人不注意,偷拿了牛奶,我讓領了牛奶的學生坐好,然后點名,結果冒領牛奶的是小金。這個男孩昨天見同學們喝得津津有味,自己也想喝,就趁同學們做中間操還沒有回來偷拿了一瓶牛奶。他怯生生地站起來,班上的同學紛紛說:“交錢了嗎?是不是偷喝?”小男孩神情緊張。我看著他那緊張的樣子,心里想:“該怎么處理?簡單粗暴地呵斥一番,肯定能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還是先保護他的自尊吧。”后來我對全班同學說:“哦,我明白了,小金的媽媽幾天前打電話來說,從今天開始小金要喝牛奶了,叫我幫忙定,我卻把這事忘得一干二凈,沒有去定牛奶,害得小金以為自己訂了牛奶,所以才拿了牛奶。這樣吧,老師今天的牛奶拿來還給那個同學吧,這個給你喝了。”說完我沖她笑了一下。小男孩的臉色馬上松弛了,也露出了笑容。全班同學也都紛紛點頭,然后當我對其他沒有報名的同學說:“還有想喝的嗎?還可以報名。”馬上就有幾個小手舉起來了。事后,我把小金帶進辦公室,耐心地教育他,他也很誠懇地承認了錯誤并保證今后一定不做類似的事了。看來,保護學生的自尊,能起到了教育大家的作用。其實小孩子犯錯誤肯定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沒有也不可能有天生就惡劣的孩子。尊重她們,幫助他們度過人生的急流險灘,這真正教師師德高尚的表現,也是職業使命吧!
三、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問題生”也不例外,相反,對這些“問題生”要給予更多的愛。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千方百計讓學生的閃光點真正閃光,使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得到充分的發揮。實踐證明,從愛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問題生”也是可以轉化的。
班上有一個男孩子叫林××,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都再婚,對他幾乎不管。學習成績相當糟糕不說,還經常違反紀律,甚至對老師說粗話、臟話。剛接到他的第二天,因為他上課不認真,數學老師點名提示了他要認真,他卻不買賬,大聲說:“你管老子干什么?我就不喜歡你的數學。”數學老師氣極了,把他叫到辦公室,我在旁邊知道了事情的原因,也幫忙說教:“你要尊敬老師。”他滿不在乎。我覺得硬對硬是不可能解決了。于是我冷靜下來,叫他先回教室去。我上課時,我注意觀察他,發現他對同學還是挺好的,誰沒有帶筆他會主動借給他,有時還會幫同學撿起掉在地上的作業本。看到這種情況,我就先利用周會課表揚他,一開始他有點靦腆,后來他開心地沖身邊的同學笑。我知道他是很少受到別人表揚的,他能得到表揚心里肯定很開心的。有一次,教室里的垃圾沒有倒,我叫他幫忙倒一下,他滿口答應。同學生病沒有來學校,叫他幫忙掃地,他也很樂意。于是,我安排他當衛生委員,負責每天檢查教室的清潔,桌椅的擺放,他很樂意做,做得很好。同學們對他的工作很滿意,漸漸地,他的注意力轉變了,同學們勸他:如果把學習成績搞上去,大家會更喜歡你。奇怪的是,一向不做作業的他也會學著做作業了,期中考試時,他憑借自己的努力摘掉了三科成績倒數的帽子。有人說:一個衛生委員就把他改變了。我想,改變他的不僅僅是一個衛生委員那么簡單,還有老師和同學對他的認可,激發了他內心向上的動力,使他從各方面真正成長了。也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也許是教師的師德修養使林××同學變成了一個正常的學生。
總而言之,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學生的責任感是每個教師必備的,熱愛學生又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動力。對孩子多一份愛吧,因為在給予的同時會多一份收獲;對孩子多一份責任感吧,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愧對教師的這個稱號,才能談得上高尚的師德。
在物欲橫飛的年代,我甘愿守住一方凈土,安于三尺講臺,用愛來做好自己的事業。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其本身就是一面旗幟,他能成為無聲的命令,使學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教師思想進步,品德高尚,學識淵博,具有獻身精神,學生往往會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促成自己品格的高尚化。
參考文獻:
張向葵.教育心理學[M].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10.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