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龍
【摘要】在當今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傳統的師生關系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逐漸成為一種落后的文化,也終將被新生事物所替代。而在某些學校中卻存在著一些令人發指的現象,并且屢見不鮮。與此同時,教師行業的職業操守和道德規范受到了來自法律、倫理、輿論等諸多領域的挑戰。本文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視野探討了對于當今時代學校教育中的教師職業道德所面臨的挑戰以及解決措施,希望能夠對重塑教師職業道德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教師 職業道德 重塑
道德現象是人類社會中一類極為廣泛的現象,存在于人類的心理、意識、行為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人類社會自從有了道德,也就有了對道德的思考或反思。
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德?對于道德含義的界定,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見解。倫理學(又稱道德哲學)作為一門專門研究道德以及道德現象的學科,對道德作出了倫理學意義上的定義,即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它以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榮辱與恥辱等,來評價、褒貶人們的行為,借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簡單來講,道德就是一種社會規范。
從事不同領域的工作就會有不同的職業道德。就教師這個特殊行業來說,它的職業道德就是教師職業道德,又稱“教師道德”或“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中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必備的道德品質。它是社會職業道德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師行業特殊的道德要求。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1997年8月7日修訂)羅列出了“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8個德目(或8項要求)1。這八項要求是教師教育教學過程的基本規范。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教師職業道德卻受到了重大挑戰。
2014年3月,在廣東省茂名市電白縣觀珠中學,女生楊某凌晨1時在學校宿舍熟睡時,被巡檢宿舍的學校主任鄭某叫醒,將其帶到辦公室用手機拍攝裸體照片并猥褻。(《新華網》14年4月15日)
2014年7月10日,一個賬號名為“青春大篷車”的博客,發布了帖子《對汀洋的聲援—控訴廈門大學淫獸教師吳春明長期猥褻誘奸女學生》。這一次,文中提到:“吳春明利用女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和敬仰,行不義之舉。將誘騙女學生當成其畢生事業,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得手后施以小恩小惠(推薦發表論文或保研、發放補貼),立刻轉向下一個目標。多數女生事后只敢怒不敢言,更有不止一人因為受到吳春明的摧殘,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精神恍惚,有的甚至割腕自殺?!辈⒎Q其是“衣冠禽獸行淫作惡”。(《南海網》14年10月15日)給予吳春明開除黨籍、撤銷教師資格處分。
2015年11月24日報道:吳老師,系深圳市坪山新區龍翔學校一名27歲的男老師,利用批作業等理由把初一年級女生叫到辦公室里,對其實施摸胸等涉嫌猥褻的行為,有時甚至是在課堂上,此舉持續約有兩個月時間。其中共有四名學生遭遇猥褻,其四名受害者學生及家長已向坪山石井派出所報警。公安機關依法調查和處理涉事教師,并依法吊銷涉事教師資格證,責令學校對其進行開除處理。
2016年12月8日,一個附帶有簡短文字說明的兩分鐘視頻引起了廣大人群的關注,這就是甘肅省河西學院的的“呂平事件”,據新聞稱,該名教師在因停電全校放假的情況下強行要求學生補課,因學生遲到三分鐘而對三百多名大學生進行變相的人身攻擊和人身侵害。這一事件一出便被各大媒體爭相轉載,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這一事件同時也將教師職業道德推到了風口浪尖。
令人不解的是對于這一事件,竟然還有人專門寫文章要求社會予以寬容。他們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對這些學生影響之大。但這卻是在高校中真真切切存在的現象。對于當事人的行為,更多的是譴責和聲討,而筆者看到的則是當代高等教育中教師職業道德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對于類似事件,筆者認為,應該果斷將之公之于眾,絕不能姑息和放任,以免對社會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而對于當事人所受到的處罰,應高感到同情,但是無法原諒、不可寬恕。
類似的案件可以說不計其數,而這些案件對于受害者所造成的心理傷害則是無法抹去的,很難想象這些受害的學生以后步入社會后如何面對這個社會,在他們組建家庭之后又該如何面對家庭。這不得不令人深思、發人深省。
誠然,當代高等教育中的教師職業道德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教師職業道德的重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針對這種形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強化教師職業道德:
首先,在教師行業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時要求教師考取心理資格證書并定期進行審核。雖然說心理資格證書只是一紙文書,但它卻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書面證明,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也應該尊重教師的需要,給予其適當的人文關懷。
其次,要求在編教師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和咨詢,以便于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心理問題。不少高校都設立了心理咨詢室,但是前去咨詢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心理咨詢室形同虛設。不少師生難以在情感上接受心理健康咨詢,這就更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各種教育,使其在情感上接受和認同心理咨詢。
第三,教師應該對自身的角色進行正確定位。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是學生的領路人。教師的人格、威信以及他們的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教師只有正確定位了自己的地位才有可能改善師生之間的緊張關系,從而保證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
第四,學校要建立健全教師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應積極建構學校管理制度的人文內涵,要強化教師合作,協調學校內外各方面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校園環境,使學校管理制度不僅規范教師的行為,更能使教師充分認識到其職業的價值,激發教師對教育事業強烈的熱愛與忠誠,讓學校管理制度成為教師職業道德提升的有力保障2。
第五,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機制。將傳統的只重視教學環節的評價變為發展性評價,注重教師綜合素質的發展和養成。同時,評價標準應該個性化,評價內容應該多樣化,評價方式應該多樣化。應該重教師職業道德認識、職業道德情感和職業道德行為的全方位評價。既要對教師職業道德進行量化的評價,又要注重開展質性評價,重視開展他評和自評,重視評價結果的反饋與認可3。
通過上述一些方式,我們或許可以建立教師道德品質良性發展的機制,讓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而使他們在工作崗位、生活和學習中做出文明的言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嚴厲抨擊那些違背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防止那些不遵守教師職業道德的惡習,通過多種途徑建立有效的教育途徑,培養教師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使之成為富有責任感的人!
參考文獻
[1]檀傳寶,論教師“職業道德”向“專業道德”的觀念轉移。No.l,2005. 49
[2] 王清風,加強和改進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青海師范大學,2008年3月,38-40
[3] 王清風,加強和改進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青海師范大學,2008年3月,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