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娜,王明明,金 榮 (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院婦產科,第三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蘇丹陽300)
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療效及母嬰風險研究
孫偉娜1,王明明2,金 榮1(江蘇省丹陽市:1人民醫院婦產科,2第三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蘇丹陽212300)
目的:探究治療妊娠糖尿病應用胰島素的療效與母嬰風險評估.方法:選取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院婦產科2014-07/2015-07收治的1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依據孕周分為實驗A組(n=41)、實驗B組(n=30),對照組(n=59).對照組患者給予單純飲食控制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增加胰島素治療,觀察分娩孕周、新生兒體質量、母嬰并發癥.結果:實驗組分娩孕周(35.42±0.14)周,對照組(36.52±1.02)周,實驗組分娩孕周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妊娠期糖尿病應用胰島素治療,配合合理的飲食方案可使血糖維持正常,并發癥少,增強了預后效果.
胰島素;妊娠期糖尿病;母嬰風險;療效
隨著人們飲食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糖尿病發病率逐年攀升,是一種遺傳性、分泌代謝性疾病,家族遺傳史傾向發病率為3%~6%,妊娠期糖尿病(GDM)發病率占妊娠期糖代謝紊亂的80%以上.鑒于妊娠期糖代謝致使孕期風險增多,結合胰島素使用特點,加強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監測可使血糖異常得到控制,對母嬰預后有顯著效果.本研究選取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院婦產科2014-07/2015-07收治的1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部分應用胰島素治療,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通過隨機抽簽的方法選取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院婦產科2014-07/2015-07收治的1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診斷標準為:ADA兩步法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行40 g葡萄糖負荷試驗,結果≥8.5 mmol/L;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1 h血糖<6.8 mmol/L,餐后2 h血糖<6.5 mmol/L;患者兩次或者以上空腹血糖≥6.2 mmol/L或者餐后2 h血糖>6.8 mmol/L均列入研究指標;服用葡萄糖100 g后,抽取3 mL肘靜脈血,應用血清葡萄糖氧化酶對血漿葡萄糖值進行檢測,其中,3項值異常,診斷為GDM[1].排除心、腎、脾原發性疾病、神經障礙、惡性腫瘤病例,所有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71例,年齡28~35(平均31.5±2.3)歲,實驗組患者飲食控制聯合胰島素治療,將妊娠30周前的胰島素治療患者作為實驗A組(n=41),將妊娠30周及以后作為實驗B組(n=30);對照組(n=59),年齡28~33(平均30.5±3.4)歲,給予單純飲食控制[2].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制定飲食計劃,控制食物糖分攝取量,維持血糖穩定,避免餐后出現酮癥,餐后熱量增加需及時監測血糖,將熱量增加后的血糖作為胰島素應用指征.初次應用量:20~28周0.9 U/(kg·d),29~35周1.0 U/(kg·d),36~42周1.2 U/(kg·d).依據患者監測的血糖值調整劑量,劑量<2 U,可在餐前注射,劑量20~40 U,可在餐前增加用量,餐后給予小劑量.劑量>60 U,可在1天內分3次注射,待血糖基本穩定后,在餐前分1~2次注射,觀察患者血糖值,調整用量[3].胰島素應用的同時增加運動量,可在室內進行簡單的“瑜伽”或者戶外散步,每周散步50~70 min.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不同孕周胰島素應用劑量,對比分娩孕周、新生兒體征以及并發癥.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以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驗組患者胰島素應用情況妊娠30周后患者的胰島素應用劑量明顯高于妊娠30周前患者(P<0.05,表1).

表1 實驗組患者胰島素應用情況 (x±s)
2.2 兩組新生兒體質量比較兩組分娩孕周與新生兒體質量對比可以看出,實驗組分娩孕周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分娩孕周與新生兒體質量比較 (±s)

表2 兩組分娩孕周與新生兒體質量比較 (±s)
aP<0.05 vs對照組.
組別 n 分娩孕周(周) 新生兒體質量(g)實驗組 71 35.42±0.14a 3042.14±130.41對照組 59 36.52±1.02 3032.31±120.49
2.3 兩組母嬰并發癥比較通過觀察兩組母嬰高血壓、胎兒窘迫、早產并發癥發生率,實驗組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母嬰并發癥比較 [n(%)]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變化快,尤其是在孕后期,能力代謝體現有顯著特點:空腹血糖低,餐前低血糖,餐后血糖升高;酮癥與酸中毒,妊娠期間脂肪分解比平時快,但脂肪分解與血糖呈反比,由此,空腹時間越長,饑餓性酮癥與低血糖就越容易出現.另外,妊娠期胎盤激素抗胰島素作用下,胰島素分泌量減少,這就是餐后胰島素分泌量高的原因[4-5].
應用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優勢顯著,也使胰島素應用日漸普遍,應用比率為6.5%左右,在相關隨訪中,通過實施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使孕婦體內血糖控制在標準內,但是有部分患者對胰島素應用心存疑慮,促使飲食減少,即使血糖正常,但尿酮癥發生率增大,飲食前后血糖波動大,影響胎兒發育.本研究中對照組有6例胎兒窘迫癥,都與胰島素應用有關.由表1可知,胰島素應用對于20周前孕婦可使血糖控制,未見新生兒低血糖.20周后增加胰島素用量,有新生兒出現低血糖.為此,應用胰島素及時觀察療效至關重要.胰島素不僅是一種碳水化合物,也是調整蛋白質與脂肪代謝的藥物,應用后不會對中間代謝造成影響.胰島素用量、感染或者其他疾病會引發代謝紊亂,此時,反應調節的應激素水平提高,這與拮抗胰島素作用有關,可使代謝增加[6-7].血糖升高后,致使血紅蛋白含量升高,增加了自由基,超氧化岐酶在組織中含量增多,卻使氧化酶含量降低,脂質含量增多.自由基可使高密度脂蛋白快速氧化,會使血管內皮受損,引發血液病變,是妊娠期高血壓的誘因.
應用綜合治療方法可使血糖得到控制,將母嬰預后效果改善,常見的綜合治療法有合理飲食,其是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前提.醫護人員可使用食物模型指導患者飲食,隨訪中增加血糖監控,可將胎兒生理需求滿足,減少酮癥,還能使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得到控制,使餐后血糖控制在指標內[8];另一方面,運動可幫助血糖恢復.只要具備運動條件的孕婦可在護士指導下開展各種鍛煉,最適合的方式是餐后散步,不僅有助于食物消化,排解心理壓力,還能使胰島素受體有效調節,使胰島素順應性得以改善,增強肌肉組織強度,有效抵抗胰島素,維持正常血糖[9].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治療可使血糖得到控制,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產生,再配合科學飲食方案,增強了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少,預后效果顯著,值得臨床采用.
[1]王 影,劉 偉,王 景.門冬胰島素聯合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臨床觀察[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6,28(1):96-100.
[2]張耀文,歐小娟,盧燕瓊,等.胰島素泵強化治療與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4,31(6):975-976.
[3]陳沈苗.門冬胰島素與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療效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17):2654-2655.
[4]羅麗端.探討飲食控制及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J].醫藥與保健,2015,23(1):22-23.
[5]張慶華.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及母嬰風險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4):131-133.
[6]張淑芬.格列本脲和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療效比較觀察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6):98-100.
[7]孟獻榮,唐智華.胰島素注射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4,9(7):171-172.
[8]王 亞.妊娠期糖尿病治療對妊娠結局影響30例臨床分析[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4,1(5):39-40.
[9]彭 楊.妊娠期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的效果與母嬰風險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2,20(6):76,79.
R71
A
2095?6894(2017)02?44?02
2016-10-15;接受日期:2016-11-02
孫偉娜.住院醫師.研究方向:婦產科.E?mail:7754004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