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秋生++張龍洋++蔣名星
摘 要:“一通三防”指的是通風、防火、防塵、防瓦斯。在煤礦生產中,為了盡量降低生產的安全風險,預防生產事故的發生,煤礦企業需要做好“一通三防”工作。然而,當前我國許多煤礦企業“一通三防”工作沒有落實到位,許多地方還存在問題,常見的問題有通風設備老化造成通風條件差、防火設施不完善等。對于“一通三防”工作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企業高度重視,并及時解決,從而保證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該文就煤礦“一通三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研究其解決對策。
關鍵詞:一通三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TD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2(c)-0081-02
在地下煤礦生產中,存在較多的風險因素,這些風險因素的存在威脅到了煤礦人員的生命安全。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煤礦的安全生產,制定了一系列煤礦安全生產措施。但是,這些安全生產措施的制定還是無法防止生產事故的發生。要降低煤礦生產的風險,就需要抓好煤礦企業的“一通三防”工作,了解“一通三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1 煤礦“一通三防”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煤礦通風條件差,通風設備落后
在煤礦企業的“一通三防”工作中,通風工作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通風設備落后,通風設備落后造成地下煤礦的通風條件差,因此很可能引發煤礦安全事故。造成通風設備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國沒有制定相應的通風標準,使得通風設備的生產魚龍混雜,影響煤礦的通風質量;原因之二就是,煤礦通風設備的生產技術落后,對煤礦通風設備的相關生產技術較少人去鉆研。在煤礦的通風系統中,還存在風門設備與密閉設施落后的問題。一些煤礦企業在風門設備的采購中,往往不重視風門設備的密閉問題,使得風門設備在工作中出現漏風現象,給煤礦生產帶來極大的生產風險。
1.2 煤礦防塵作業的安全隱患
當前,在煤礦生產中,普遍存在煤礦防塵作業隱患。煤礦企業對井下防塵作業較為重視,大多數企業都在煤礦井下配備了防塵設施,并且安排了專門的監督管理人員監督落實煤礦的防塵工作。煤礦企業在安裝管路、煤礦生產中,要求安裝與生產人員佩戴口罩。但是煤礦企業對于如何戴口罩,戴口罩的作用沒有弄清,防塵作業本末倒置,沒有考慮到這一要求是否合理,因此,煤礦防塵作業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1.3 煤礦生產中的瓦斯問題
在煤礦生產中,防瓦斯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當前,煤礦企業普遍存在瓦斯監控不完善的情況,一些煤礦企業的瓦斯監控系統較為老舊,長時間沒有更新系統;一些煤礦企業更新了瓦斯監控系統,但是監控人員的知識技能完全無法滿足新系統的要求,使瓦斯監控系統無法完全發揮其作用,一旦瓦斯監控系統的監控數據出現了異常,監控人員就無法準確解讀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判斷分析,這就使得煤礦生產的安全性無法得到有效保障[2]。
1.4 防火設備與技術落后
在地下煤礦的生產中,地下煤層在與大量氧氣的接觸下,容易發生化學反應,從而誘發火災。要避免這一安全事故的出現,就需要在地面上設計一個防火池,并且,還需要在地下通道中鋪設防火管道。但是許多煤礦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放棄了防火池與防火管道的建設,發生火災事故的幾率也就更高[1]。還有一些煤礦企業構建了防火池,但是沒有規范地使用防火池,常常出現防火泵沒有開啟的情況,這一情況的存在極大降低了防火池的防火效用。除了上述情況之外,當前我國煤礦防火技術的研究較為落后,存在防火技術不成熟的情況。
2 解決“一通三防”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2.1 改善煤礦通風環境,更新通風設備
要解決煤礦通風條件差、通風設備落后的問題,煤礦企業需要改善煤礦生產的局部環境,加強對局部通風環境的管理。在局部通風管理中,首先,需要提高通風設備的自動化水平,同時加強管理人員的通風管理能力,讓管理人員可以熟練、規范地操作通風設備。其次,煤礦企業需要更新通風設備,并且需要恰當地擴大通風眼的通風半徑,從而保證通風設備可以有效運行[3]。在通風設備的掘進頭部分,為了避免主風機停止運行造成煤礦井下通風不暢,需要安裝自動切換器裝置。在主風機停止運行時,自動切換器裝置可以保證煤礦井下的正常通風。
2.2 改善煤礦生產條件
要消除煤礦防塵作業的安全隱患,需要改善煤礦生產的條件。首先,煤礦企業需要注重對生產人員的防護,讓生產人員規范地佩戴口罩,避免粉塵對生產人員的呼吸道造成損害。其次,要從根本上消除粉塵隱患,需要改善煤礦生產的條件,如果煤礦井下粉塵過多,需要采取相應措施減少井下的粉塵,比如噴灑水霧、定期沖刷等措施,以改善煤礦生產的條件。
2.3 加強瓦斯監控系統的管理
煤礦企業要建立瓦斯管理制度,并在后續的瓦斯管理工作中,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同時,要加強對瓦斯管理人員的監督,保證瓦斯管理工作的落實。在地下煤礦生產的過程中,如果通風系統出現故障,煤礦井下的瓦斯濃度將會上升。針對這一情況,瓦斯管理人員需要向上級匯報,同時和通風管理人員溝通,然后采取應對措施。在采取措施的過程中,煤礦生產管理人員需要溝通協作,及時切斷電源,并疏散生產人員,做好現場管理工作。在通風系統正常工作之后,需要檢查煤礦井下的濃度,在保證瓦斯濃度降低至安全值之后,煤礦生產人員才能再次開展煤礦生產作業。
2.4 注重對防火設備與防火技術的應用
煤礦企業要降低煤礦生產的安全風險,避免火災事故的發生,就需要注重防火設備與防火技術的應用。煤礦企業要注重對防火設備的合理布置,在煤礦生產地面上要根據煤礦的實際防火需要,構建防火池,在防火池投入使用后,要注意開啟防火泵。此外,煤礦企業需要注重對防火技術的開發,以及對防火技術的合理應用。在煤礦企業內部,需要建立完整的煤礦安全生產制度,制度中要明確防火的重要性,讓煤礦企業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具備較高的防火意識,同時,企業還要制定防火措施,在火災發生時可以盡量減小火災造成的破壞。
3 結語
我國煤礦企業要保證安全生產,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需要做好“一通三防”工作,對“一通三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并將“一通三防”落實到煤礦生產的實際工作中,從而提高煤礦生產的安全性以及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尹海濱,王保國,張曉東,等.淺析煤礦“一通三防”的安全管理現狀與風險規避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26):108.
[2] 金保忠.試論金鳳煤礦“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措施及發展趨勢[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35):137-138.
[3] 任學亮.試析煤礦“一通三防”的安全管理現狀及風險規避途徑[J].技術與市場,2014(11):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