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摘 要】高中階段學生的閱讀理解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解題技巧非常重要。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理解 解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82
進入高中后,語文的教學難度加深,知識變得更為復雜。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大概有這幾個方面,第一是答非所問;第二是不結合原文回答,只顧自言自語;第三是運用方言,口水話等。并不是只有高中語文才有閱讀理解,在小學階段學生就開始接觸閱讀理解了,在低年級時閱讀理解相對于來說很簡單,答案一般可以直接在原文中找到,這時候的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閱讀理解有一個最基本的理解。進入高年級后,閱讀理解難度漸漸提升,需要學生轉換思維才能在文中找出答案,也多了一些開放性的題目,這時候也是為了更深入的閱讀理解打基礎。
經過小學初中時期的積累,高中時學生對閱讀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太注重最基礎的,要抓住重點,讓學生學會理解記憶。高中學生的閱讀量增多,對各類文章有了大致的理解。在平常學習中學生要注意勤加練習、多閱讀、多做題、培養語感。每天應該要拿固定的時間做閱讀題,只有在不斷地練習中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在考試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也只有長時間的練習,才不會口語化,才能在閱讀理解中采用完整的書面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對閱讀理解感興趣,這樣教師的教學才會變得容易一些,很多學生對閱讀理解有反感情緒,在學習中容易放棄掉閱讀理解。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讓學生掌握解題技巧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學反思,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把握各類題型,理解題意
不同類型的閱讀理解有不同的題型,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重點,把握關鍵句。經過初中打下的基礎,高中學生已經基本了解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含義,對這些類型文章的基本問題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在平常學習中教師要讓學生注意歸納總結,把所有題型都要了解清楚,大概的答題思路要清楚。只有掌握了文體的基本含義后,學生才能分辨遇到的閱讀理解是什么文體,所以三種最常見的文體需要學生掌握。記敘文是以寫人敘事為主,通過記敘的方式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記敘文的六要素非常重要,分別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掌握這六要素對解題很有幫助。遇到一篇文章時,學生首先要做的就是確定文中的六要素或者關鍵點。
說明文是客觀說明某種事物的一種文體,在學習說明文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掌握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打比方等,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充分理解這些說明方法的含義,在答題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說明文的內容必須是真實準確的,它也有一定的說明順序,常見的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等,在閱讀說明文時,先要理清文章的內容,清楚文章的結構,說明文的實用性很強,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議論文是通過講道理、說事實來表達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一種文體。它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還有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明確其含義可以幫助閱讀。在平常學習中,最常見的是記敘文,相對于其他兩種文體,記敘文也是比較簡單的一種文體。高中階段,閱讀理解的篇幅都比較長,很多同學在拿到一篇閱讀理解時,看到密密麻麻的字就感覺頭昏了,產生了畏難情緒,在答題的時候也心不在焉,所做的題的準確率顯而易見的不好。通過平常的學習,那些閱讀理解其實都不難,也都是和平常學習的課文有聯系的,所以在平常學習中學生要把所有的文章都理解透,在做閱讀理解時才不會手足無措,才能從容應對高考。
閱讀理解大概有幾種題型,一是理解詞語或句子的含義,二是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寫作思路,三是分析詞語或句子的作用,四是分析人物形象等。這些都是閱讀理解中的基本問題,在平常學習中注意這些題型的答題技巧,注意積累常用詞匯,因為在閱讀理解中,很多題型都有固定的答題模式,所以在平時學習中要注意這些問題,在平時學習中要牢記修辭手法及其作用,牢記各類寫作手法及其作用。不僅如此,學生還要學會靈活運用,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閱讀理解中去。在做閱讀理解時要帶著問題通讀全文,把關鍵的句子和詞語勾畫出來,在解答過程中,學生要理解題意,掌握關鍵句,因為閱讀理解的答題往往需要在句子中提煉出答題信息。
二、提煉關鍵語句,整合全文意思
首先,解題時,要找準關鍵語句,縮小答題范圍。做閱讀理解時要做到句子是通順的,還要和原文結合起來。在做閱讀理解時,要根據問題確定答題方向,用心體會命題人的要求,分析問題。另外,答題的前提是理解全文,這樣才能解答正確,注意從原文中提煉相應的句子再結合自己的語言回答問題,找出和答案相關的信息。
其次,理解閱讀理解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識點。文章中關鍵的句子信息包括有表達方式的句子段落還有和問題相關的語句,在文中有這些關鍵的地方就要把握住。抓住文中的修辭手法,還有文中的說明方法等,比如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排比、設問、反問、對偶、比擬、反復等。在平常學習中,學生要掌握這些修辭手法的基本含義及其用法,常見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抒情、描寫、議論、說明。要想把閱讀理解讀懂,就要把這些理解通透。這些基本的知識點經常會在閱讀理解中出現,所以需要學生牢記住這些知識的特點,在答題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理解錯題意,不要答非所問,要仔細讀題,判斷所問需要運用哪些知識點。
閱讀理解是高中語文中重要的一個板塊,在考試中占有較大的分值。但同時閱讀理解也是學生覺得難的一個知識點,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閱讀理解都是一個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閱讀的重點,不要把所有知識混在一起講解,要有順序的講解知識點。同時,教師也要重視閱讀的教學,高中教學任務重,所以很多教師容易忽略閱讀的教學,只會在平常的課堂中花很少的時間在閱讀教學上,但其實有很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都很差,往往在閱讀理解中失分很多。在平常教學中,教師要隨時分析學生不足的地方,抓住學生欠缺的地方著重講解,也要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任務。另外,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要有創新意識,不斷探索新的閱讀理解教學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