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
摘 要: 在泛知識環境下,資源薦購作為圖書館滿足讀者個性化資源需求的重要服務方式,受到高校圖書館的重視。然而,由于傳統資源薦購模式的低效性等問題,導致讀者參與度普遍不高。針對這一問題,山東藝術學院圖書館實施了學科嵌入式資源薦購服務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結合具體實踐模式,與同行交流,共同探討高校圖書館服務的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 學科嵌入式 資源薦購服務 實踐模式
當今,在泛知識環境下,信息資源大量激增,獲取方式更多元,僅以提供資源為核心的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所以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和能力提高讀者的滿意度。那么,資源薦購作為圖書館滿足讀者個性化資源需求的重要服務方式,越來越得到高校圖書館的重視。讀者的參與性是資源薦購的關鍵,然而,在藝術院校里,由于讀者專業特殊性和薦購模式低效性,使讀者的參與度普遍不高,這一問題始終困擾著藝術院校圖書館。針對這種狀況,山東藝術學院圖書館在資源薦購中采取了學科嵌入式資源薦購服務模式,根據院校不同專業讀者的教、學、研內容,主動為其提供全面、專業、個性化的薦購服務,改變傳統圖書館僅限于提供簡單回復的服務方式,密切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聯系,開展資源薦購的后續性跟蹤服務,增強讀者的歸屬感和滿意度,為藝術院校圖書館的資源薦購建設打開新局面。
一、高校傳統圖書館資源薦購的現狀
高校圖書館開展資源薦購服務,目的是讓讀者參與圖書館資源建設,使館藏資源更符合讀者的需求,以便提高文獻采訪、收藏的專業性和實用性。然而,目前的傳統資源薦購服務方式缺少讓讀者積極參與的動力,無法滿足讀者的薦購需求,致使資源薦購工作在高校圖書館開展效果很不理想。據2015年山東藝術學院圖書館讀者薦購的調查統計,知道圖書館有薦購服務的讀者僅為29.1%,而有意愿向圖書館薦購的讀者僅占25.1%,薦購服務使用率不高,薦購總量非常少,2015年網站薦購量僅有105冊。并且讀者薦購后,由于各種原因沒有訂購的情況占56%,薦購成功率很低。這種高校圖書館資源薦購現狀與其傳統模式對薦購的宣傳、薦購圖書訂購率、館員與讀者的互動和服務水平乃至讀者薦購意愿度等密切有關。
高校圖書館開展讀者資源薦購的方式主要有圈選訂單薦購、網站表單薦購、現場面對面薦購、圖書館管理系統薦購、微信公眾號薦購、E-mail薦購、QQ薦購、電話薦購等。在傳統資源薦購中,讀者從薦購圖書到獲取圖書需要經過六個環節,即:薦購圖書—信息審核—資源查重—訂購圖書—加工上架—獲取圖書。以網站表單薦購為例,讀者登入薦購網站向圖書館推薦圖書后,采訪館員會審核讀者推薦的資源是否符合本館收藏原則,若不符合,則回復讀者“不予收藏”,若符合則將薦購信息在館藏系統中進行查重,如已有館藏,則回復讀者“已有館藏”信息,若無館藏,則進入訂購環節;采訪館員向書商發訂圖書,如無此書,則向讀者回復“無法訂購”信息,如有此書,采訪館員向讀者回復“已發訂”信息,此審核、查重與訂購環節所需時間一般為7個~10個工作日;圖書到貨后,則進入文獻加工環節,即驗收、編目、調撥、上架,此過程所需時間大約為三四周,若是稀缺圖書或外文圖書則大約需要4個月。讀者自薦購圖書后,需隨時登錄系統網站查詢圖書的最新處理狀態和館藏目錄,直至圖書狀態變為“有館藏”、“可借閱”時,方可獲取此圖書。
這種傳統資源薦購模式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圖書館資源與服務之間存在壁壘,讀者參與度不高。
高校傳統資源薦購服務一般是由資源建設部門組織開展,盡管薦購服務滿足了部分讀者的資源需求,但此項服務的出發點和重點仍是在圖書館資源建設上,而不是為滿足讀者需求而開展,沒有以讀者服務為驅動和目的。如此定位,便使資源與服務之間存在界限,即采訪館員的職責僅限于完成圖書館資源建設內容,其工作的重心在于文獻審核查重、發訂、驗收、編目、調撥等,讀者服務并非其工作任務。甚至當讀者的文獻需求不能被滿足時,采訪館員不能提供更多的后續服務,這會嚴重挫傷讀者參與資源薦購的積極性。
2.從薦購到獲取資源的流程過長,信息反饋不及時,缺少后續服務與互動交流。
讀者自發出薦購請求,圖書館館員進行審核查重后,從購買、發貨、驗收、編目、調撥到上架,這一系列耗時較長的工作環節之中,采訪館員的服務僅限于提供簡單的信息答復,當讀者薦購的資源不能被訂購時,采訪館員沒有為讀者提供更多細致的信息反饋內容和后續服務,與讀者之間沒有建立起一種雙向交流,無法滿足讀者在薦購資源過程中產生的新需求和相關問題的咨詢要求,致使讀者需要多次登錄系統網站查詢圖書狀態,以此掌握薦購進程。不僅如此,個別圖書訂單受出版、發行情況和采購渠道等因素的影響,其到貨時間會有所延長,所以很多讀者因得不到及時的信息反饋而沒有耐心等待,不得不自行購買圖書。
3.圖書館薦購系統功能不完善,信息相對封閉,缺少宣傳和引導。
目前,國內多數高校圖書館將讀者薦購功能嵌入匯文、ILAS等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管理系統的模塊中,采訪館員在薦購模塊中導入征訂目錄,讀者對館藏目錄查詢后,從中選取圖書進行薦購。但是,這種薦購模塊的功能并不完善,如沒有薦購自動回復功能、信息追蹤功能和處理意見反饋功能等,缺乏適當的圖書評價,導致讀者薦購的盲目性。并且在薦購系統中,讀者與館員、讀者與讀者之間的信息是相互封閉的,比如,多位讀者推薦某書,此書應屬于訂購,但采訪館員無法從系統上獲取此書是否重復推薦的信息,只能再次對這些圖書進行查重,增加館員的工作量,也浪費讀者的時間。一些高校圖書館雖然在網站或微信公眾平臺上設置讀者薦購欄目,但因為缺乏圖書薦購宣傳和引導,以至于讀者根本不知道薦購圖書的渠道,甚至有的薦購欄目連薦購須知也沒有,讀者無法全面了解薦購流程和意義,所以這些薦購欄目往往形同虛設。
4.資源薦購缺乏對讀者專業需求的深入調研,訂購率和資源利用率不高。
讀者薦購的書目能否被訂購,完全取決于采訪館員的專業認知和主觀判斷,這是一種不科學、不客觀的工作方式,處理薦購書目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判標準。圖書館采訪館員的專業素養是有限的,不可能熟悉所有專業知識,尤其是在藝術院校里,師生讀者對藝術文獻資料的專業化要求較高,他們在教學、科研過程中需要掌握最新、最前沿的藝術觀點和審美信息。所以,建立合理科學評判標準的基礎,是深入調查、了解讀者的專業需求,否則將無法準確地判斷讀者薦購圖書是否符合學科專業要求,導致資源建設工作具有盲目性,大大降低訂購資源的利用率。
5.藝術院校圖書館薦購系統沒有對讀者進行分級處理,訂購圖書缺乏針對性。
藝術院校圖書館的讀者可以大致分為幾個層次,有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教師等。不同層次讀者的專業資源需求和薦購圖書種類都不盡相同,一些采訪館員在處理薦購信息時,往往忽視讀者的專業特性和閱讀特點,籠統地對所有薦購信息進行處理,缺乏針對性。比如在藝術專業資料的選擇上,從事科研的研究生和教師的薦購信息更有參考價值,而在文學等綜合類圖書的選擇上,專科生和本科生的薦購信息更能代表大多數普通學生的閱讀需求。不僅如此,不同院系專業師生讀者的薦購需求也都不相同,各有各的學科專業特點,這需要采訪館員深入調研,才能挖掘出有價值的薦購信息。
如何讓藝術院校圖書館資源建設工作融入用戶環境,讓資源薦購服務能夠真正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呢?針對這種狀況,山東藝術學院圖書館開展了學科館員嵌入式資源薦購服務,讓學科館員走出圖書館,以讀者為中心,以挖掘讀者潛在信息需求為目的,融入院系,深入師生讀者之中,針對不同院系專業的教、科、研提供相應的資源信息服務,將傳統被動性地滿足用戶需求轉變為主動提供資源服務,增強資源建設的實用性與針對性,提高館藏資源的利用率。
二、學科嵌入式資源薦購服務的實踐模式
山東藝術學院圖書館對以往的資源薦購流程進行了調整,探索出了學科館員嵌入過程的資源薦購服務模式,具體環節如下:
1.準備和宣傳階段。
當今,學科化服務是高校圖書館一種新的服務形式,它以學科館員服務為組織模式,以圖書館館藏資源為平臺,面向院系教師、學生讀者,為其提供個性化學科信息服務,以提高讀者獲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其中,學科館員參與館藏資源建設是學科化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越來越受到圖書館的重視。2016年,我館建立學科館員隊伍,并根據學科館員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將其分為藝術技能和藝術理論兩個小組,針對不同的專業提供學科服務。
資源薦購服務,將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與院系教師、學生讀者的資源需求相結合,倡導提升文獻資源學科覆蓋率,以滿足讀者的各種學科信息需求。在資源薦購服務活動的前期,需開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宣傳活動,讓更多的讀者了解此項服務的內容,為后期廣泛開展做好鋪墊。首先,學科館員會設計一份針對各院系不同層次讀者的“學科嵌入式資源薦購調查問卷”,分別發布在圖書館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上,聯系各院系的學科聯絡人,向其宣傳資源薦購服務內容,并組織學院師生認真填寫調查問卷,通過統計、分析調查問卷結果,挑選出資源薦購需求較高的院系專業進行深入的讀者調研。學科館員還會將資源薦購開展及學科調研安排計劃,通過圖書館網站、微信公眾號、電子公告屏和校內宣傳欄等媒介,推送、張貼宣傳消息和海報,邀請全院師生參與學科調研和薦購活動,同時學科館員將以書面通知的形式,送達各院系辦公室,邀請學科聯絡員、專家、教師參與圖書館舉行的學科調研和資源推薦。此外,學科館員也會聯系學生會聯絡員,將開展資源薦購活動的消息通知給廣大學生,線上線下一齊動員全院師生積極參與[1]。
2.深入調研階段。
學科館員走進院系對師生讀者進行調研,不僅可以深入全面地了解讀者資源需求情況,而且可以增進館員與讀者之間的交流互動,為資源薦購服務的開展做好專業鋪墊。高校圖書館讀者了分為教師和學生兩大類,我館針對不同類別、層次的讀者分別進行了深入調研,制訂出了不同的資源薦購方案。
對于教師讀者,學科館員會主動與院系的專業教師、學科帶頭人、重點課題負責人聯系,了解該專業學科的教學、課題研究的情況,以及他們對文獻信息、電子資源、相關服務的需求,并依據該專業教學大綱、專業項目和課題研究計劃,列出館藏相關專業學科的所有文獻圖書和電子資源目錄,并在此基礎上,以學校圖書館的藏書建設方針政策制訂出詳細的購書計劃,廣泛征求院系教師意見,為資源薦購服務的開展做好鋪墊。學科館員還會將館藏資源與各院系學科專家、教師意見進行整合,進行有針對性的搜尋、組織,為教師讀者提供相關的學科專業信息,并與之進行多次交流和討論。
對于學生讀者,學科館員將資源薦購與學科咨詢、信息素養培訓等其他學科服務融合,通過開展信息教育活動,讓院系學生了解圖書館館藏資源和服務情況,避免學生資源薦購的盲目性,提高薦購效率。如我館為各院系開辦培訓講座,宣傳文獻信息資源和服務措施,解答學生讀者提出的相關咨詢,使他們熟悉書、刊、工具書、數據庫、館藏藝術品的情況及其利用方法,并最大范疇地提供與專業研究相關的信息資源。學科館員可以在各種咨詢、教育活動中,主動了解學生讀者的專業資源信息需求,與他們建立雙向交流,使資源薦購工作在圖書館與讀者彼此掌握、互動的基礎上開展。
在讀者調研過程中,學科館員除與讀者交流和宣傳薦購服務外,還以各院系教師、學生的藝術學科專業特色、教學設置及科研情況為依據,通過藝術綜合文獻信息網獲得更多的圖書信息,豐富學科預購書目信息單,擴大讀者薦購的選擇范圍。
3.組織薦購階段。
在讀者調研之后,學科館員將有針對性、有計劃地開展資源薦購服務工作。首先,學科館員需匯總、分析師生讀者對本學科專業資源的需求、意見等情況,并將資源需求按專業分成藝術技能和藝術理論兩大類,使薦購服務更具目的性;學科館員從資源建設部獲取出版目錄,根據所服務讀者的學科專業、研究方向等對目錄進行細分,設計薦購表單,有針對性地發送給各院系的師生讀者;學科館員回收、整理讀者薦購的條目,并對每一位薦購的讀者建立詳細的聯系檔案,其中也記錄了他的學科專業、教學方向、課題研究情況及推薦的所有資源;學科館員對讀者推薦的資源在館藏目錄和電子資源中進行查重,如已有館藏,則將該圖書索取號、館藏地、類別、相關其他資源等信息反饋給讀者本人,如無館藏,學科館員將薦購書單發給資源建設部,采訪館員會馬上審核、訂購。
2016年初我館制定了讀者積分制度,為調動讀者參與資源薦購的積極性,圖書館對薦購成功的讀者或經常參與資源薦購的讀者,給予積分累積,師生通過達到一定積分額度,可以采取優先預約與借閱、增加最大借閱冊數、延長借閱期限、網站公布參加薦購名單、送達書面感謝信等激勵措施,使薦購工作形成長期的良性的循環、互動。
4.跟蹤反饋階段。
讀者參與是資源薦購順利開展的關鍵,圖書館館員對讀者薦購后作出及時的跟蹤反饋,是促進讀者持續參與的有效手段。讀者因需薦購圖書,勢必會對其所薦購圖書的處理進展高度關注,這要求學科館員立即處理讀者的薦購信息,并向讀者及時反饋處理情況和意見。如資源審核后,學科館員會將可以訂購的資源信息準確及時地反饋給讀者,并隨時跟蹤資源狀態,而對于不予訂購的資源,學科館員會立即向讀者誠懇地回復不予訂購的原因,同時提供相應的后續服務,以滿足讀者的學科資源需求。
自資源發訂后,學科館員將持續跟蹤資源狀態,定期向薦購讀者反饋圖書采購、驗收、加工、入庫的狀態等情況。當薦購的圖書資源進入“可借閱”狀態時,學科館員將索書號、存放地點、分庫類別、借閱須知等信息進行更新,并將更新后的信息及時反饋給讀者,以便讀者查找獲取,提高借閱效率。比如,學科館員會將新上架的薦購圖書信息單及時發布在圖書館公告網頁及微信公眾號上,以便師生讀者及時發現自己薦購或適合其專業學科需要的資源信息。學科館員還會把與各學院學科專業相關的資源信息單獨列表,以郵件形式發送給相關學院的學科聯絡員,使該學院師生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借閱到本專業最新上架的薦購資源[2]。
通常,參與薦購的讀者都對所薦購資源的需求較迫切,因此圖書館對于薦購資源,應進行加急處理,不僅要加快采購進度,而且圖書驗收后要優先加工,盡快上架流通,急讀者之所急。如果處理不及時,則會給讀者帶來困擾,降低薦購的參與度。
5.拓展服務階段。
學科館員作為圖書館與院系師生之間的橋梁,他們通過走進院系交流調研、開展嵌入式讀者咨詢教育、建立讀者QQ或微信群、網站設置學科館員聯絡表等方式交流溝通、反饋信息并提供薦購服務,并根據讀者推薦的資源類型與學科方向,定期向讀者推介相關學科專業文獻圖書和電子資源目錄,及時向師生讀者推送新書上架或書展信息;學科館員對“不予訂購”的資源,通過文獻代查代檢或館際互借服務幫助讀者獲取需要的資源,也會為這些讀者與書店、出版社或書商建立聯系,提供購買渠道信息;學科館員會根據讀者的歷史薦購記錄,推送相關學科資源和開展專題講座,邀請重點學科的教師、專家推薦書目。
學科館員經常聯合資源建設部組織學科專題書展,向各院系宣傳。邀請師生讀者參加并推薦圖書,通過專題書展,圖書館可以將讀者薦購服務和采訪信息服務有機結合。不同學科專業的專家、教師在書展中推薦圖書,學科館員在收集不同專業的動態和需求的同時,也能反過來為讀者進行采訪信息服務,向專家、教師提供具有專業針對性的特色文獻信息服務,以及新書推介、新書滿意度、新書利用度、新書評價等信息服務內容,使參加書展的專家、教師在全面地了解、掌握所需學科專業文獻信息與館藏文獻結構、特色、重點與利用率的基礎上,薦購具有針對性、專業性、實用性的文獻資源,提高圖書館資源建設效率和質量。
三、學科嵌入式資源薦購服務的實踐成果
自2016年1月,山東藝術學院圖書館開展學科嵌入式資源服務實踐至今,在資源建設和讀者服務方面都取得一些成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轉變工作理念,真正做到以服務為根本,提高讀者滿意度。
在當今知識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必須轉變傳統理念,即由以館藏資源為核心轉變為以用戶需求為核心。學科嵌入式資源建構服務,使圖書館資源建設與讀者服務相結合,資源建設的工作重心不僅只放在與書商的聯絡和資源的加工上,更重要的是滿足讀者的個性化信息需求,因需求而提供服務,不斷提高讀者的滿意度。
2.增加跟蹤反饋,加強互動交流,不斷激發讀者參與薦購的熱情。
學科嵌入式資源薦購服務,是學科館員在與讀者的溝通交流過程中,不斷發現新需求并提供薦購服務。學科館員通過深入調研、讀者訪談、教育培訓、專題書展、QQ、微信、學科服務平臺等渠道開展多元化的互動交流。信息反饋及時順暢,增強了讀者對圖書館的信任感,激發了讀者參與資源薦購的熱情。不僅如此,圖書薦購量和借閱次數大幅增加,讀者正逐漸成為圖書館資源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和受益者。
3.融合多種服務方式,提供多元資源內容。
在學科嵌入式資源薦購服務中,學科館員通過深入院系的讀者調研,全面了解師生讀者的需求,并在薦購過程中融合檢索、咨詢、借閱、宣傳、培訓、文獻傳遞、館際互借等多種服務方式,使得讀者的需求得到全方位保障。不僅如此,由學科館員嵌入的資源薦購服務不限于資源的數量和類型,無論是單個資源還是批量資源,無論是紙質文獻資源還是電子特藏資源,均可以組織薦購。
可以說,學科嵌入式資源薦購服務,切實做到以讀者為中心,學科化服務信息取之于讀者又用之于讀者,同時也是藝術院校圖書館完善文獻資源建設、提高文獻質量、提高文獻利用率的重要舉措,更是高校圖書館工作的未來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王芩,王吉芳,劉春燕.基于學科化服務的高校圖書館書展“讀者薦購”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3(6).
[2]于靜,楊明博,趙敏,郝永艷.學科館員嵌入資源薦購服務的實踐與探索[J].圖書館建設,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