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歐
摘 要: 本文以鏨花工藝為出發點,結合陶瓷等新材料的嘗試和應用創作出新的作品,以論文形式將實踐所得到的感受記錄下來。鏨花工藝是指通過錘子和鏨子在比較光滑平整的金屬正反兩面進行敲擊,形成肌理及線條、浮雕或凹雕等表面效果,實現精細復雜圖案的一種金銀細工工藝。通過分析鏨花工藝的顯著優勢和陶瓷等新材料的優缺點,制作者根據對視覺語言的運用并把握明暗變化的水平,最終決定作品呈現出來的神韻和面貌。
關鍵詞: 鏨花 陶瓷 鑲嵌結合
一、工藝結合的初衷
英國著名的陶瓷藝術理論家赫伯特里德曾說:“在所有的藝術創作里,陶瓷最單純,也最神秘,陶瓷的基本結構是抽象簡潔形體,這是人類最早出現的藝術形式。”金屬工藝中的鏨花工藝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鏨花工藝是藝術林中一朵美麗的奇葩,她以繁復的工藝特性,代表了堅韌的藝術品格。嘗試將金屬工藝與陶瓷結合,無疑是將優美與崇高的藝術形式相結合。在制作過程中在陶瓷上進行壓花,如將植物材料包括根莖葉花果樹皮等經脫水、固定顏色、壓制和干燥處理而成平面的肌理圖形,再將鏨花工藝與陶瓷的壓花工藝相襯托。
當然,我們的制作過程還不夠精細,但就鏨花工藝本身來說,它的優勢在于制作者對視覺語言的運用及明暗變化水平的把握。陶瓷首飾,我們可以利用它的可塑性和釉料的神秘色彩進行一定的設計,反復創新、實踐。
二、找尋工藝結合的價值
全體小組成員嘗試將陶瓷首飾與金屬工藝相結合,這樣才能提高它的商業價值,需要在陶瓷首飾的基礎上不斷發揚與創新,半獨立陶瓷首飾只能算是陶瓷首飾加入金屬元素后的初級發展階段,小組成員分析陶瓷首飾的優點和缺點并進行改進。陶瓷首飾的優點:可塑性強;釉料的神秘色彩等特殊屬性,總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和體驗。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作品,并且它的傳統民族風格十分明顯,與其他材質有著截然不同的視覺感受。在制作首飾中遇到的一些靈感,創意的最初往往來自于生活。比如說自然風光、生靈形態、人文景觀,一個小小的貝殼紋理甚至幾支花朵的結構都能生發出豐富的聯想與靈感。在首飾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統籌兼顧,樹立整體的觀念,盡量考慮得周到細致,使首飾的造型、色彩、材質等各盡其美,達到最佳最完美的視覺效果。
當然,陶瓷也有缺點,比如易碎,且在燒制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都可能使材料耗損。正因為這樣,我們更需要將它們的工藝相結合,讓陶瓷首飾從制作到佩戴更加安全,又不失獨有的情感和靈性,使鏨花工藝與金屬的結合與陶瓷首飾相碰撞,使其剛柔兼具,形象美觀,價值感更加強烈。加上傳統的點線面的組合形成了陶瓷首飾中千姿百態的體積形狀,即具備長寬高空間概念的立體形象。點與線、點與面、線與面的不同組合使單一不豐富的塊體更加豐富化。點的形狀、數量、空間及排列方式的不同可以使作品的藝術效果發生多樣的變化,面的形態可以通過陶瓷與金屬結合下的鏨花工藝組合進行創造,這樣的結果就是工藝更加完善,形態更加飽滿,需求人群日益增大。
三、工藝結合的實踐過程
關于陶瓷首飾的制作,首先是制磨,陶瓷飾品模具初期制作,通常根據人們想要的飾品所需要的形狀用石膏制作。其次是制作成型,即根據磨具制成所需要的形狀,通常成型的方式分為可塑成型、注漿成型,大部分都可以通過可塑成型制作,即通過力度改變泥土形狀,從而變成與制作磨具一樣的形狀,像一些中空項鏈款式則屬于注漿成型,即泥漿導入模具堆積成型。再次是風干、施釉、燒制。當時的陶瓷首飾是法國一位叫貝爾那多的著名瓷藝師提出來的,當陶瓷店面臨困境,瓷制品銷量下滑,貝爾那多提出擴展瓷制品種類的想法,制造陶瓷首飾。陶瓷首飾是指用各種陶瓷材料制作,或與金屬等材料結合制成的裝飾人體及相關環境的裝飾品,包括首飾、擺飾等。
四、結合工藝的創新意義
鏨刻工藝面對的多為金銀器制作的工藝半成,大體上分為制模,再進行加工翻制錫模,鏨刻金屬三大步驟。以金銀銅等為原料,先用錘子一錘錘地錘到需要的厚度。按制作者的圖紙用薄紙剪下所需要的紋樣樣式,貼在材料上,用小鏨鏨出虛實不同的線,也就是點或者是鏨刀劃過組成的線條,取下紙樣,然后靠木槌子、鐵錘按印錘打出基本的輪廓,并用錘尖和圓頭的鏨子點出器物上凸顯出來的部位。在打起外形的過程中一般需要多次用火燒,以保持它的柔軟度。它通過陽鏨、陰鏨、平鏨、鏤空,通過鏨花工藝中不同的表現形式,展現出多層次的藝術效果。現代首飾已經發展到了十分成熟的階段,有了比較完整的制作程序和工藝技法,并隨著科學的進步,科技的發達,新材料和新工具的出現,制作工藝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種類。這都給首飾的創作和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現代首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出現了很多十分優秀的作品。新材料如陶瓷是現代首飾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機遇,發現符合新材料藝術形式,并突出表現出來。其次是將首飾融入文化內涵,賦予首飾獨特的思想和獨有的靈魂,傳達出更高的審美意境,讓佩戴的人們跟首飾能產生絕對的共鳴,能與之交流,把它當做藝術飾品。不同材料之間的結合是首飾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也就是將首飾金屬工藝推陳出新。
五、創新嘗試的初步總結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陶瓷的設計與構成藝術的塊體組合形式基本類似。各種形式的陶瓷塊體自由結合會產生千變萬化的構成形式,在陶瓷首飾的造型設計上可以運用構成理論,將不同或相同形態單元重新組合成新的單元形象,賦予其新的形象。重復、近似、漸變、發射、特異、密集、變形、解構、重組等方式都可以在現代陶瓷首飾設計中應用。創作好圖紙以后,最艱難的步驟是雕刻的技法,我們用形狀各異的鏨刀,在金屬表面上刻出凹凸不一、深淺有致,或光或毛的線條和紋樣金屬變形工藝。在這一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比如金屬和陶瓷的銜接,大量嘗試,反復試驗,在陶瓷銜接部分進行陶瓷金屬化,涂上一層專門配制的膏,嘗試之后我們知道基本上是用金屬粉如銀金鈮鈀等低溫玻璃粉組成,經一定溫度燒結,在陶瓷上結合成一薄層金屬,然后把連接的金屬纖焊。如果要連接的金屬熱穩定性比較強,就可以直接用低溫玻璃粉把陶瓷和金屬連接在一起,也可以用膠劑如環氧樹脂、硅橡膠、丙烯酸樹脂等粘貼。
鏨花工藝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技藝,現如今科技高速發展,大多數金屬工藝都是采用機器完成的,但是科技手段下的技藝畢竟不是人腦,在金屬表面表現出來的只是形似,并沒有達到神似。大規模的機器沖壓、腐蝕技術嚴重影響傳統手工藝的平穩發展。另一個影響鏨刻工藝發展的原因是學習鏨刻技術需要有扎實的繪畫基礎、書法功底,單一地學會刻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調研和實踐中我們不難看到,鏨花工藝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價值,更有著重要的藝術價值,鏨花工藝其實就是在金屬上繪畫,因為金屬有獨特的延展性,所以畫面是立體的,比傳統在紙上作畫更加豐富、有質感,具有更強的藝術表現力。將現代的加工工藝及設備、流程運用于手工銀飾的生產環節,已經勢不可擋。新科技的加入降低了匠人們處理銀料粗坯中時間和體力的耗費,焊槍的更新、鏨花臺板的運用都符合時代的發展改良。所以,傳統的金屬工藝與新材料相結合已經勢不可擋。在一年的調研過程中,我們尋找出了鏨花工藝的演變規律,加上與新材料的結合會有一定的藝術品市場的收藏價值,如今我們的改進與傳承,會創造出一定的消費市場并產生一批消費人員。新材料同金屬工藝的結合與創新可以弘揚匠人價值和匠人精神,將匠人的技藝、情感、靈性通過差異化的金屬陶瓷首飾作品沉淀其中。接下來我們會進一步深耕金屬工藝的價值,爭取將更多的新材料與傳統手工藝相結合。
參考文獻:
[1]楊柳.云南新華村鏨花工藝現狀研究[J].裝飾,2015(9).
[2]李鵬.金屬表面工藝的特征與現代首飾設計的工藝表現[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09.
[3]呂品田.在生產中保護和發展——談傳統手工藝的生產性方式保護[J].美術觀察,2009(7).
[4]薛婷.金屬表面的游戲——鏨花工藝[J].上海工藝美術,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