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秋
摘 要: 作者從熱血教師克拉克“55條班規”的內化聯想到職校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從對克拉克班規實施的分析,反思職校校紀班規的制定和對學生的教育實效。
關鍵詞: 班規 職校學生 規則意識
規則意識是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一種意識,它的內容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一些日常小事常常顯示出一個人的外在教養和內在修養。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關系到整個學校的教學秩序和環境和諧,更關系到學生將來的發展。然而,當前職業學校對學生規則意識培養的實效性并不高,我們常常發現口香糖印跡、墻壁亂涂亂畫,垃圾隨地亂扔,學生出口成臟,舉止粗魯……
電影《熱血教師》中的克拉克老師在接任了被認為是全區最差的班級后,做出的最大努力就是讓這個班級的所有孩子逐漸接受并認同他的55條班規。面對這群“小野馬”般的學生,克拉克老師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具體情況,不遺余力地建設班規,讓所有學生深深感受到老師對班規的重視和堅持,不放棄每一個學生,不放過每一次機會,讓所有學生的言行漸漸走上正軌。這群孩子的表現,讓我聯想到當前的職校學生,克拉克的成功給職校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一、凸顯人性,體現善意關懷
“熱血教師”克拉克特別熱血于困難班級和困難學生,面對他們,克拉克首先向每一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55條班規。
1.克拉克老師的班規是溫柔的
克拉克老師的班規常常采用第一人稱“We”,像是一位可親的長者對孩子的叮嚀與呵護。面對一盤散沙似的學生,他用“We are a family.”作為班規的開始,將“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維護彼此”的精神注入其中;以“We are respect each other.”進一步教會學生怎樣彼此尊重,充滿善意的提醒和對人的關懷。克拉克的55條班規,重點是人性而不是規范。
我們的校紀班規大都沒有主語,雖然指向每一位學生,每一句話都很正確,涵蓋很廣,內涵很深,但是它們字字句句面目嚴整,高高在上,空洞傲慢。
現在職業學校的班集體建設并不缺少班規,但由對本校班級的班規制定來看,班規大都是校規的延伸,更多體現學校意志,道德教育多于生活指導。加上規章制度的“面孔”嚴肅冷酷,只有規范,缺少對人的關懷;從小學到大學各個層次的學生拿到的行為規范大同小異,很少有人認認真真從頭讀到尾。學生缺乏對班規足夠的重視和認同,班規當然不能得到足夠的尊重。
2.克拉克老師的班規是明確具體的
克拉克老師的班規帶有明顯的行為導向,符合其所教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認知能力。
“如果有人在講話,不管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都不應隨意插話或打斷,眼睛要注視著講話的人;如果又有別人講話,應該把身體轉過去,正對著那個人……”
這樣的條款看上去很啰唆,可是要求非常具體務實,學生很容易從語句中得到“我應該怎樣做”的信息。
借鑒這樣的語言,我們應針對職校階段學生的年齡、家庭和認知特點,制定出符合職校學生特點的班規準則。特別是對于行為習慣相對散漫的職校學生,能夠很容易從中發現自己言行的“不得體”,從而改正。作為職校教育的基層組織——班集體,在制定班規時就要明確班規不可能像“法律”一樣,通過強制執行就能達到約束的效果;更不是僅僅為了教育業績應付學校考核,為了自己管理的方便;它一開始就要從文字的層面讓學生感受到善意,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和關懷的。利用班規的語言結合教師自身文化和生活經驗上的優勢引導,通過班規的制定與執行輔助學生獲得對人生與社會的基本道德價值判斷的意識與能力,從而強化規則意識;利用具體規則,教會學生美好的生活從有教養的舉止開始。
二、以神相感,獲得情感認同
清代教育家魏源說:“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有教而無化,無以格頑,有化而無教,無以格愚。”克拉克老師班規并非一開始就得到認同,因為他在執行班規時的執著和真誠,讓班級每一個學生都受到了教化。
1.對班規執行的執著
克拉克老師的執著,讓班規堅實有力地影響每一位學生。在處理學生打架事件時,面對極為惱火而出言不遜的學生時,不遺余力地向學生強調對老師說話時要用“先生”;當有學生用餐插隊而不認錯時,他堅持讓全班同學共同等待其遵守規則;當教室被惡意破壞,墻上涂畫“We are not a family.”時,他堅持恢復教室的整潔,并且大大地在墻上回饋了“We are a family.”.當面對學生一再無禮的挑釁,忍無可忍拂袖而去后,也能夠為了這些看似頑劣實則無助的學生而回頭……可以說在班規的執行上,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克拉克都寸步不讓,堅持到底。
職校的班級管理重視班規,也期望每一條班規能夠貫徹執行,但執行過程中當學生一而再再而三地違反規則時,往往老師就會選擇放棄,規則漸漸被忽視。對規則的堅持,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自信和意志力。
2.用真情引導認同
克拉克老師的真情付出,讓班規深入人心,內化成行為準則;讓學生從認同老師到自覺遵守規則。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克拉克對叛逆女學生莎美卡的真誠幫助。莎美卡是班級中對克拉克到來最抵制的學生,對克拉克的所有要求都報以挑戰性對抗。但就是這個學生,在最后的統考中,考到全區的最高分。
班規對莎美卡的轉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克拉克從莎美卡的語言開始要求,到交流時要她看對方眼神;從責令她用餐排隊到督促她完成作業;從向她學習雙跳到幫助她補習功課;從深入到她的家庭到為她申辯稱贊她的學業能力,等等。還有對泰肖恩熱情個性的懷念,對班德麗婭愛好讀書的贊許,對胡里奧數學才能的挖掘……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關注,內心愿意追隨老師指引,認同老師制定的規則。
把握學生個體的情況是教育學生的關鍵,班規制定或實施者的個人影響決定了規則有效性的發揮。對規則的遵守,外在表現為對自己行為的選擇,職校大部分學生懂得規則的重要性,但由于生理心理不成熟,很多規則在行動上不能落實到位,我們不可否認有些學生是為了取得關注而破壞規則,這就需要一位他們內心認可的老師幫助他們擺脫干擾。
要取得職校學生的認同感,讓班規深入學生內心,老師就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與長處,采用“迂回”戰術,在班規的執行中,小懲大誡,通過“長善”達到“救失”的目的,做到嚴中有寬,寬中有愛,愛中有教,讓學生確認自己的行為受到重視,從而遵從班規的要求,內化為對規則的遵守。
三、不求近利,欲其遠效,則其大成
克拉克老師在考前鼓勵學生:“我教會你們,你們也教會了我,我們一起學習怎樣去學習……”他將重點放在“怎樣學習”而不是“考試成績”。克拉克老師在還沒有得到考試成績時就組織同學們看歌劇魅影,搞派對,召開頒獎大會,邀請家長參與,可見他的目的不是考試成績,而是學生在各方面取得進步。
即便在最后時刻,55條班規仍舊醒目地、一條一條地被貼在教室四周。這時的班級儼然是一個全新的班集體,55條班規下的學生和家長們在頒獎典禮上,雖然個個興高采烈,但都能夠做到舉止得體,行為有度。一個曾經被認為無可救藥的“差班”,轉眼成為講文明、懂禮貌、連考試成績都是最好的班。沒有班規的內化就不可能有這樣好的考試成績,即便有也不會長久。克拉克老師的教育是面向學生的未來發展的,是把學生當做未來公民培養的,他的55條班規,將對學生今后的人生產生深遠影響。
“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感情、心理特征、獨立自主,讓學生意識到規則帶來的種種尊嚴感和幸福感。在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規則意識在國際交流中越來越被看重。職業學校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就要致力于學生規則意識的教育,通過具有時代感的校紀班規,將規則意識內化到學生的言行舉止、待人處事中。規則教育有助于學生職業道德的形成和行業規則的遵守,與時俱進成為具有時代精神的行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巢燕.從美國熱血教師的工作秘訣談職校學校班主任的工作理念[J].時代教育,2015(6).
[2]黃新村.重視班規的教育力量[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09(5).
[3]蘇虹.規則,自由孕育其中——美國規則教育觀察及啟示教學[J].域外教育,2012(01).
[4]田勇智,張小紅.學生規則意識培養策略探析 [J].中國教育學刊,2011(08).
[5]鄭潔.有了規矩一定能成方圓嗎——學校規則教育的審視[J].教學與管理,2012(4).
[6]梁美鳳.規則意識與創新精神——學校德育改革的底線目標與理想追求[J].江西教育科研,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