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廣輝
摘 要: 2016年高考英語全國卷(Ⅰ)整套試卷溫和守正,個性創新,波瀾不驚,但于無聲處聽驚雷,在不經意間突出了語篇,側重了語用,強調了考查考生跨文化的英語交際能力,折射出較強的思想性、教育性、人文性和時代感,全面考查了考生的英語學科素養,體現了試題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關鍵詞: 高考英語全國卷 試卷評析 備考啟示
經過十年的安徽省高考自主命題,2016年的高考是回歸全國卷的第一次統考,與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西、江西、福建及廣東共用全國Ⅰ卷。整套試卷沿襲2015年試卷的命題風格,即以語篇為載體,在考查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對考生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全方位考查學生的英語語言素養。試題難度較2015年略有增加,整套試卷呈現出以下特色:
一、考查考生在語篇中識別“冷僻”詞匯的能力
試卷中的各個題型都提高了對《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規定的3500字中八級要求掌握詞匯的出現頻率,從聽力部分的stable, reservation到閱讀及其他題目中的supreme, boycott, discrimination, sacrifice, stem cell, conflict, authority, agency, substitute, switch, shelter, promote, steady, financial, statistics, trend, volunteer, hurricane, urgently, assist, evaluate, personnel, colleague, abandon, fancy, starvation等,同時在試卷中確實出現了一些超綱(即《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詞匯,如:conscious, cute, vary, imply, upside down等。
二、考查考生根據構詞法知識識別詞匯的能力
有些單詞學生雖然學過,但是在考卷中這些詞常常以其各種變體形式出現,要求考生具備靈活運用英語語言知識的能力。如:聽力部分的programmer, unpredictable;閱讀部分的environmental, financial, strengthen, potentially, delivery, sympathetically, implant, originally, stubbornness, reflection, culture-specific;語法填空部分的ambassadorial, backstage, bottle-fed,以及改錯部分的steadily等。
三、試題選材體現了較強的思想性、教育性、人文性及時代性。
命題者在文章素材的選取上體現了對學生的思想性、教育性、典型性,弘揚主旋律,注意傳播正能量,體現人文關懷,體現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愛,災害無情,人間有愛。如:閱讀C篇講述了作為志愿者的干細胞運送員,心系患者所系,急患者所急,以及大家同心協力,為拯救生命而舍棄一切(she just dropped everything)贏得時間的動人故事,體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社會責任感和教育意義。短文改錯體現了“舌尖上的誠信”,做生意誠信為本,生意自然紅紅火火,這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語法填空部分則講述了一名西方的記者獲準成為第一個西方電視記者深入四川成都拍攝大熊貓保護專題片的故事,彰顯了對自然的關注及向世界介紹中國、傳播華夏文明。閱讀理解A篇介紹了四位偉大的女性,她們都是不同領域的先驅,以自己卓越的成就和事跡影響著世人。完形填空則講述了一位英雄司機滅火救人的感人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他們的名字書寫了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文明華章,他們的名字鑄就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他們的名字捍衛了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尊嚴,他們的名字裝點了華夏燦爛星空,他們的名字美化了中華大好河山,他們是我們永遠的驕傲。每年的CCTV“感動中國”都會評選出一些時代英雄,的確,每個時代的前行都少不了榜樣力量的引領。英語試卷中雖然選材是介紹西方的英雄與先驅,但英雄不論出身,這體現了命題者對選材的思想性、教育性的考量,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的教育意義,弘揚了主旋律,釋放了正能量,春風十里,不如一路有你,這些實實在在的事跡讓人動心,讓人醉情,讓人暖意。
四、閱讀理解加大了對推斷題、主旨大意題的考查
閱讀理解題整體不難,但是幾篇文章明顯增加了對學生閱讀文章后的推斷能力及抓文章主旨大意及文章標題的能力的考查。第28題:What does the author suggest the grandparents do in the last paragraph?
第24題: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women mentioned in the text?
第25題:What was the reaction of the public to Mrs. Robinsons decision?
第35題:What may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五、七選五閱讀體現了重復單詞重要暗示的特點
考生做題時,只需仔細閱讀五個空各自的前后句,尋找“信號詞”,回到選項中篩選,找出與空前、空后句中心詞同義、近義或相關的詞語,實現關鍵詞的對接,就會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六、完形填空考查學生整體理解的能力。
完形填空整體不難,但個別空如第41,46,56,57及58題略有難度,考生只要抓住文章大意,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想當事人所想,急當事人所急,與當事人感同身受,就能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七、語法填空突出變詞為主缺詞為輔,轉換詞形與詞性的特點
同2015年高考英語全國卷(新課標Ⅰ)一樣,2016年語法填空題用所給單詞(given words)適當形式填空的題為7個,而填所缺的詞即missing words只有3個。該題型設空科學,挖空處間隔合理,分布均勻,有利于考生跨越空白,連貫思維,理清邏輯,還原信息,復制情形,把握篇章大意,從而達到信息的傳遞及書面交際的目的,這一點完全符合格式塔心理學的核心原理即整體決定部分的性質,部分依從于整體。如第70題,只有看到上文的a lively three-month-old twin,才知道后面“while one is being bottle-fed,?搖 ?搖 other is with mum.”空白處必填the, 代指兩者中的另外一個。
八、短文改錯整體不難但拿滿分不易
這一題仍以考查動詞的時態語態,非謂語動詞,名詞單復數,連詞、代詞及冠詞的誤用為考查重點。較難的題是介詞后面接的賓語從句“My uncle is the owner of a restaurant close to that I live.”將畫線部分的that改成where。
九、書面表達易犯審題錯誤
因為提示部分信息點繞人,容易混淆。原文是:假定你是李華,暑假想去一家外資公司兼職,已寫好申請書和個人簡歷(resume),給外教Ms Jenkins寫信,請她幫你修改所附材料的文字和格式(format),有的考生可能無從下手,或干脆把個人求職申請及簡歷附上,從而導致審題錯誤。還是那句老話,考試時一定要慢審題,快做題,其實命題人就是要求考生把事情說清楚即可,完全沒必要想得太復雜。
與2015年高考英語全國卷Ⅰ相比,兩套試卷有許多的共性。2015年的閱讀A篇講的是四場報告,2016年講的是四位不同領域的女先驅;2015年的B篇講的是去美國南部佛羅里達過冬的難忘經歷,2016年的B篇講的是針對祖父母是否應該搬入子女家中照顧自己的(外)孫子女展開的討論;2015年的C篇講的是當代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2016年的C篇則是以第一人稱的口氣講述干細胞運送員Peter Hodes;2015年的D篇講述法國巴黎的主題咖啡館文化,2016年的D篇講的是沉默在各種文化中的差異及不同場合中的意義;2015年的七選五閱讀講的是重新構建人際關系中的信任,2016年講的是有關密碼的話題;2015年的完形填空說的是奉獻愛心、幫助他人的故事,2016年講的是主人公滅火救人的英雄事跡;2015年的語法填空講的是一位游客在廣西陽朔的見聞,而2016年講的是一位英國記者在四川成都大熊貓保護區的經歷;2015年的短文改錯講的是作者身處城市懷念鄉村美好的故事,2016年講的是誠心經營餐館的故事;2015年的書面表達要求給美國朋友寫一封約稿信,而2016年則是給外教寫信要求其幫助修改文稿,所以兩套試卷高度相似。
總體來說,2016年高考英語全國卷(Ⅰ)溫和守正,個性創新,波瀾不驚,但于無聲處聽驚雷,在不經意間突出了語篇,側重了語用,強調考查考生跨文化的英語交際能力,折射出較強的思想性、教育性、人文性和時代感,全面考查了考生的英語學科素養,體現了試題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十、對2017年高考復習備考的啟示
1.做高考文章,先吃透考綱。
要認真研究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明確高考要求,把握高考動向,關注當年高考英語科在目標要求、詞匯量、一些提法上的細微變化及其理由與動機,這樣才能使復習更有針對性,減少無效勞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做到事半功倍。認真學習,仔細思考,深刻領會,并且親自動手做高考考試說明中所提供的考例,仔細揣摩命題者的意圖和良苦用心,力爭悟出對應的、類似的題目,掌握應試策略、答題技巧等。
2.狠抓聽說讀寫訓練,強化信息輸入,重在治標治本。
在英語語言學習中,聽和讀是輸入,說和寫是輸出,只有大量正確信息的輸入,才能保證輸出正確合理的信息,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高三語言總復習中,聽力和閱讀訓練要常抓不懈,而且要務求實效。閱讀是中國學生大量接觸英語來獲取信息、培養英語語感、擴大詞匯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讓學生每天閱讀一定量的文章,學會用英語處理、加工、篩選、反思所獲取的信息,明白學語言是做什么的,不是培養記憶工具和考試機器,而是學以致用的,是用來與人交流溝通的,這才是英語學習的真諦。學生在獲取信息的同時,不經意間已經鞏固舊詞,擴大新詞,增強英語語感,提高閱讀速度,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同時嘗到學習英語的甜頭,極大地增強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和必勝的信念。
3.老師下海,學生上岸。
在高考沖刺之時,學生需要大量地做題以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熟悉高考題型,提升綜合解題的能力,尋找高考感覺,練兵和熱身的目的。但是教師一定不能一味拿來主義,不分青紅皂白地把所謂信息卷、押題卷發給學生做,然后發現題目不好,過濫過多會使學生疲憊不堪,浪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從而費時多、收效低,學生墜入題海,容易迷失方向。因此,要拒絕陳題、濫題、錯題、模棱兩可題,決不能使學生陷入題海而不能自拔,正確的做法是“老師下海,學生上岸”。即老師要負責剪貼、整合試卷,做到精練、精講。
4.多思、多想、多感、多悟。
在高考的復習備考中,每天適度做一些題目固然很重要,但是一定要重視做題的效率,一定要讓學生思考題目錯了以后怎么辦,確實需要學生多思考、多分析,找到知識的缺陷,及時補漏,提高學生的悟性,增強考生與命題人之間心有靈犀的對話能力和默契程度。
5.走出誤區,走向高效。
在漫長的高考備考中,有時候會不知不覺地陷入以下誤區:(1)復習曠日持久,書本知識淡忘;(2)考試泛濫成災,模擬勞而無功;(3)方法總結過多,有效使用匱乏;(4)忽視情感教育,人文關懷缺失。
為此,在高考備考的征程中,我們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避免陷入這些誤區,讓復習備考步入陽光地帶,從有效邁向高效。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