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忍麗
摘要:高校教育資源共享是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必然選擇。高校教育資源共享存在著諸多問題,如,高校資源共享意識淡薄,資源共享機智的缺乏、資源共享領域窄等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教育體制的原因,也有高校的原因。為此,高校要樹立資源共享的理念,建立資源共享的長效機制,提高師資水平及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構建資源共享的信息網絡資源,為高效實現資源共享提供服務。
關鍵詞:教育資源共享;資源共享機制;信息網絡平臺;師資水平;優質課程資源
大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一切以服務學生為導向,以優質教育資源整合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手段,以提高學生培養質量為目的。 但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高校的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資源的稀缺性彰顯突出,其自身的有限性與對其需求的無限之間的矛盾越發突出。如何緩解課程資源短缺,提高課程資源利用效率,實現優質課程資源共享,是各高校在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難以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因此探求各種途徑實現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已成為高校當前的必然選擇。本文主要從高校資源共享源現狀、原因逐一進行分析,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資源共享的建議。
一、對高校教育資源、資源共享的讀解
教育資源是指服務教育的一切可動用的積極因素,主要包括為教育提供的人力、物 力、財力資源和無形資源。人力、物力、財力資源是有形資源,它是高校教育活動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人力資源具體包括學生資源、教師資源,物力資源主要包括高校的 基礎設施、先進的教學設備、高端實驗室、圖是資料、網絡資源等等。而財力資源主要指國家對高校的財政支持、高校的創收機制。其中人力資源是高校發展的靈魂,是評價一所高校的標準,也是高校軟實力的最好表現。物力資源是從事教學活動的基礎;財力資源是保障[1]。無形資源主要指教育管理模式、大學發展理念、大學精神、管理制度、校園文化和學校知名度等,是一種看不見的資源,相對于有形資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是高校在辦學過程中積累的財富,在教育資源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資源共享是指各高校內部、各高校之間或一定區域之內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它不僅包括圖書資源、網絡資源、實驗設備、運動設備等物力資源的享,還包括師資共享等多種形式。實施教育資源共享可以在少增加或者不增加教育投入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發揮現有人力、物力、財力及信息資源的作用,提高高校辦學的效率和教育教學的質量。簡單講就是通過各個單位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從而實現共同使用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
高校為了更好的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淡化專業,特別是增加交叉學科知識的學習,其課程資源的共享顯得尤為重要[2]。高校課程資源共享也可從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宏觀上的高校課程資源共享是指國內外不同高校間的課程資源共享;微觀上的高校課程資源共享是指高校內部不同院系、專業間的課程資源共享。其中,課程資源共享是指同一所高校不同院系間及同一學院不同專業間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的共享。
二、高校教育資源共享存在問題及原因
1. 高校教育資源共享意識較為淡薄
我國高校教育資源共享狀況不甚合理,其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內缺乏促進資源共享的動力,資源共享的意識較為淡薄。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以公辦教育為主體制原因,政府撥付經費是高校資源的主要來源,由于每年撥付的經費有限,各個大學對其擁有的資源不僅實際占有且較為珍惜。更有甚者以此來樹立自己學校的形象。這就必然會出現有些高校的教育資源閑置甚至浪費,也不愿與其他高校共享,教育資源共享意識較差(即使同一所大學,各院系之間資源共享亦存在此類問題)。這就無形中造成資源浪費和流失以及增加資源成本。即使各高校都清楚資源共享的動因及目的,但在資源共享的實踐中還是顧慮重重,缺少動力,甚至有的高校將自己一些優質的、重要的資源保留校內不參與共享。這必然樣就會造成共享資源的效果要比預期低好多,不便于從整體利益出發為實現教學資源共享來改進自身機制。加之人們利益意識的傾向性,會擔心因資源共享削弱自身的利益,又缺乏統觀全局的意識觀念。
2. 高校之間缺少資源共享的協調機制
我國高以公辦院校為主,教育資源由政府的主管部門問同意調配,不同層次的高校之間分別隸屬不同的職級部門管轄,這中固有管理模式會加大高校教育資源共享的困難。隨著政府對高校教育資源投入力度的加大,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時期,但不同高校在教育資源分配、使用方面明顯傾向層次高的高校,資金分配缺少合理的標準。例如,我國教育部每年會給“985”、“211”這樣的院校大量撥款,卻不論這些高校是否真正需要大量資金,而真正需要資金支持的地方院校院校和高職得到資金卻常常捉襟見肘。這種資金支持的差異化必然造成了教育資源分布的極大不平衡,也難以管理和統一協調,給高校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的有效構建加大了難度,因而會出現各高校間相同資源重復投資和建立的情況。雖然政府也意識到高校存在這種問題,也在提倡和促成高校間教育資源合理分配和共享,但沒有真正落實起來困難重重。再說了政府重往往只視硬件建設而忽視軟件建設,高校往往重視爭取資金卻忽視了資金的在各院系間的合理利用,必然會造成了教育資源共享呼聲高實際效果差的結果。而高校教育資源共享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資源共享只停留在服務設施和學生交流層面上,真正在硬件設備和軟件方面沒有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究其原因還是由于高校之間的管理差異化,這也是實現高校資源共享的難點。
3. 高校教育資源共享領域比較單一
教育資源共享的狀況由高校教育資源內容和層次的豐富情況所決定。當前高校教育資源共享還處于資源共享模式的探索和發展初期,其共享領域還較為單一。我國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只僅在院校教務處能力范圍內,主要表現在選修科目和圖書資源方面的共享,停留層次較低,共享內容有限[3]。目前很多高校還沒有充分挖掘自身的優質資源與同類別的地方院校實現共享,如名家講座、圖書館以及師資合作活動和政策性等,這些問題有待深入的調查和研究,也需要個案的試點、改進直至形成完善的模式,以便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