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冬
【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時期,而勞技課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良好媒介,因此,小學勞技課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特點,引導學生在學習勞動與技術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筆者就對勞技課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開展勞技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勞技課;創造性;思維能力
勞技課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其獲得積極地勞動體驗,培養良好的技術素養為目的,是操作性較強的基礎性教育。勞技課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開放性,對于實施創新教育具有積極意義。勞技課教師需要準確掌握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特點,并充分利用勞技課的特點積極引導學生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進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勞技課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近幾年,國家教育改革不斷深入,逐漸形成了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目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體系。勞技課具有較強的知識性與實踐性,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可以結合勞技課的特點,為學生創造培訓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校都忽視了勞技課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作用,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時期,如果勞技課只是從理論上傳授勞動與技術知識,那么就會降低勞技課的教學效果。勞技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勞動觀念與技術素養,成為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新時代人才。因此,在勞技課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將勞技課教學內容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相結合,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小學生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需要利用學生的心理,積極調動學生的創新興趣,從而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能力。
2.利用勞技課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方法
2.1優化學習過程
不同的勞動技能,勞動方法也由特定的動作組成,這就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勞動方法,最終形成勞動技能。長期以來,勞技課程一直采用的是理論授課模式,教師先講授理論,由老師先做,而后學生模仿,這種理論授課模式對學生掌握新知識與新技能非常不利,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學生一味地模仿老師的示范,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思考,學生很難再學習過程中提出一味,甚至對于一些問題也會直接忽略。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形成思維定式,失去對勞技課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勞技課教師需要進一步優化學習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促進其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2.2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散思維
勞技課教學的核心便是創新,通過勞技課教學,可以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智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一番學生思考,給予學生想象創造的空間,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這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小學生的求知欲望強烈,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在學生迫切地想要解決問題時,學生的發散思維也由此激發。在勞技課教學過程中,驕傲是需要將知識點融入到問題中,將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吸引到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正確思考,鼓勵學生可以自主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況中,促進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
以《“改造”雨衣》一課為例,首先教師需要強調雨衣在雨天出行的必要性,而后為學生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在雨天使用雨衣時,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積極提出自己在使用雨衣時出現的一些問題,此時,教師便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對雨衣進行改造,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造方法。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對雨衣進行了創新性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在創新思維上培養。在勞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需要提出問題并進行適當的引導,學生就可以在創設的問題情境中自己思考,通過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解決問題,這樣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高。
2.3回歸生活實踐
勞技課教學依托于生活實踐,教師需要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為目的,將勞技教學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在生活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涼拌菜》教學為例,教師在教授涼拌菜做法后,可以鼓勵學生在加重自己動手制作,這樣既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又可以將知識生活化,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2.4積極評價,給予鼓勵
對學生的勞動成果進行評價是勞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既是對學生勞動知識與實際勞動的結果檢查,也是教師教學成果的直接反饋,因此,教師需要積極評價,在按照一定標準對學生成果作出價值判斷的同時,積極鼓勵學生,給予學生肯定,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小學階段,學生普遍渴望表揚,在增強學生榮譽感的同時,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勞技課中。因此,在小學勞技課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評價,給予學生鼓勵,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勞動技能的積極性,在學習中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學生在完成勞技課作品后,教師需要組織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并給予其適當鼓勵,一般的,小學勞技課評價多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學生在自我評價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在勞技課活動中的真正體驗與教訓,這樣學生便會更加全面地評價自己的作品,對自我認識更加的清楚。在學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教師需要進行適當的點評,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身的不足,鼓勵學生對作品進行優化加工,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又可以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再次提高,進而更好地利用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具有積極意義。
3.結語
小學勞技教育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思考,調動其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提升勞技課程的趣味性,又可以技法學生的創造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清文.談如何在勞技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3,(14):124-126
[2]王秀潔.在勞技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初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0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