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子凌
摘 要:電子技術的發展以及因特網的出現造就了金融領域革命性的創新,由于計算機在現代經濟領域日趨重要,網絡金融產品孕育而生并且得到了大力的發展。然而網絡金融產品所帶來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尤其是網絡金融產品創新時即要規避原來的金融風險還要控制新風險的產生,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其創新的可能性,因此網絡金融產品創新風控技術值得研究和突破。本文擬從目前網絡金融產品的角度,揭示網絡金融產品創新的優勢、劣勢、機遇與挑戰,并且對于網絡金融產品創新與實施中所產生的風險,有針對性地提出網絡金融的防范和控制策略。
關鍵詞:網絡金融產品;網絡銀行;風險控制
一、網絡金融產品創新理論概述
(一)網絡金融產品創新概念
網絡金融是利用電子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數字化金融信息、電子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上,推出金融機構虛擬化,實現金融交易無紙化和金融市場網絡化。
而網絡金融創新,是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在信息傳輸速度提高、成本降低、安全性保證的基礎上,改善、組合現有的金融產品的實現流程、擴大服務對象,或更進一步創造新的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金融市場以增加資本流動性,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暫時閑置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重新配置的機會。
(二)網絡金融產品創新的誘因
研究發現導致金融產品創新的誘因有九種,技術進步、中介創新,約束誘導、特征需求、交易成本、規避管制、財富效應、結構變化、制度改革。其中交易成本、技術進步、結構變化觀點是最能解釋技術信息技術活動下網絡金融創新產品產生的動因。
二、網絡金融產品創新的種類
(一)網絡支付
網絡支付是電子支付的一種形式,通過第三方提供的與銀行之間的支付接口進行的及時支付方式。在網絡支付中有兩種典型產品:第三方支付(比如支付寶、財付通、易寶)以及行的網銀支付,從本質上網銀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沒有太大區別,均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非現金支付功能。
(二)網絡貸款
借助互聯網的優勢,足不出戶完成貸款申請。了解各類貸款的申請條件,準備申請材料,一直到遞交貸款申請,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高效的完成。在網絡貸款中兩種典型產品是:網絡銀行(阿里金融)和P2P(人人貸)。
(三)網絡理財
網絡理財指通過互聯網進行理財投資的業務,金融機構通過網絡提供金融產品的信息,客戶根據網絡上金融產品信息的篩選選擇自己的需要和承受能力以內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四)網絡證券
網絡證券通過證券行業通過網絡為所有遠離證券營業部的投資者們進行服務的大規模、全方位、體系化、新型的證券經營模式。
(五)網絡『金融創新』
它指的是通過網絡技術創造出的金融產品,最典型的代表就是Bitcoin(比特幣)。它是一種顛覆了央行發行貨幣金融原理(不需要特定的中央發行機構)的數字貨幣。比特幣和Q幣有些類似,但其最大的不同就是用于兌換大多數國家的貨幣。
三、國內金融產品創新的發展SWOT分析
(一)優勢
1、拓寬金融服務領域
網絡金融可以融合銀行、證券、保險等分業經營的金融市場,支持多種形式的資本混業經營,減少各類金融企業針對同樣客戶的重復勞動,拓寬金融產品開發和綜合創新的渠道,提高傳統金融管理的深度、廣度和效率、并能向客戶提供豐富的、多層次及個性化金融服務。[網絡金融產品最得天獨厚的網絡優勢是在網絡上為客戶發布產品信息、宣傳材料等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的同時根據網絡上金融產品信息的瀏覽次數分析當前最受歡迎的產品及其研發。
2、提高金融服務效率
以計算機作為基本運作工具的網絡金融產品,其交易業務處理程序化,規范化。網絡金融產品交易業務又因為網絡技術的支持處理零在途,服務簡單、高效。
網絡銀行業務突破了傳統銀行業務的地域和時間限制,不需要固定的營業場所和指定的終端,只需要擁有計算機網絡就能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不僅提高了業務成交率還主動擴大客戶群,開辟新的利潤來源。
3、網絡銀行經營成本低
由于電子化技術和虛擬現實信息處理技術全面實現無紙化,網絡銀行通過減少營業點的數量和銀行員工的數量使得金融業務成本大大降低。
根據統計資料發現:處理一宗交易,網絡銀行的經營成本僅為傳統銀行的1/53,網絡銀行的經營陳本僅占經營收入的15-20%,而傳統銀行經營成本約占經營收入60%左右,經營陳本的降低,使網絡金融機構有能力通過讓利于客戶來爭取更多的客戶和市場。網絡銀行的盈利能力比傳統的銀行高。
(二)劣勢
1、投資類型不多
在投資類型上,客戶通過銀行去購買金融產品可以買到更多類型。比如說客戶想買基金的產品,如果他到銀行代銷基金公司就有六種以上的選擇:股票型、債券型、指數型、混合型、私募基金和期貨基金等。但是如果在網絡上購買就只有貨幣型基金可以選擇,這使得擁有大額資金的客戶更傾向于于銀行購買基金產品。
而且由于網絡技術的不到位,網絡銀行的業務功能還比較單一,大多數開通的服務只是網上查詢和代繳費用等,沒有傳統銀行那么專業,很難發揮網上銀行超越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優勢,其推進的速度以及效果都沒有期望的那么好,并且投入產出比不協調導致目前網上銀行發展不順。
2、融資無法解決
目前,經濟發展不良導致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對融資的需求刻不容緩,P2P網貸、阿里金融的出現給這些企業帶來希望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在網絡金融中,因為對數據的真實性、可用性以及完整性的無法衡量,難以準確把握微小企業真實的融資需求,并且對后續還款的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難以把控。導致互聯網金融企業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做到令雙方滿意的結果。
(三)機遇
金融產品現代化歷程中,我國作為“后發者”,在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面對國際金融業(先行者)所創造出的上萬種金融產品和規避抵御金融風險的無數成功經驗,完全可以通過分析、研究、比較、總結等方法,從中找出既符合國情又能規避風險并帶來利潤的網絡金融產品,縮短在“黑暗中探索”的時間直接進入較高階段。這種借鑒性創新的捷徑將會成為我國網絡金融產品創新的主要方式。在此同時大力發展符合國情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原創性網絡金融產品創新。只有借鑒性與原創性創新綜合,我國金融實力才能大大提升。
并且我國在互聯網技術有效突破的情況下,還可以大力發展信貸類的互聯網金融,通過多種網絡渠道為各種商業貸款融資放資滿足現在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四)挑戰
即使目前網絡金融產品前途光明,但風險仍然存在。對于目前網絡上出現的一些顯示有8%甚至是超過10%的年化收益率的產品,很可能是互聯網企業為獲取更大利益而使用的一種營銷手段。在計算機不斷發展的未來,網絡金融或許將會成為金融發展最大的主力,而這就必須要注重風險的控制,畢竟金融的核心實際上就是對風險的管理。
只有進行嚴加監控,信貸類的互聯網金融的模式才能生存長久。目前立足于風控革新的阿里由于其本質還是線下金融的線上化而導致使其他互聯網公司難以借鑒。
在理想的狀態下,互聯網金融將依托互聯網的現金技術和分享、公開、透明的理念讓資金在各種主體之間的流通達到直接、自由的狀態,同時通過數據分析控制信用風險,最大程度的降低違約率,金融中介的作用不斷弱化,每個個體都是一個“自金融”。理想狀態下的互聯網金融最需要的就是風險控制的創新,只有互聯網實現信用風險的量化和可控制,傳統金融機構的主導地位才會逐漸被削弱,否則網絡金融就無法取代金融企業成為新中介。
參考文獻:
[1]裴平.國際金融學[J].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鳳翔.國內外網絡銀行產品創新能力比較及建議[J].職大學報,2007.
[3]張銘洪.網絡經濟學[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馮靜生.網絡景榮:優勢、問題及策略[J].金融實務,2003.
[5]李春燕.網絡金融創新產品擴散性的實證研究[J].2005.
[6]《中國互聯網金融產品大熱年末“搶錢大戰”上演》[J].新華網,20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