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霞
摘 要:玉米是東北地區的主要農作物。在黑龍江墾區的玉米種植中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可以對耕地實施保護,保證農場的農業經濟效益。本論文針對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在黑龍江墾區上的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黑龍江江墾區;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44
1 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理解
所謂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就是指在農田耕作中所采用的農業耕作方式對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這種耕作技術與農業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影響因素都存在必然聯系,包括水資源、土壤、生物資源等,在農業耕作中都要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以通過實施綜合性管理手段來提高農業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黑龍江省墾區農作物以玉米為主,在耕種玉米的同時出于保護生態環境的考慮,采用相應的保護性耕種技術,玉米耕種的過程中節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還可以縮短耕種時間,同時使各種農業自然資源,包括水資源、土壤資源等在合理利用的同時,得到一定的改善。黑龍江墾區的空氣質量因玉米種植中采用保護性耕種技術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2 黑龍江墾區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
2.1 采用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同時要注重優良品種的選擇
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近年來采用了保護性耕作技術,玉米的生長形勢良好,產量明顯提高。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注重玉米的選種和培育,并有效推廣先進的玉米栽培技術,農民的玉米種植栽培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玉米質量和總產量也相應地提高。但是,由于玉米種植中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會產生低溫效應,玉米的前期發育速度緩慢。黑龍江省平均氣溫偏低,就容易出現秸稈分解少的現象,導致玉米發育遲緩。但是,當玉米進入到中后期的生長階段,當氮肥、磷肥、鉀肥以及各種微量元素都已經在秸稈分解并完全溶解到土壤當中,玉米就會由于吸收足夠的營養而加快生長速度。可見,雖然在黑龍江墾區對玉米的種植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使其長勢減緩,但是玉米稈的物質積累有所增加,玉米的產量會有所提升。為了避免玉米在前期生長受到影響,選擇優良的玉米品種可以使其在前期的生長中提高病蟲害抵抗力,同時還要根據當地節氣的變化以及玉米品種的特殊需求向農民傳授新的科技含量高的栽培技術,通過提高農民對優良品種以及栽培技術的認識和接受,采納科學合理的玉米種植建議,提高玉米的質量和產量。
2.2 采用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可以優化玉米種植區域的布局
不同的玉米生長環境,對玉米的耕作技術要求也會有所不同。根據黑龍江的農作物的生長環境選擇適合的玉米種植技術,可以提高玉米質量。比如,在黑龍江墾區種植甜玉米雜交品種,就要滿足這種玉米品種的生長要求調整土壤的排水性,通過改善土質使土壤具有較強的保水保肥能力,有助于玉米更好地生長。玉米播種的當日,田地的溫度要相對高一些,大約18~19.2℃為宜。如果在耕種玉米之前為小麥作物,就要對病害根莖清除,以避免病菌傳染影響玉米生長質量。由于黑龍江地區的春季氣候偏涼,種植玉米后使用覆膜技術對田地溫度進行人工控制,做好土壤施肥管理工作,保證玉米的良性生長。
2.3 采用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可以避免黑龍江墾區的病蟲害
玉米種植中存在病蟲害等因素,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同時,要使用化學藥品進行防治。根據黑龍江墾區病蟲害情況選擇防治方式,使防治具有針對性,而且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在玉米種子播種之前,要進行包衣處理并拌藥消毒。播種玉米的時候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雖然玉米莖腐病容易發生,但是玉米絲黑穗病的發病率會大大降低。當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5d時,黑穗病的發生率大約為1.2%;當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10d時,黑穗病的發生率大約為0.6%。春天時,黑穗病的發生率大約為1.7%,相對較高。此時,就需要根據玉米的病癥噴灑藥物,以避免玉米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影響生長質量。
3 結束語
黑龍江省墾區中,玉米屬于高產農作物。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種植玉米,土質會有所改善。但是,保護性耕作技術也為玉米生長中的各種病蟲害創造了條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治以保證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李微,李鴻冠.玉米種植保護性耕作技術在黑龍江墾區上的應用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36(4):108.
[2]袁旭,張立勝.我國玉米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探討[J].黑龍江八一農 墾大學學報,2012,11(8):35-36.
[3]劉杰,姜玉英.2012年玉米病蟲害發生概況特點和原因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4(7):27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