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輝
摘 要:工程建設項目中的工程測量對于整個施工建設項目來說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引導著我國施工建設項目不斷地提高工程質量,將建設工程始終控制在合格范圍之內。工程測量技術在我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有效運用,充分證明了我國幾十年來建筑工程取得的成果。工程測量技術人員在開展工作中,必須有著極高的熱情和極為嚴肅的工作態度,落實科學的工程測量理念,更加合理的開展工程測量工作。本文對建筑工程測量常見錯誤及應對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工程測量;常見問題;應對策略
一、建筑工程測量概述
工程測量主要是將建筑工程以及機器設備作為研究的服務對象,在各種工程的規劃設計及施工建設等過程中所使用的測量科學技術。工程測量在測繪界將工程建設當中的所有測繪稱為工程測量,實際上其包含了工程的設計以及勘測和施工、管理等各階段所需要的測量,沒有測量工作為建筑來提供圖紙以及數據,任何工程都是難以完成的。建筑工程施工測量的主要任務就是構建施工的控制網,然后將圖紙上所設計的建筑物以及構筑物等平面位置及高程結合設計要求按照比例精度測設到實地上按此進行施工。
二、建筑工程測量中的主要問題分析
從實際情況來看,建筑工程測量工作中還有著諸多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主要體現在對測量儀器的操作得到正確的使用,靈敏度出現下降情況。還有就是測量儀器在日常的保養過程中也沒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所以就會造成測量儀器在靈敏度上就出現了不準確的情況。再者就是工程測量的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流動性相對較大,對測量儀器的管理也相對比較混亂,測量人員自身的素質以及能力等都存在著高低不等的狀況。還有的建筑施工企業在專職施工測量人員上還比較缺乏,最為常見的就是對測量工及學校剛畢業測量人員進行負責測量工作,在獨立的工作經驗上較為缺乏。所以在測量儀器的性能及實際操作過程中都會存在著操作上的失誤等問題。
三、建筑工程測量應注意事項及優化策略探究
(一)建筑工程測量應注意的事項分析
對建筑工程實施測量過程中要能注意幾個重要點,在實施測量之前要能夠對所使用的水準尺以及測量儀器等進行嚴格的檢校,對測量儀器進行調平,對于強光的照射下要通過遮陽措施進行遮擋,從而來對氣泡的不穩定進行預防。還有就是在經緯儀的對中上要能保證準確性,對矩形控制網進行的測設在周邊不閉合的允許誤差對中不能超過 2-3 毫米的范圍,對于后視邊要能夠選在長邊上。而對于水準尺的刻劃規律要能夠充分的了解,在進行讀數的過程中要能夠從小到達進行讀數,還有就是要能夠在儀器目鏡以及物鏡方面要能夠仔細的對光來消除視差。在這些方面都要能夠得到充分重視,如此才能保障工程測量的準確性。
(二)建筑工程測量的優化策略實施
對建筑工程測量過程中要想將測量的效果最佳的呈現,首先要能夠對觀念上得到充分重視,測量工作人員要對新的測量工作看法進行更新,學習新的建筑企業先進測量技術,將工程測量的重要性得到充分重視,工作中要能夠將事前控制的原則得到嚴格的遵循,針對施工過程中的測量放樣要能夠進行反復的測量,結果合格之后再進行下一步工序的實施,這樣才能將測量的水平和質量得到保障提升。對建筑工程測量的精確度得到保障還要能夠在各環節的管理上得到有效加強,并要能夠結合實際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加以有效落實。測量工作過程中要能嚴格的按照管理辦法來實施,從而保障測量的成果質量,在測量儀器的配置以及保養、使用、開箱入箱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要能夠詳細的制定和嚴格的實施。并要能夠在測量儀器的投入力度上進行加強,建筑企業的管理層要能從戰略發展的角度進行看待工程測量的重要性,在這一方面加大資金的投入量,從而保障測量設備的有效利用。之所以會出現測量儀器的精確度問題,關鍵是在對儀器的保養層面沒有得到妥善合理的完成,測量儀器是建筑工程測量的重要工具,對其準確性得到保障才能提升測量的質量效果。所以要想能夠在測量的精確度上得到保障,就要能夠在設備的管理保養方面得到有效落實,從具體的措施實施上主要是對設備進行正確的存放,加強維護保養,管理維護人員要能對測量設備定期進行校準以及養護等,將其工作狀態得到良好的保持。另外要能夠對測量人員的管理得到加強,測量結果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測量人員的專業性,所以在測量人員自身的管理上要加強,對測量人員的選拔要能夠嚴格的遵循程序及考核辦法。對測量人員的專業知識及技能、實踐經驗等各方面都要能夠達到需要的要求才能聘用,對新測量設備的接受學習能力也要扎實,對人才選拔之后再進行適當的培訓,在職業道德以及工作責任等方面要能明確,加強每個細節的管理。對建筑工程測量的質量管理制度和實施要能嚴格的執行,并要能夠在測量工作的實際監理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從而有效的促進建筑工程測量水平的提升。實際監理中要對測量成果的檢驗和驗收進行系統化的進行,針對比較重要的施工測量放樣要能嚴格的實施;同時建筑企業對測量設備要能及時的更新,在準確性和測量數據上要能保證其完整性。
參考文獻:
[1]趙建輝.分析建筑工程測量常見錯誤及應對措施[J].價值工程,2011
(0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