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家傳++董博
摘 要:裝甲兵模擬訓練體系教學存在著訓練資源利用不科學、教學內容針對性差、缺乏保障機制等教學模式問題。信息化條件下,創新實踐裝甲兵模擬訓練體系教學模式,需要提供裝甲兵模擬訓練體系教學的綜合管理與服務,創新裝甲兵模擬訓練體系的教學手段和組訓方式,強化裝甲兵模擬訓練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戰性,發揮模擬訓練實踐優勢加快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通過機制保障模擬訓練教學模式規范化建設和常態化運行。
關鍵詞:裝甲兵 模擬訓練體系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2(c)-0255-02
軍事訓練是生成和提高戰斗力的基本途徑,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形成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要求軍事訓練要有新突破、新發展。模擬訓練信息化含量高,集約化組訓便利,在提升訓練質量效益方面具有傳統訓練手段難以比擬的優勢,代表著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的發展趨勢。
1 著眼現實需求,提供裝甲兵模擬訓練體系教學的綜合管理與服務
當前,專業訓練場地建設和彈藥標準已明顯滯后于裝甲武器裝備發展和訓練需求,且實兵、實裝、實彈訓練組織保障難度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信息化條件訓練的開展。加之目前指揮信息系統建設水平還比較低,難以做到單元、要素、系統間的互聯互通和同步運轉,提高訓練效益不斷面臨新的現實難題。
裝甲兵模擬訓練體系教學綜合管理與服務系統和設施,能夠根據需要,進行教學內容規劃、動態編輯、確定仿真資源部署與應用條件;能夠對理論教學、模擬訓練、評估分析和測試驗證等仿真應用進行多維監視與管理;能夠實時(近實時)獲取系統運行產生的數據,進行三維虛擬戰場復現與二維態勢的融合顯示;能夠按照事先規劃或根據應用者的意愿,實時進行導調與控制;能夠根據實際需要,動態控制仿真資源集成方式,干預系統的運行進程,改變數據的流量和流向;能夠根據仿真應用的實際需要,動態、快捷地構設導調控制與干預設備和系統。
2 圍繞優勢互補,創新裝甲兵模擬訓練體系的教學手段和組訓方式
一是要創新裝甲兵模擬訓練體系教學手段。專業技能訓練的大部分內容可依托模擬訓練平臺組織,模擬訓練和實裝訓練時間可按1∶1進行分配。分隊戰術、作戰要素集成訓練、綜合戰術演習的指揮訓練部分,模擬訓練和實裝訓練時間可按4∶1進行分配。
二是要改進裝甲兵模擬訓練體系組訓方式。首先改進訓練編組。戰術訓練和師(旅)團演習,應著眼作戰力量的縱向銜接和橫向融合,按照作戰要素構成,分層次實施訓練編組。其次改進組訓形式。分隊戰術訓練,可依托營區局域網,開展“背靠背”的對抗訓練,提升訓練的實戰化程度。最后是優化組訓流程。開展“模擬苦練、實裝精訓、綜合檢驗”的組訓模式,使模擬訓練與實裝訓練互相融合。
3 立足未來戰爭,強化裝甲兵模擬訓練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戰性
目前裝甲兵戰術模擬訓練,模擬的還是以往的戰爭,擺兵布陣還是運用以前的老方法、老套路,戰術模擬訓練大都是把實裝訓練的課目、內容炮制過來,訓練內容與信息化條件下戰爭要求不相吻合的現象比較突出。對此,需要不斷改革創新裝甲兵戰術模擬訓練教學內容。軍委和總部首長著眼未來戰爭需要,提出“把戰斗力生成模式切實轉到以信息為主導、提高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上來”以及“兩個靠攏(部隊訓練向實戰靠攏、院校教育向部隊靠攏)”的重要戰略轉變思想。裝甲兵戰術模擬訓練教學也應以此為依據和出發點,不斷改革教學訓練內容,在教學訓練環境“真”和教學訓練內容“實”上下工夫。要堅持按實戰的程序、內容、強度、標準進行裝甲兵戰術模擬訓練,重點圍繞使命課題和提高首長機關組織指揮能力模擬戰術訓練,增加敵情威脅和戰術欺騙,提高戰術模擬訓練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戰性。
4 追求教學質量,發揮模擬訓練實踐優勢加快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
一是要拓展模擬訓練實踐性教學新方式。目前實踐性教學方法主要形式有:實戰、實兵演練、仿真模擬訓練。實戰可遇不可求,部隊實兵演習成本太高,次數有限,唯有模擬演習訓練,既可節省經費,又可設置不同的戰爭背景,反復進行訓練,從而提高訓練質量,減少訓練傷亡,縮短訓練周期。通過裝甲兵模擬訓練體系教學改革與實踐,可以是裝甲兵的單科目訓練,也可以是綜合科目訓練;可以是單方訓練,也可以是雙方對抗訓練;可以是陸軍兵種合同訓練,也可以是多軍種聯合訓練。
二是要充分發揮模擬訓練教學特色優勢。模擬訓練可以全天候、全地域、全時域教學訓練,可以完成實際難以訓練的教學內容,模擬訓練系統為教員提高教學質量提供發揮空間,可實時地、不間斷地模擬作戰過程的實時性和滿足根據不同的訓練科目、訓練要求及訓練方式靈活組合、可大可小、可分可合、按需配置的通用性。
三是要扎實搞好模擬訓練體系教學改革。模擬訓練教學內容調整應主要解決戰斗力生成模式的質量和標準問題;模擬訓練教學方法創新的重點,是如何發揮聯合作戰背景下對我裝甲兵各個層級訓練的引領作用,走開各單元、要素和與其他軍兵種協同訓練的方法路子;模擬訓練教學保障的完善,在于建立開放共享的訓練保障模式,解決戰斗力生成的可持續性和長效問題;模擬訓練教學管理的規范,則應強調精確性訓練監管,使模擬雙方根據輔助決策數據逐階段復盤評估和細化研究。
5 建立配套機制,保障模擬訓練教學模式規范化建設和常態化運行
成系統成規模的推開模擬訓練體系教學,是信息化條件下院校軍事訓練一項全新的實踐探索,涉及建、用、管、保等諸多方面,需要及早配套相關的制度法規,從頂層設計到建設運用上給予具體明確,為裝甲兵模擬訓練體系規范化建設和常態化運行提供制度上的保證。
一是要建立相應領導機制。成系統成規模推開模擬訓練,涉及領域多,建設周期長,資源投入大,需要通過有權威的組織領導,保證資源投入的連續性和管理運用的規范性。
二是要建立配套建設機制。模擬器材或系統的信息化程度、生產配發周期和建設維護等,都影響著模擬訓練的水平和效果。為保證成系統成規模推開模擬訓練教學工作,需要建立配套的建設機制。要盡量做到模擬器材與裝備同步研究、同步建設、同步配發,做到型號制式化、技術標準化,不斷提升與實裝之間、模擬器材之間的融合程度。
三是要建立管理運行機制。成系統成規模推開模擬訓練體系的教學開展,應當建立一套完善的法規,系統規范各級建設責任;管理、使用人員的職責、使用方法、組織程序、責任追究等,以促進模擬訓練平臺向規模化建設、集約化管理、開放式使用的方向健康發展。
四是要建立科學評估機制。應結合新一輪訓練改革工作,對訓練大綱和教范進行認真研究,加大模擬訓練的規范力度,制定思想先進、內容科學、覆蓋面寬、針對性強,切實可行的各專業模擬訓練指導綱目和模擬器材或系統操作規程,將時間、內容、質量具體量化,與大綱教范相配合,為模擬訓練組訓、考核、評估提供健全的評定依據,提高組訓的科學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建鋒,郭方新.指揮員應對媒體能力情景模擬訓練實踐性教學模式探索[J].武警指揮學院學報,2013(1):21-24.
[2] 王金宏,徐泉江,劉臣.深入開展模擬訓練的幾點思考[J].東北軍事學術,2013(1):39-40.